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的幼儿教育也逐步受到了重视。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基础,但是我国的幼儿教育发展并不平衡,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水平比较滞后。本文主要分析了农村幼儿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促进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一些办法。
简介:〔摘要〕“主题式教研”是解决学校课改进程中存在问题的主要校本教研方式,它始于有效的问题,以精细的设计与组织管理为保障,需要有针对性的研制有效的观察工具,构建高效的教研模式,有效整合校本研训资源,采取教研组评价策略来推进行动研究深度,从而提升教师群体研究力。
简介:教职员是大学开展教研活动的基本力量,其规模与流动水平不仅与大学办学成效密切相关,甚至关系到国家的整体高教和人才培养水平。以民国时期清华大学为个案,通过交叉比对并量化分析历年该校的《教职员录》等史料发现:一方面,清华教职员存在着高流动性。多数的助教、教员等初级教师,因需要出国留学或进修而离职,体现出追求上升的整体和规律性流动;1937年全面抗战的爆发和1952年的"院系调整"等重要外部性政治、军事事件更几乎造成了教职员群体的大换血。另一方面,若排除外部政治等因素,教职员的自主性流动相对有限,校方发起的辞退更是少之又少。总体而论,在高职业流动性的表象下,清华大学也拥有稳定的核心骨干教职员群体,并在二十多年里形成了两代甚至三代新老学者学脉赓续、薪火相传的状况,这为理解民国清华的办学经验提供了新视角。
简介:利用2013年“流动人口社会融合调查”数据和深度访谈资料,论文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分析了流动儿童学前教育机会的最新状况与特点,探讨了制度排斥与流动儿童学前教育机会的关系。结果表明,尽管城-城和乡-城流动儿童的在园比例和概率与户籍儿童没有显著差别,但他们就读公立幼儿园的比例分别只有52.6名和40.1名,大大低于户籍儿童的67.9名;即便控制其他变量,流动儿童进入公立幼儿园的概率也仅为户籍儿童的38%。流入东部地区儿童的在园概率低于西部地区,但就读公立幼儿园的概率高于中西部地区。这表明,经济发展与流动儿童的学前教育机会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受制于制度安排和资源丰盈与否。户籍类型、流动范围、父母在流入地居住时间对流动儿童的学前教育机会没有显著影响,这再次说明,流动儿童的学前教育机会受到了户籍制度和教育制度的双重排斥。
简介:一个以教育工作者为成员的合作探究群体在面对真实的教育困境时,如何通过对话探究生成实践性知识?研究发现:不论是教育研究者还是实践者都不能在掌握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后自动获得有关教育行动正当性与有效性的判断力;指向行动改变的学习要以他们原有心智模式浮现为前提,而这有赖于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激发。此外,“习惯性防御”普遍存在于群体中,成员对此必须有所警惕,并设法创设一个安全、宽松的学习氛围,以减少成员的防御。此类以行动科学作为理论基础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促进教育工作者反思自身既存现况,以增加自己专业行动的有效性,而且能够为构建学习型组织提供理论与实践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