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个汉族家族性玻璃体淀粉样变(FVA)家系的临床特征及其基因突变特点。方法采用家系调查研究,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就诊的2个汉族淀粉样变家系,对家系成员进行全身及眼科检查,抽取外周静脉血,进行DNA抽提、PCR扩增、筛选及测序等检测转甲状腺素蛋白(TTR)基因。分别对2个家系的先证者行经睫状体平坦部标准三通道23G玻璃体切割术,术后对玻璃体样本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家系1的63名成员中有15例出现双眼玻璃体混浊,平均发病年龄为(43.6±5.8)岁;全身检查未发现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肾脏、肝脏病变;先证者术中玻璃体黏稠,难以切净;玻璃体标本刚果红染色呈阳性;术后伴发开角型青光眼,基因检测发现TTR基因第3外显子Gly83Arg突变。家系2的49名成员中有7例出现双眼玻璃体混浊,平均发病年龄为(50.4±5.5)岁;其中3例患者出现四肢麻木、肌力下降症状。先证者术中见玻璃体松软易于切割,玻璃体标本刚果红染色呈阳性反应,基因检测发现TTR基因第2外显子Ala36Pro突变,未伴发青光眼。结论TTR基因Gly83Arg或Ala36Pro突变可导致FVA,2个家系致病基因位点不同,其发病年龄、临床症状、并发其他系统疾病等临床表型也有所不同。

  • 标签: 玻璃体淀粉样变性 临床表型 转甲状腺素蛋白 基因突变 汉族 家系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电针对内毒素性急性损伤(AKI)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焦亡的影响。方法健康清洁级SD大鼠24只,雌雄不拘,体重160~182 g,6~8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4组(n=6):对照组(C组)、AKI组、电针+AKI组(EA组)和非穴位电针+AKI组(SEA组)。采用腹腔注射LPS 10 mg/kg的方法制备内毒素血症模型。EA组于造模前5 d(1次/d)、造模当日LPS给药前30 min开始电针刺激,选择双侧足三里及肾俞穴,疏密波,频率15 Hz,刺激强度以大鼠出现轻微肌颤为宜,30 min/次,留针至LPS注射后6 h;SEA组刺激穴位旁开0.5 cm处。于LPS注射后6 h时,经心脏取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BUN和Cr浓度,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性粒细胞白明胶酶脂蛋白(NGAL)、损伤分子-1(KIM-1)和IL-6和TNF-α浓度。处死大鼠取左侧皮质组织,采用TUNEL法确定肾小管上皮细胞焦亡率;取右侧皮质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1、IL-1β表达,采用RT-PCR检测caspase-1 mRNA和IL-1β mRNA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AKI组血清BUN、Cr、NGAL、KIM-1、TNF-α和IL-6浓度升高,肾小管上皮细胞焦亡率升高,皮质caspase-1、IL-1β及其mRNA表达上调(P<0.05)。与AKI组比较,EA组血清BUN、Cr、NGAL、KIM-1、TNF-α和IL-6浓度降低,肾小管上皮细胞焦亡率降低,皮质caspase-1、IL-1β及其mRNA表达下调(P<0.05),SEA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减轻大鼠内毒素性AKI的机制可能与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焦亡有关。

  • 标签: 电刺激疗法 内毒素血症 急性肾损伤 细胞焦亡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45°斜仰卧位与俯卧位经皮镜取石术(PC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接受PCNL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术中采用45°斜仰卧位,对照组患者术中采用俯卧位。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心率、血流动力学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造瘘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以及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麻醉后30 min(T2)、手术结束时(T3)及术后30 min(T4)心率、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造瘘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性肾结石患者PCNL术中采用45°斜仰卧位体位较俯卧位安全性更高,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康复进程。

  • 标签: 肾结石 肾造口术,经皮 仰卧位 俯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