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中国传建筑的营造方法中的模数化设计与营造方式早已成为一整套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并且在中国传统建筑悠久的历史中,这套理论体系也不断地丰富着它的内涵。中国的建筑模数起源较之西方国家更为悠久和实用,传统建筑中的模数化设计类似于现代建筑学领域内的分模数与扩大模数的概念。中国传统建筑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屋顶、屋身和台基,这种分法主要就是体现在扩大模数的概念中,而古建之中的细节与这种大构建之间的关系需要有一个基础的表达,也就是西方建筑学中所谓的分模数的概念,以一小段可以量化的整数尺寸作为一个单位,将它按照构建的比例成倍数扩大,或者按分数缩小这就是模数的用法,而建筑的结构与构造无非也就是通过模数尺寸的相互契合而达到完整的统一。

  • 标签: 建筑模数 斗口 榫接 镶嵌
  • 简介:摘要古典玄术运用于场地设计和规划一般作为整个项目的第一步,类似与我们当今社会建筑工程当中的地形勘察阶段,虽然不如现代社会那样科学严谨,但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我们称之为“相地”之术。在古代,进行地形勘察时候非常重视风水的好坏。风即代表一种看不见不可触摸的场所能量,而水则是一种运势与流动变化。当风水组合在一起作为一门相地之术运用来寻找宇宙、自然、人之间的一个最接近完美的环境。所以,也可以说是人类寻找最优生境的手段。这也正符合传统玄学发展至魏晋时期所产生的道教思想中的“天人合一”之境界。如今,我们在很多景观规划或地产项目中都常能看见的“天人合一”的设计概念也是同理。具体来说,玄术中的风水在相地之时,将所勘察的地势是否适合建造居住建筑的等级大致分为吉、半吉、凶这三种情况。

  • 标签: 天人合一 风水元素 相地之术
  • 简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质量不断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居住环境的安全和舒适性,促使我国建筑工程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必须要做好预控工作,才能够保证广大人们群众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本文主要讲述了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特点,建筑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

  • 标签: 建筑工程 质量问题 控制
  • 简介:摘要一个空间,需要满足人的各种需求,不论是心理上的还是生理上的,而人这样的生命体,就必然存在于一个生境,这样的生境则就是我们常常从生态学中划分出来的范围概念。我们通常把原生环境划分为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人工环境。而与人类生活紧密相关的则是自然环境中的生境。这也是建筑设计领域最为关注的,因为我们也称其为“栖息地”。所有最接近生活的生态元素都会聚集于生境这个范围,而我们需要理解生境的意义,知晓其作用并应用于设计。

  • 标签: 生态关联性 生境 栖息地 生态因子
  • 简介:摘要山水,一个自然的建筑。在传统中国文化之中,并不能找到一个适合的词汇与“建筑”二字相契合。传统教育中没有“建筑学”,亦不可得与西方概念中相对等的“建筑”思想。传统中国没有,那是因为如果将近代建筑学的意义限定为为人类创造美好空间的宽泛意义之内,那么“园林”则是传统中国人心目中抹不去的美好愿景,似乎可以从其意义出发,找到与现代建筑中相关联的部分。那么“园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成则可以探究至古人造园的思想与方法出自何源之时。这一源头,笔者认为可以理解为一种“观法”,即是山水的观法。一个“观”字其实包含着丰富的意义,不可以简单的将其定义为一种人体动作表象,从表层的字面含义来说“观”是一种视觉行为,但笔者认为“观”是具有层次性的,而是通过不断地看,伴随思考且逐步深化认识最终达到创造性的理解与释怀的过程。

  • 标签: 山水 观法 自然建筑 建筑化 诗话空间
  • 简介:摘要景观建筑的融合的途径与方法一直是设计者积极探索与追求的方向,当今中国城市化的脚步从未停止,犹如急行军一般将大量土地的性质转变为城市属性,城市范围不断向更远处延展,城市的高楼也诉说着资源的集中所产生的浮华。就在城市化道路越走越远的时候,我们仿佛可以听见一些异端的声响愈发强烈,那就是在城市中迷失的人们希望寻找自己失去的根源即与自然的联系。在城市中,建筑与硬质是主体,它们从物理的角度切断了人与原生自然环境的联系,建筑所创造的空间看似可以提供一切人类所需要的物质与精神产物,但实则确是一种硬质空间的虚拟环境模拟而已。如何将人类从钢筋混凝土的城市建筑中解放,回归人本属性,恢复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我们仿佛可以从纵向的历史与横向的地域去寻找答案。

  • 标签: 城市山林 山居九式 山水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