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患者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特征,探讨其发病机制并指导临床诊疗决策。方法纳入2015 年11月至2017 年9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因反酸、烧心及食管外症状就诊的患者,采集临床资料及心理评分资料,包括:症状自评量表SCL-90,Zung氏焦虑量表SAS,Zung氏抑郁量表SDS,完成胃食管反流监测及食管高分辨测压。根据患者对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的反应,将患者分为RGERD 组及非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NRGERD)组,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特征,二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RGERD 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19例患者,其中RGERD 61例(51.3%),NRGERD组58例(48.7%)。RGERD患者体重指数(BMI)、典型症状(反酸)比例显著低于NRGERD组(P<0.05);但不典型症状(胸骨后不适或胸痛)的比例高于NRGERD组(P<0.05)。RGERD患者酸反流事件及近段反流比例显著低于NRGERD组,但病理性非酸反流事件和基线阻抗值较NRGERD组高(P<0.05)。RGERD 患者在食管高分辨测压基本参数及芝加哥分型的食管动力障碍与NRGERD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GERD患者SCL-90评分中躯体化、抑郁、敌对得分显著高于NRGERD组(P值均<0.05),抑郁状态为RGERD的独立危险因素[OR= 3.915 (95%CI 1.464~10.466), P=0.007]。结论RGERD患者非典型症状比例更高,病理性非酸反流增多。抑郁状态为其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 :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 提高,促进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智能城市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所趋向的城市类型,是城市优化的新时代方向,智能城市发展中绿色建筑与暖通空调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绿色建筑是保证智能城市环境美化,能够保证智能城市能源节约,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间接促进经济发展。本文就 智能城市中绿色建筑与暖通空调设计展开探讨。
简介:摘要: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人们生活水平得以不断提升,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对电能的需求也逐渐增加。面对快速的发展形势推动电力事业走向智能化时代,而变电运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阐述电网变电运行管理的现状,现代电网变电运行管理的重要性,提出了智能电网的变电运行管理模式,规范变电运行调度的优化措施。
简介:摘要:随着建筑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复杂性的增加,建筑工程监理活动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对建筑工程监理活动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提出优化监理活动的对策和建议。首先,本文阐述了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其次,构建了建筑工程监理活动的层次结构模型,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为后续的分析提供了框架。通过对各层次的分析,本文提出了优化建筑工程监理活动的对策和建议,包括加强监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规范监理流程、加强与施工单位的沟通和协作、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等。这些对策和建议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建筑工程监理活动的效率和质量,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和质量。最后,本文总结了研究成果,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展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建筑工程监理活动的优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简介:摘要门静脉高压症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常见临床症候群,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重要的内科急危重症,出血量大,病死率高。超声内镜实时引导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选择性断流术自2007年在全球首次开展以来,其价值和优势得到了愈来愈多临床工作的证实,应用日渐广泛。现报告1例应用可分离式系线磁控胶囊内镜确诊并采用超声内镜实时引导静脉曲张选择性断流术治疗的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步标准沟通流程对提高PICU患儿家属沟通效率和护患关系的。方法以该院PICU的21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在6步标准沟通流程实施前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与实施后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分别抽取66例住院患儿家属进行调查。将实施前的66例患儿入对照组,实施后的66例则纳入观察组,分别予以两组常规护理模式下的沟通、6步法标准沟通流程指导下沟通。对比实施前后科室护理人员的沟通技能、护患关系,比较两组家属的沟通效率。结果实施后,科室21名护理人员的沟通技能5方面评分明显提高,同时护患关系3方面评分也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家属对患儿住院相关事项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ICU的患儿护理干预中应用6步法标准沟通流程能够培养护理人员的沟通技能,明显提高患儿家属对知识的知晓率,提升沟通效率,改善护患关系。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孕产妇和新生儿梅毒抗体分布的现状以及探讨如何通过设置检测灰区优化现有的孕产妇和新生儿梅毒筛查流程。方法对2015至2018年就诊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的119 531例孕产妇和21 275例新生儿的血清标本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TPAb)的初筛结果及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诊断试验(RPR)的复检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数据分析采用χ²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和趋势χ²检验。结果孕产妇和新生儿TPAb初筛阳性率分别为0.69%(825/119 531)和1.24%(264/21 275),总体复检阳性率分别为0.32%(380/119 531)和0.90%(191/21 275),总体可疑梅毒现患率分别为0.13%(161/119 531)和0.31%(67/21 275);2015至2018年孕产妇和新生儿总体可疑梅毒现患率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χ2=9.860,P=0.002;χ2=5.311,P=0.021)。孕产妇和新生儿TPPA和TPAb阳性符合率均随S/CO值的升高而增高(χ2=614.833,P<0.001;P<0.001);若新生儿TPAb S/CO≥7.00或孕产妇TPAb S/CO≥15.00,TPAb结果有效性等同于TPPA。孕产妇和新生儿可疑梅毒现患率也随S/CO值的升高而升高(χ2=323.059,P<0.001;P<0.001);孕产妇TPAb S/CO为3.00或新生儿TPAb S/CO为5.00,可疑梅毒现患率均为0,可初步排除梅毒感染。结论本地区孕产妇可疑梅毒现患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应进一步加强孕早期梅毒筛查和干预治疗,提高优生优育率。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法作为孕产妇和新生儿梅毒初筛方法假阳性高,可根据本研究建立的检测灰区优化梅毒筛查流程,以期防止漏检,同时降低假阳性率,避免临床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