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8 个结果
  • 简介:詹姆斯·安格尔(JamesEngell)是美国哈佛大学GurneyProfessorofEnglishandProfessorofComparativeLiterature,英语系兼比较文学系主任。2007年12月16日,他应邀前来中国参加了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语文学学会成立大会,并在会上做主旨演讲。本刊和《外国文学评论》编辑部征得安格尔教授本人同意在两份刊物上同时发表这篇演讲,以飨读者。

  • 标签: 英语文学 人文学科 《外国文学评论》 美国哈佛大学 比较文学 成立大会
  • 简介:一声漫长的刹车声。铁皮相碰的声音伴随着一声汽笛,搅乱了夜晚。火车驶入巴黎一区的里昂火车站。步履匆匆的旅客们前后相拥,熙熙攘攘,从车站里拥出。他们拖着行李,叼着香烟,在出站的人流中,推着自己的小孩朝前走,也推着那些碍脚的孩子。他们冲向在出租车或地铁那儿等候自己的父母、亲人。此时此刻,他们一分一秒都没拖延。车站很快便如同沙漠一般空无一人,它就像刚刚经历了一场令人眩晕的马戏表演的观众,等待着新一列火车,新的人流。

  • 标签: 火车站 出租车 地铁
  • 简介:《孤独及其所创造的》是当代美国著名作家保罗·奥斯特的发轫之作,它在作者的所有作品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不仅反映了他所受的历史、文化和哲学的影响,也体现了他的创作思想和写作习惯。本文从这部回忆录入手,概述奥斯特小说中若干常见主题如父子主题、受难主题和书写主题的形成及其所隐含的存在主义观念和犹太思想,以及作者常用的反体裁叙事模式。

  • 标签: 奥斯特 《孤独及其所创造的》 主题 反体裁叙事
  • 简介:在本雅明之前,传统批评将狄更斯与现实主义联系在一起。本雅明的《拱廊街计划》用文学蒙太奇的方法探索狄更斯、城市化以及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关系,从经验、记忆、闲逛等维度发现了狄更斯的现代,重铸了狄更斯的形象,即狄更斯的小说用具有碎片意义的话语表述了现代城市经验的非连续、转瞬即逝和记忆的空间化,洞悉了现代的本质。

  • 标签: 本雅明 狄更斯 现代性
  • 简介:在对海明威《老人与海》的众多研究中,关于“童”的研究确少有涉及,但它却对小说人物的塑造与主题的拓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文本分析的角度,着重开掘从老人与曼诺林的关系、老人在海上航行时的自言自语以及梦见的狮子意象中体现出来的“童”,并探讨其体现出来的在社会转型时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运用“反延伸”的文化理论,结合海明威的人生经历进一步探寻“童”的根源所在。

  • 标签: “童性” 心灵童话 人与自然 反延伸
  • 简介:钱理群教授的“鲁迅作品解读”课堂,切中了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命脉,提出了“精神的底子”教学观念和“立人”的思想教育,与当今提倡的把语言运用落到实处并无矛盾之处。沈文涛老师撰文批评,本文认为不妥。

  • 标签: 钱理群 沈文涛 语文教育 鲁迅作品 精神的底子
  • 简介:盲从并不是尊敬。对福克斯本人的尊敬.并不能令我赞同他的全部观点。投资同一家公司在股价为5元时比在20元时风险要大,福克斯认为这是荒谬的。看来福克斯先生没有读过《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不舍昼夜”:也没有牢记赫拉克利特的名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

  • 标签: 货币 黄金 信心 赫拉克利特 福克斯 《论语》
  • 简介:<正>二十世纪中叶美国小说里出现的一个现象是:荒谬支配人的行动,主人公的感情和言行无定则可依循,因而往往同他们的环境发生矛盾和冲突。这个时期的作家爱用滑稽的形象来讽时喻世,常常使他们的“疯”主人公参与世界事务。唐利维(J.P.Donleavy,1926-)在他的《坏人,非凡的人》(ABadMan,ASingularMan)里,特里·萨

  • 标签: 美国社会 小说家 科学幻想小说 思想性 当代美国小说 六十年代
  • 简介:<正>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勃洛克是象征派大诗人,苏联俄罗斯新诗歌的奠基人之一,在苏联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勃洛克生活在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之交的伟大转折年代,那是俄国黎明前的黑暗时期,正如勃洛克在一首诗中写的那样:“心中笼罩着梦幻和黑漆,

  • 标签: 勃洛克 俄罗斯 抒情诗 象征派诗人 二十世纪初 知识分子
  • 简介:本文从传记史的角度对传记伦理功能进行了考察,并对当代传记伦理论争的若干个案进行了探讨,认为在20世纪,由于社会伦理观念的变迁以及精神分析对传记的介入等因素,传记伦理经历了一个转向,现代传记的侧重点已从对抽象的人性之“善”的有意追求转向对具体的人性之“真”的深度探索,“真实”成为现代传记的“第一伦理”;另一方面,优秀的传记作品对传主人生的探索建立在对人性弊病的同情与理解基础上,这传达出更为深沉复杂的伦理情感和伦理诉求,是对传统传记伦理功能的深化。一个“真实”的人生,总是已经包含了某种道德教诲。

  • 标签: 传记伦理 伦理功能 现代转向 精神分析
  • 简介:<正>蒲宁,一个生在俄罗斯,长在俄罗斯,客死于异域的俄国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背负着流浪者的沉重十字架,走完了他那漫长而又苦涩的人生之路。一、孤独、多舛的人生之路伊凡·阿列克塞耶维奇·蒲宁于1870年10月22日出生在俄国沃龙涅什省叶列茨县的一个败落的贵族之家。祖上有不少人在沙俄时代做过官,特别是十九世纪初叶,这个家庭为俄国文学输送了两位大诗人:安娜·蒲宁娜、瓦西里·茹科夫。早在蒲宁出生前的农奴制改革之前,这个大家庭的主人、蒲宁的祖父就是一个相

  • 标签: 俄罗斯文学 人生之路 批判现实主义 高尔基 列夫·托尔斯泰 俄国农村
  • 简介:  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Frost,1874-1963)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和艾略特、庞德、威廉斯、史蒂文斯一起被誉为20世纪美国诗坛五巨擘.……

  • 标签: 弗罗斯特黑色 黑色诗歌
  • 简介:对于元代文学,历来标举元曲(实指戏曲),但诗歌在元代并没有停滞不前。元灭金至明建国的百余年间,尤其是仁宗恢复科举、重用文人以来,诗风日盛。仁宗至文宗朝,四方俊彦,萃于京师,笙镛相宣,风雅迭唱,而其中以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四人,成就最著。"元诗称大家,必曰虞、杨、范、揭。"(都穆《南濠诗话》)四人中,又数虞集为巨擘。"盖继元遗山而为文坛祭酒者,诚非

  • 标签: 虞集 元诗 元遗山 元代文学 诗歌 诗话
  • 简介:本世纪以来,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竹林七贤"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他们的政治态度、处世方式、哲学思想、文学创作以及他们的结交时间等,都曾引起文史学界的广泛注意和深入探讨。所谓的"竹林七贤"云云,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有无这样的集团实体。陈寅恪先生在《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万绳楠整理,黄山书社1987年版)第三篇《清谈误国》中引《世说新语》"文学"、

  • 标签: 七贤 《世说新语》 处世方式 与山巨源绝交书 文学创作 讲演录
  • 简介:<正>唐十郎是日本享有盛名的剧作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位有才干的戏剧导演和戏剧演员。日本冬树社从一九七九年六月起,开始陆续出版《唐十郎作品全集》。全集计划出十卷,其中有六卷是戏剧,两卷小说,两卷散文。到去年八月底已出了三卷,预定今年春天全部出齐。在日本,剧作家和小说作家不同,他们常常受到出版界的冷遇。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象唐十郎一洋把自己所有的剧作、评论、散文和小说都汇编成全集加以出版的戏剧家是罕见的。

  • 标签: 剧作家 作品论 戏剧家 戏剧活动 小说作家 散文
  • 简介:<正>一、川端走上“新感觉派”创作道路的因果关系。1924年,一些不满现实的青年作家纠集在一起,十月创刊《文艺时代》,为首的是横光利一,主要成员有片罔铁兵、中河与一等人,受过菊池宽赞赏的川端康成,是后起之秀。他原先倾向于后期“新思潮派”的芥川龙之介等的新理智主义的描写手法,随着现实的剧变,渐渐偏重于性变态心理的感觉现象刻划,以构思奇特的主观幻象吸引苦闷彷徨的部分市民和知识青年。千叶龟雄在1925年《世纪》杂志十一月号上,评论他们的创作特点,总括为一个概念,称之为“新感觉派”,他们便用来作标帜,但有些成员后来分道扬镳,如片罔铁兵、中河与一等。坚持其基调于始终的是横光和川端。横光未满五十岁(1947)逝去。川端则在得了诺贝尔奖金后四年(1972)自杀,这一流派也就告终了。

  • 标签: 川端康成 新感觉派 创作道路 芥川龙之介 创作特点 诺贝尔奖金
  • 简介:<正>“通俗”二字在此不应当作贬义词,它所表明的主要是一部作品与其读者数量之间的关系。下面我针对这一点分析几个深层次上的问题:即内容、形式和写作手法。1.内容通俗化安贝多·伊科(umbertoEco)认为,一般读者的“期待圈”内成分很多,所以制约了文学创作。

  • 标签: 通俗文学 魁北克 文学创作 写作手法 贬义词 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