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在腹腔镜食管裂孔修补术中的有效性及复发率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3月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甘肃省人民医院及甘肃省中医院行腹腔镜食管裂孔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的90例食管裂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未使用补片,29例使用合成补片,35例使用生物补片。对三组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以及满意度等指标。结果9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未使用补片组住院费用与合成补片和生物补片组相比更具有经济学优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7例患者获得长期随访,随访率为96.7%(87/90),中位随访时间为44个月。术后并发症(腹泻、吞咽困难、腹胀、胸痛)发生率、症状复发率(反酸、烧心)以及患者满意度,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食管裂孔修补术中,应根据术中具体情况,谨慎选择补片。

  • 标签: 疝,食管裂孔 疝修补术 胃底折叠术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修补术后发生慢性疼痛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20年12月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同一手术团队实施腹腔镜经腹腹膜前修补术的5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预后结局不同将患者分为慢性疼痛组(n=54)和非慢性疼痛组(n=522),比较两组患者的临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腹部手术史、腹股沟病史、类型、囊大小、术前是否使用抗生素、视觉模拟评分(VAS)、补片固定方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指标。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腹腔镜经腹腹膜前修补术后发生慢性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 3.6.1软件构建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通过一致性指数,校准图,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估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45岁(OR=2.202,95%CI:1.080~4.491),体重指数≥24 kg/m2(OR=2.231,95%CI:1.204~4.134),囊直径≤5 cm(OR=2.623,95%CI:1.309~5.257),复发(OR=2.769,95%CI:1.118~6.860),术前疼痛(OR=4.121,95%CI:2.004~8.476),缝合固定(OR=2.204,95%CI:1.151~4.219),术后急性疼痛VAS>3分(OR=5.814,95%CI:2.532~13.350)为术后发生慢性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该模型的一致性指数为0.779,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79(95%CI:0.718~0.840,P<0.01)。结论年龄≤45岁、体重指数≥24 kg/m2、囊直径≤5 cm、复发、术前疼痛、缝合固定、术后急性疼痛VAS>3分是腹腔镜经腹腹膜前修补术后发生慢性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该预测模型具有良好地预测能力,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疝,腹股沟 疼痛,手术后 危险因素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 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