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手术后放化疗后心电图的变化情况及可能机理。方法以我院200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91例手术后行放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入院后的心电图检查情况及手术并放化疗后的心电图检查情况做对比,来观察分析放化疗药物对心脏毒性产生的有关信息。结果乳腺癌患者术后行放化疗后心电图异常的比例较高,其中尤以ST-T、T波异常和左室高电压最为显著;乳腺癌术后常用化疗药物的药物毒性是引起心电图异常变化的主要诱因。结论心电图是乳腺癌患者术后放化疗时进行药物毒性监测的一种经济、简便、实用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提供放化疗药物毒性对患者心脏影响的有关信息,因此乳腺癌术后行放化疗的患者应加强心电图监测,以及时处理药物毒性导致的心脏异变。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乳腺癌患者以新辅助化疗治疗后肿瘤控制情况。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住院部于2012年7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42例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新辅助化疗,对治疗后肿瘤控制情况进行分析,记录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患者行新辅助化疗后有效率达到83.3%,其中2期患者治疗后有效率为91.7%,3期为72.3%;骨髓抑制发生率47.6%,胃肠道反应为33.3%,其他症状(脱发、无食欲、身体乏力)发生率21.4%,化疗期间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乳腺癌患者临床行新辅助化疗,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缩小病灶,为后期保乳术治疗提供基础,从而提高乳房保留率、病灶切除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PICC技术在乳腺癌化疗护理对象中的应用及专项强化护理的效果。方法本研究择取2018年1—6月于我院以PICC为化疗途径的乳腺癌病例60例纳入研究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0例专项强化护理组与30例普通式护理组,对两组乳腺癌化疗PICC研究样本干预后的并发症(PICC相关)发生率与置管有效使用时间的差异度加以比较。结果专项强化护理组干预后的并发症(PICC相关)发生率显著较普通式护理组低,置管有效使用时间显著较普通式护理组长(P<0.05)。结论PICC技术应用于乳腺癌化疗护理对象具备多种优势,联合专项强化护理可显著降低并发症(PICC相关)发生率,延长置管有效使用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了解年轻乳腺癌患者住院费用及其影响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符合当前社会医疗环境的建议。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某肿瘤医院首次住院的290例确诊女性年轻乳腺癌患者的住院状况和费用构成等信息,通过多元逐步回归法对其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住院年轻乳腺癌患者平均年龄为(35.41±4.02)岁,其中36~40岁年龄段的病人数最多(占56.9%),平均住院天数20.80天,平均住院费用为17348.43±9234.55元,住院期间手术的患者135人,占46.55%。经过住院治疗,治愈的101人(34.83%),好转的147人(50.69%),未愈的42人(14.48%),死亡0人(0%)。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住院天数和是否进行手术的病人之间,住院费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是否手术、住院天数和疗效情况是影响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其它因素不变时,住院天数每增加30天住院费用增加8824.96元。结论促进合理用药,不断提升医务人员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合理控制住院天数,推进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等措施有效地控制医疗费用增长,从而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肥胖乳腺癌患者与正常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不良反应来探讨肥胖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筛选2012年3月—2018年3月到我院进行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38例,根据BMI指标分成两组,正常组和肥胖组;根据患者病情等相关情况实施蒽环类为主化疗方案及蒽环类与紫衫类联合化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接受化疗后治疗效果。结果肥胖组患者完全缓解2例,占9.52%;部分缓解16例,占76.19%;总有效率为85.71%。正常组患者完全缓解3例,占17.65%;部分缓解12例,占70.59%;总有效率为88.24%。两组比较完全缓解发生率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肥胖患者较正常患者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有效率相近,完全缓解率低,肥胖可能影响新辅助化疗患者完全缓解率;同时不同的新辅助化疗方案不同,治疗效果有差异,蒽环类及紫衫类联合化疗方案的实施较比蒽环类在肥胖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主张肥胖的乳腺癌患者应采用联合新辅助化疗的方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