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正>从文化学的角度对旅游者的旅游动机讲行阐述,至少可以得到两个主要的收获:其一,揭示旅游者的根本意识或价值取向;其二,指明旅游动机峰值的移动方向.这对于旅游学的理论建设和实践活动,都具有一定的意义.人为什么要旅游?我们认为,当人从动物中分化出来的时候,就有了某种对原有生活环境的“走出和超越”的行为和趋向.当然,这首

  • 标签: 旅游动机 文化学阐释 本意 旅游主体 未知世界 文化空间
  • 简介:白莲教是源起于元明而盛之清和民国,且具有浓烈宗教色彩的秘密社会组织,白莲教仪式行为集中体现了其浓厚的宗教情结。白莲教仪式行为在组织层面确认了教派内部神性化的伦常关系,在理念层面形成了理想家园与现世目标的同一,社会控制层面所确立的宗教威慑与世俗惩治构成了白莲教独特的制度化惩戒机制。仪式行为在这三个层面的象征意义揭示了白莲教本土宗教世俗化的重要特点。

  • 标签: 秘密社会 白莲教 仪式行为 世俗化
  • 简介:由中国民俗学会、中国神话学会、中国俗文学学会、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西北民族学院民俗学·社会人类学研究所、中共泾川县委、泾川县人民政府联合召开的“’99海内外西王母民俗文化(神话)学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西王母文化 民俗信仰 泾川县
  • 简介:历时三天的第三届中国天台山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天台国清疗养院举行,来自国内十几个省市和美国、日本等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研讨会。著名学者、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余敦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孔繁,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原所长、著名教授黄心川,国家社科基金宗教学科副组长、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卿希泰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博士生导师牟中鉴教授,以及天台乡友、北京电影制片厂原副厂长高汉,华东师大外语系

  • 标签: 宗教学 世界宗教 名教 哲学 天台山 中国社会科学院
  • 简介:<正>由山东省民俗学会和费县文化局共同主办的山东省民俗学会1996年年会暨齐鲁山区民俗文化学术研讨会7月12日至16日在费县召开。来自全省的70余位学会会员出席了研讨会。自1994年7月山东省民俗学会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以来,山东省民俗学会的会员在学术研究方面又取得了丰硕成果。据不完全统计,两年来,出版的专著有《中国民俗文化论》(曲金良)、《齐鲁之邦的民俗与旅游》(山曼)、《中国京剧习俗》(叶涛)《泰山民俗》(李伯涛)、《东莱风情录》(范惠宇)、《枣庄民俗》(王祥林)、《八仙信仰》(山曼)、《狐狸信仰之谜》(王善民)、《泰山娘娘信仰》(吕继祥)《泰山祭器》(刘慧)等10部。尤其是在此期间还完成了山东省历史上第一部民俗志——《山东省志·民俗志》,《山东省志·民俗志》由学会顾问、山东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陈光林同志任主编,学会副会长刘德龙、山曼、叶涛、孙其海,以及学会的其他一些同志参与了组织、撰写和评审工作。这部书坚持“存史、资政、教化”的原则,对研究齐鲁传统文化、对移风易俗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在评审会上受到与会专家的好评。这部书已付印,年末即可与读者见面。

  • 标签: 民俗学会 民俗文化 学术研讨会 1996年 民俗志 中国民俗
  • 简介:<正>太湖流域六市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太湖流域古动物古人类古文化联展”和为此举行的太湖流域“三古”学术座谈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创举。类似的围绕一个专题,组织跨地区、跨学科、跨部门、单位的学术活动已经很多,例如最近在北京召开的“燕文化讨论会”,在镇江召开的“吴文化讨论会”,但都与此不同。第一,跨学科的范围不同,这个会是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而那两个会仅限于社会科学。第二,专题性质不同,这个会所涉及的太湖流域,既属于自然地理范畴,又属于人文,历史的“区系”范畴。我相信,这一创举是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的重视,並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各方面的支持。实践将会证明,这一创举是富有生命力的,並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 标签: 太湖流域 考古问题 古人类 文化学术 座谈会 考古学文化区系
  • 简介: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国家文化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基层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要建成怎么样的公共电子阅览室、该如何建,笔者将从带着这些问题出发展开探索。

  • 标签: 文化共享工程 公共电子阅览室
  • 简介:现有的“非遗”保护模式多是基于在现有环境中采取一定手段实现“非遗”和“非遗”传承人的延续。但大的“非遗”保护工程往往是通过一个社区的整体改造,营造适宜“非遗”生存和发展的情境和语境,形成“非遗”集聚社区,实现对“非遗”的集群性保护。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学者亨利·列斐伏尔提出的空间生产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论武器,即通过文化空间再造为“非遗”的现代生存与发展恢复适宜的空间与环境。栖霞古镇都村历史风貌恢复与非遗保护工程即以空间生产理论为指导,试图探索对“非遗”进行集群性保护的新路径。这种探索作为一种带有风险的实验,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 标签: 空间生产理论 文化空间 空间再造 非遗保护 古镇都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