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契丹族虽然起自朔漠,以游牧为生,但一向倾慕中原文化,摹仿学习,不遗余力。建立辽朝以后,也承袭历代的传统制度,设置史官,建立修史机构,以纂修本国国史。辽代史官的设置,大约始于太祖初年。据《辽史·耶律鲁不古传》记载,鲁不古是太祖阿保机的“从侄”。太祖初创契丹国字,鲁不古就以赞成功“授林牙、监修国史”。这是辽代有史官的最早记录。契丹国字有大、小两种,大字相传为阿保机创制,时间在神册五年(920年,五代梁贞明六年)。小字相传为太祖弟迭剌因回鹘语创制,时间稍晚,当在天赞年间(922—925年)。鲁不古所赞成者为契丹大字,则其授监修国史当在颁行契丹大字之
简介:收国元年(1115),杨朴在向阿骨打建议称帝建国的同时,建议金人请求辽朝封册,虽有对辽斗争策略的考虑,但主要还是受"华夷体系"的影响并自觉遵循这一体系规则以便在多个政权并立时期取得一席之地的产物。女真人请求被一些人视为"夷狄"的辽朝封册,又在所提出的封册条件方面,颠倒了受封方和封册方的关系,无疑是对传统的"华夷体系"规则进行挑战。后来,随着金人实力的增长,金人公开抛弃"华夷体系",不再请求辽朝封册,出兵灭亡了辽朝。金人灭亡辽朝以后,不再遵循"华夷体系"的规则请求宋朝封册,而是反过来要求宋人接受金人封册,重建以女真人为中心的倒过来的具有衍生性质的"华夷体系",即"倒过来的朝贡(逆向朝贡)",开启了中国古代历史上"夷"册封"华"的先河,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简介:《辽金元石刻文献全编》汇聚辽金元三代石刻文献总集,对辽金元史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集资料,全部录自清代及民国编印的金石志书。针对金石志编著者在辑录整理过程中的疏失,以石刻拓本为据,全面订正勘误,以保证资料的准确性。
简介:《辽史》编纂疏陋,是研究辽史、契丹史的最大难题。而作为与北宋对峙近两个世纪的辽朝和对中国历史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契丹民族,无论在政治、经济方面,还是军事、文化、制度与社会结构方面,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对辽史、契丹史的研究,无论对中国断代史,还是对民族史的研究,都有着特殊的意义。然而,作为保存辽代和契丹民族历史资料最多的《辽史》,却不能提供较为全面的研究依据。这一状况困扰了自清代以来的史学研究者,人们力图从其他文献中获取相关资料,对《辽史》加以补充,但文献记载非常有限,希望只能寄托于考古发掘和金石资料。所幸近年来,辽代考古成绩斐然,韩知古家族成员墓志的发现,使韩氏家族在辽代的活动日渐清晰。本文主要依据已经发表的韩氏家庭成员墓志和《辽史》的相关记载,对韩知古家族成员在辽代的行事加以疏理,以修正《辽史》中的讹误,补充其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