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9 个结果
  • 简介:科技的进步在不断提高人类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使人类在一些方面面临生态环境和伦理道德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应超越伦理学的局限,在一般世界观的观照下,以目的理性(价值理性)来约束、引导工具理性(科技理性)的发展,调整人类的需求结构体系,反省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得人与自然这一有机的整体和谐地存在、发展下去.

  • 标签: 生态伦理 人类中心主义 目的理性 科技理性 价值理性 工具理性
  • 简介:执政党不但要有自身的组织要求,还要有严格的道德要求。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十分丰富的政党伦理思想。“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道德核心,“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道德原则,“从思想上入党”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基本道德要求。

  • 标签: 毛泽东 政党伦理 为人民服务
  • 简介:伦理视角审视,习近平总书记共享发展理念聚焦发展过程中发展成果的共享性、受益性不均等问题的解决,具有丰富的伦理特质和伦理意义。共享发展理念,体现出从共富追求到共享理念新发展的价值伦理,基于推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公平伦理,彰显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孜孜追求的责任伦理。探讨共享发展的伦理指向,对于我们走好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长征之路意义重大。

  • 标签: 共享发展 共同富裕 伦理指向
  • 简介:在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中,长期处于主导地位的是提倡“安贫乐道”的道德观,把“富”与“德”看成是直接抵牾、截然对立的两极。孔子主张“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认为经济活动虽是人类生存之本,但它应为小人从之,君子应以道为任;另一方面,历代统治者为了稳固其统治,

  • 标签: 邓小平 富民思想 伦理依据 道德文化 伦理道德 公有制经济
  • 简介:本文试图从思想史的路径来看在中国当下语境内的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探讨伦理的缺失问题,主要面临四个方面的失衡或偏差:一是从政治正义的角度看,有的地方政府部门权力与金钱欲望的过剩,二是公民意识的缺失,三是民族主义情绪的过剩,四是知识分子话语的缺失。

  • 标签: 文化遗产保护 伦理 公民意识 民族主义 知识分子
  • 简介: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领导我们党实现了国际战略方面的一系列重大转变,正确确立了我国国际战略目标和一系列战略原则,奠定了他作为当代世界杰出的国际战略家的地位,也形成了丰富的国际战略思想成就。本文仅就其学界尚未论及的国际战略伦理思想做些探讨。

  • 标签: 国际战略思想 十一届三中全会 邓小平 确立 丰富 正确
  • 简介:伦理本身就是对关系之网的理论把握,“伦理是一种客观的关系,是一种特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对这种关系的领悟和治理。”和谐社会的建构,不能仅仅依靠外部的环境和力量,更需要一种发自内在的卓越品质作为伦理基础。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文化建设的关键词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提出,

  • 标签: “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伦理基础 和谐文化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际遇 六届六中全会
  • 简介:历史唯物主义与伦理道德的关系,是近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争论中提出的核心问题。英国学者布莱克里奇在2012年出版的新作《马克思主义与伦理学:自由、欲望与革命》中尝试进行一种新的理论综合。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因素与哲学(包括伦理道德)因素之间,既存在着内在的张力,也存在着历史的一致性,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不能仅仅从科学或价值的单一维度去开展,而应该从历史总体的哲学观出发,统摄双重维度来进行思考。据此,他提出,马克思主义伦理观并未源于抽象或普遍的准则,而是产生于具体的历史、现实生活情境以及人们为建立新社会而推翻资产主义的斗争之中,其主要内容是具有集体自决权的自由及人们之间的团结美德。布莱克里奇的观点对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存在着使马克思主义伦理观陷入相对主义等缺陷。

  • 标签: 布莱克里奇 伦理 团结 历史唯物主义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慈善事业有了迅速的发展,其伦理价值也获得了更多的肯定,但也遇到了一系列的伦理新课题。陈光标高调行善、巴菲特慈善晚宴等成为社会的热点事件,其背后有着深刻的慈善伦理问题。围绕着慈善伦理动机、慈善组织的社会公信力、传统慈善伦理的尴尬等重大慈善伦理课题,必须在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的背景下反思慈善伦理建设的思路,加强慈善伦理建设的制度支撑,建构慈善伦理规范体系,从内容和形式上升华传统慈善伦理

  • 标签: 慈善 伦理 当代中国
  • 简介: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创新。与传统发展观相比,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新型的综合发展观。它既是发展观,也是一种生态伦理观,“以人为本”蕴涵了生态伦理的人本精神,“协调发展”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伦理有着趋同性。科学发展观中折射出的生态伦理精神对当代中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 标签: 科学发展观 人与自然 生态伦理
  • 简介:《陌生人的麻烦》是特里·伊格尔顿继《美学意识形态》之后一部重要的理论著作。为什么与陌生人在一起会有麻烦?作者最终想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该怎样重建团结。伊格尔顿借助雅克·拉康的想象界、符号界和真实界的理论框架,并与更具伦理资源的社会主义和基督教传统进行比照研究,将从亚里士多德到巴迪欧、齐泽克的伦理学理论与整个现代欧洲的伦理学反思汇成一种个人的、政治的伦理学,从而形成一种政治热情,为悲剧、政治、文学、道德和宗教等领域提供了独特的分析视角。伦理与政治并非毫不相干的两个方面,而是对同一客体的不同观点,如果说伦理回答的是我们怎样最有价值地彼此相处,政治则要解决何种机构才有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①

  • 标签: 陌生人 伦理学 政治 真实
  • 简介:<正>当人类历史进入21世纪之际,人们发现带人21世纪的却是一系列困扰人类的全球性问题。全球伦理的提出,为我们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全球伦理关注的核心和重点无疑是生态问题.生态伦理的合理建立与实现与否,就成为全球伦理的关键。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全球伦理也应对人类未来的发展状况和社会目标予以关注,这也是全球伦理能否实现的社会基础。

  • 标签: 全球伦理 马克思主义 生态人类中心主义 人类沙文主义 可持续发展 人类未来
  • 简介:马克思主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对女性社会地位的历史发展、女性的社会作用、女性的社会权利和女性争取解放的途径等基本问题做出的科学分析和概括。马克思主义的女性观虽然是在一百多年前提出的,但至今仍有广泛的影响,不仅当代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女性观,而且在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马克思主义的妇女理论对中国社会女性地位的提高和社会发展仍有指导作用。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女性主义 伦理观
  • 简介:哈贝马斯的伦理学是商谈伦理学,通过理性的商谈,使得所有参与者获得对伦理道德规范的一致同意,从而建立起有效的规范体系。公共领域的建立和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转变是商谈伦理得以实行的基本条件。程序正义是哈贝马斯思想的核心。合理生活方式得以实现的关键是合理的商谈环境的建立和合乎程序的商谈规则的建立。个人必须将自己的需要和好恶同现存的规范体系协调起来,并在实现自己的利益时,充分考虑到其他参与者的利益,才能获得合理的生活方式。

  • 标签: 哈贝马斯 伦理 理性 生活方式
  • 简介:<正>人们总是从自己的需要出发去认识和评价对象.从而通过实践改造对象。实际上.人的需要本身也有一个合理与否的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合理需要问题是价值哲学的核心问题。但迄今为止,学术界对合理需要概念并无一个统一的界定。厘清合理需要概念的基本规定,是进一步深化价值哲学研究的迫切需要。本文拟从分析合理需要的实质内涵与基本特征两个方面去探讨合理需要概念的基本规定,以供商榷。

  • 标签: 基本规定 生存状态 基本特征 不合理 马克思恩格斯 客观必然性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强调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念、思路和举措,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取得重大成效,并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由此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以人民为中心、以廉洁作为基本美德、强化党内自我监督、把纪律挺在前面和建立健全问责机制等五方面高度的政治伦理自觉。

  • 标签: 习近平 全面从严治党 政治伦理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伦理思想方法具有多重维度。马克思恩格斯伦理思想继承了'人是目的'的义务论原则,承接了'最大幸福原则'的功利论逻辑,从而具有对义务论与功利论双重批判继承的方法之维;马克思恩格斯伦理思想将正义的考虑置诸于人类整体,同时注重共同体中所有成员的德性养成,从而具有对契约论与德性论合理吸收的方法之维;马克思恩格斯伦理思想关注个体,同时指向'真正的共同体',从而具有超越个体主义与共同体主义两极对立的方法之维。

  • 标签: 马克思恩格斯 伦理思想 方法 维度
  • 简介: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管理实践家,也是一位杰出的管理理论家。毛泽东提出了广义问题管理的管理思想。这一思想以广义问题解决为基础,围绕广义问题解决而展开;它主要包含两个层次:一是对广义问题解决的四个环节——发现问题、分析评价问题、选择问题和狭义的解决问题——分别进行管理;二是对广义问题解决活动全过程进行统一的管理。

  • 标签: 毛泽东 管理思想 广义问题解决 问题管理 广义问题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