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人工流产后即时放置吉妮致美宫内节育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门诊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00例行人工流产术的患者作为研究主体,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200例患者。甲组患者放置吉妮致美宫内节育器,而乙组不放环。总结甲组患者节育器的续用率,比较甲乙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甲组患者节育器的续用率为98.0%,甲乙两组患者的出血情况、月经情况间的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流产后即时放置吉妮致美宫内节育器是可行的,且具有很高的续用率,并不会增加出血、月经恢复等方面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记忆合金环抱器在多根多处肋骨骨折致重型胸部外伤救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2012年4月到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44例多根多处肋骨骨折致重型胸部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24例使用记忆合金环抱器进行治疗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将20例采用保守治疗肋骨骨折致重型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临床对比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运用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时间、疼痛缓解时间、疼痛缓解程度方面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根多处肋骨骨折致重型胸部外伤救治中使用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操作较为简单,各组织相容性较好并且治疗效果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控制措施。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多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进行分析。研究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多重耐药菌的情况,比较近两年多重耐药菌感染率与感染部位。结果研究分析结果发现,2013年多重耐药菌感染率为17.7%,2014年多重耐药菌感染率为12.5%,其中MRSA与CR-AB感染率明显降低,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呼吸道感染明显多于其他部位,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患者住院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加强耐药菌的监测与消毒隔离,同时还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与手卫生消毒,正确使用抗生素等多种方法,可以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的发生概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缔组织病合并多重耐药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结缔组织病患者合并多重耐药的情况。结果有5例继发多重耐药,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干燥综合征2例,类风湿关节炎1例,均是女性,平均病程12.2年,平均年龄47.4岁,3例败血症,3例泌尿系感染,其中有1例同时合并有泌尿系及败血症,3例泌尿系感染均是大肠埃希菌,3例败血症分别是人葡萄球菌亚种、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5例患者多重耐药均对替加环素敏感。其中有1例干燥综合征患者反复发热1年,曾至多处就诊反复予激素加量,减至类似强的松20mg,病情反复,后尿培养及血培养均培养出耐药菌,经替加环素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结论结缔组织病病史长,长期使用激素,出现反复发热,警惕继发多重耐药,及时加强监测完善微生物检测并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素。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临床科室标本培养的多重耐药菌株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585例住院患者送检临床各类标本分离出多重耐药菌株及药敏试验,分析对常见抗菌素的耐药情况。结果分离自痰液414株,中段尿57株,分泌物65株,引流液3株,血液14株,大便20株,腹水4株,胆汁1株,脑脊液3株,胸水2株,胃液1株,咽拭子1株;G-杆菌398株,G+菌187株;ESLBLSG386株,MRSA91株;鲍曼不动杆菌150株、大肠埃希菌86株、肺炎克雷伯菌70株、铜绿假单胞菌52株、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35株、阴沟肠杆菌5株,耐药率鲍曼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为56.0%,亚安培南为76.67%,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80%以上;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对第三、四代和氨曲南达>80%;MRSA和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100.0%;居前5位科室ICU190株,脑外科74株,小儿科69株,呼吸科58株,神经科48株。结论本院分离出的多重耐药较为严重,对常用抗菌素大部分耐药。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发生多重耐药感染的长期卧床老年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病情观察、消毒隔离、用药观察、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交叉感染发生情况及康复时间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交叉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康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实施病情观察、消毒隔离、用药观察、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降低交叉感染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