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砷化氢中毒心脏损害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2例急性砷化氢中毒病人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心脏超声表现.结果:12例急性砷化氢中毒病人有心脏损害表现者5例,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结论:急性砷化氢中毒可导致心脏损害

  • 标签: 急性砷化氢中毒 心脏损害 临床表现 心律失常 心脏扩大 心力衰竭
  • 简介:高血压肾损害较早期,因肾脏具备较强储备和代偿能力,一般没有明显结构和功能改变,在肾小球受损早期,血中尿素氮(BUN)、肌酐(Cr)仍可维持在正常水平,一般只有在肾小球严重损害,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50%以下时,血BUN、Cr浓度才明显升高[1].一旦出现临床表现或常规检测发现异常,很难逆转,但高血压在早期肾损害时存在可逆性.因此,血清BUN和Cr不能在早期反映肾脏损害情况,通过检测某些敏感指标早期发现肾损害对高血压肾损害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以下将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相关检测指标作简要概述.

  • 标签: 高血压 早期肾损害 尿微量白蛋白 尿Β2-微球蛋白 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 视黄醇结合蛋白
  • 简介:摘要糖尿病性胃瘫属于祖国医学“痞满”或“胃痞”范畴。糖尿病性胃瘫者病程较长,易久病入络,血络易瘀,故血瘀为病者相当普遍。糖尿病性胃瘫辨证治疗不能忽略瘀血所起作用。在常规辨证基础上,配合运用活血化瘀药物,有助于临床症状改善。

  • 标签: 2型糖尿病性胃轻瘫 血瘀
  • 简介:目的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中度高血压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172例中度高血压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8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压改善情况、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舒张压和收缩压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8%,差异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度高血压患者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调节血压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苯磺酸氨氯地平 轻中度 高血压 硝苯地平
  • 简介: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患者心脏损害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09年7月至2010年1月期间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患者172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根据病情分为症组,重症组,危重症组,并收集非甲型H1N1流感患者21例作为对照。大部分患者接受分子生物学检测磷酸肌酸激酶,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高敏C反应蛋白,并接受胸部X线摄片检查,计算心胸比。结果甲型H1N1流感多发生于青壮年患者,症患者较重症患者更年轻(P<0.05)。在危重症患者中,磷酸肌酸激酶,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高敏C反应蛋白和心胸比均较其他组高(P<0.05或P<0.01)。1例死于心肌损害。结论与既往研究相符,2009甲型H1N1流感可以导致心肌损害,特别是在危重症患者中心肌损害较显著,从而将导致心脏扩大等损害,导致死亡率升高。

  • 标签: 甲型H1N1流感 心肌损害 高敏C反应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引起造影剂相关性肾损害(contrastmediainducednephropathv.CIN)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991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合并危险因素情况及治疗情况。结果术前11例血清肌酐浓度异常者,用等渗造影剂碘克沙醇,未发生CIN。术前980例血清肌酐浓度正常者,均选用非离子型低渗造影剂碘海醇,其中20例发生CIN(CIN组),960未发生CIN(非CIN组),CIN组合并2型糖尿病比例显著高于非CIN组,造影剂用量大于非CIN组,术前补液量低于非C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比24%,P〈0.05;(133±11)mL比(80±15)mL,P〈0.05;(50±21)mL比(450±20)mL,P〈0.05]。结论造影剂选择、术前合并2型糖尿病、术前补液量过低及造影剂用量过大是导致CIN发生重要影响因素。

  • 标签: 造影剂 肾疾病 经皮 经腔 冠状动脉成形术
  • 简介:目的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potential,ERP)及低分辨率电磁断层成像(lowresolutionbrainelectromagnetictomography,LORETA)技术,研究轻度认知损害患者冲突信息处理系统损害机制及敏感指标。方法研究对象为15例轻度认知损害(AMO)患者(AMCI组)和15例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匹配正常老年(正常老年组)作为对照。成对简单平面图形先后呈现,受试者比较刺激对是否相同,同时记录32导脑电、正确反应率及反应时间。结摹刺激匹配状态下两组P300波形分布均以顶部为著,潜伏期及波幅无显著差异。刺激冲突状态下N270主要分布在前头部,AMCI组N270潜伏期较正常老年组明显延长(F1.28=25.3264,P=0.000),波幅差异不显著。LORETA电流密度分析显示冲突状态下正常老年组前头中央部、左右前额背外侧及右颞叶激活,AMCI组右前额背外侧及右颞叶区域激活增强,前头中央部无明显激活。脑电地形图分析与上述结果相一致。结论前头部ERP成分N270峰潜伏期延长反映了轻度认知损害患者信息加工处理速度减慢,患者对冲突状态信息加工处理损害较匹配状态信息加工处理损害更为明显。

  • 标签: 认识障碍 诱发电位 冲突 干预性研究 事件相关电位 P300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变化与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相关性.方法应用无创性血压监测仪对8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对比血压节律正常(勺型组)和异常(非勺型组)患者心、脑、肾靶器官损害程度.结果非勺型组24小时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白昼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收缩压及舒张压负荷值较勺型组升高(P<001);左心室重量和重量指数显著增加(P<005,001),24小时平均动脉压与左心室重量指数呈显著相关性r=055,P<001;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脑梗死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组间在偶测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白昼平均收缩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较节律正常高血压患者有更显著靶器官损害.

  • 标签: 高血压 血压节律 靶器官损害 相关性研究
  • 简介:资料与方法观察自2002年6月至12月在我科住院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诊断及分级采用WHO(1998)标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男104例,女16例,年龄60~85岁,平均(71±6)岁,其中60~69岁组50例,70~79岁组40例,80~85岁30例.高血压Ⅰ级29例,Ⅱ级41例,计70例,为高血压组.Ⅲ级50例(并发脑血管病24例,心绞痛13例,心肌梗死6例,心力衰竭4例,肾功能不全3例),为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组.

  • 标签: 老年 高血压 动态血压 靶器官损害 并发症
  • 简介: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患者可明显降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对肾脏起协同保护作用。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和黄芪注射液治疗组,各45例,均给予低盐优质蛋白饮食,减轻体重,戒烟,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钙离子拮抗剂(CCB)降压治疗,黄芪注射液组在上述基础上予黄芪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液250ml静滴,1/日,疗程4周。监测2组治疗前后血压、血肌酐、尿素氮、血脂、尿白蛋白排泄率、尿β2-微球蛋白。结果治疗后黄芪注射液组较常规治疗组在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68.67±14.28)mg/24hvs.(80.87±14.77)mg/24h,P〈0.05]、尿β2-微球蛋白(β2-MG)[(2.21±0.55)mg/Lvs.(3.42±0.67)mg/L,P〈0.05]明显降低。黄芪注射液组治疗后总胆固醇[(4.69±0.62)mmol/Lvs.(5.23±0.61)mmol/L,P〈0.05]、三酰甘油[(1.47±0.09)mmol/Lvs.(1.54±0.10)mmol/L,P〈0.05]、LDL-C[(2.95±0.12)mmol/Lvs.(3.02±0.12)mmol/L,P〈0.05]明显降低,两组患者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组UAER、尿β2-MG较常规治疗组均有明显下降,证明黄芪注射液结合常规降压治疗可进一步降低高血压微量白蛋白排泄,提示黄芪在肾脏保护方面与常规西药具有协同作用。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病 黄芪注射液 肾损害
  • 简介:根据2015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报告,全球约每3s就有1例新发痴呆患者,目前老年痴呆有4600万人,预计2050年全球老年痴呆的人数将增加至1.315亿。2015年世界卒中日宣言也发生了巨变,"从关注脑卒中残疾转变到关注脑卒中后认知"。因此,痴呆是当今和未来人类所面临最大全球公共健康和社会保健挑战之一[1]。作为痴呆分类中第二大原因,血管性认知损害1995年最早提出。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 血管性 认知障碍 日常生活活动 诊断显像
  • 简介:目的对86例儿童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进行心肌酶谱和常规心电图检测,结果心酶谱异常69例,阳性率80.02%,尤以CK、CK-MB升高显著。CK>1000U/L有17例;重症肠炎、败血症、有机磷中毒各2例,1例溺水、10例有机氟中毒(其中2例CK高达19855U/L和17500U/L、CK-MB高达257U/L和175U/L)。心电图检测65例,异常55例,阳性率84.61%(其中各种心律失常占69%,ST-T改变占31%),4例严重心律失常,败血症、重症肺炎各1例,均合并高血钾,2例有机氟中毒。这4例CK都>1000~U/L。结论MODS儿童其心脏损害是严重,CK、CK-MB同时升高对心肌损害具有特异性,心酶谱和心电图可作为预测心脏损害及其严重程度重要指标。

  • 标签: 儿童 多脏器功能障碍 心脏损害
  • 简介:目的:比较氯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中、度高血压病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对照试验,87例、中度高血压患者被分为氯沙坦组(54例),依那普利组(45例),治疗8周。结果:两组药物均能明显降低血压(P<0.01),但有效率、降压幅度值无显著差异;氯沙坦组降压谷峰比值较依那普利组高;氯沙坦组无明显不良反应,依那普利组2例发生咳嗽,因而退出试验。结论:对于、中度高血压病,氯沙坦是一种有效、安全、易耐受降压药,每日50~100mg能维持24小时降压效应。

  • 标签: 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T-Ⅱ受体拮抗剂 氯沙坦 依那普利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规范化教学提高儿科护生教质量。方法对在儿科实习40名护生采取科学教学方法,择优选派教老师进行教工作。结论启发护生主动思维和自学能力,因人施教,发挥护生最大潜能,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同时又能提高教老师业务水平。

  • 标签: 儿科 护生 带教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24hPP)与早期肾损害关系。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5例按24hPP≤40mmHg、41~55mmHg、56~70mmHg、〉71mmHg分为Ⅰ、Ⅱ、Ⅲ、Ⅳ组,测量动态血压参数、尿微量白蛋白(mA1b)、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比较各组尿mA1b、NAG检测值及其阳性率,行24hPP与尿mA1b、NAG相关回归分析。结果①Ⅰ组与Ⅱ组之间,尿mA1b、NAG及微量蛋白尿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Ⅳ组随24hPP增高,尿mA1b、NAG及微量蛋白尿阳性率均依次明显增高,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24hPP与尿mA1b、NAG呈正相关(r=0.79、0.78,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PP与尿mA1b、NAG呈正相关,当24hPP〉57mmHg时,易出现高血压性早期肾损害

  • 标签: 高血压 脉压 肾功能衰竭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R)在缺血性肾损害时肾脏局部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及Westerblooting法分别检测NO缺乏性高血压肾损害大鼠血浆和肾脏AngⅡ含量和AT1R蛋白表达.结果缺血性肾损害时大鼠肾组织Ang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肾组织AT1R蛋白表达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血浆中AngⅡ水平与对照组比无显著差异.结论在NO缺乏性缺血性肾损害时存在AngⅡ及其AT1R蛋白表达明显上调,它们可参与肾脏损害过程.

  • 标签: 肾损害 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NO 高血压 肾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蒂血管皮瓣转移术后护理方法,通过对60例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皮瓣转移术,术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皮肤护理、胃肠道准备。术后护理包括皮瓣护理、供皮区护理、抗凝药物正确应用及功能锻炼。结果皮瓣愈合良好。结论全面精心临床护理是蒂血管皮瓣转移术成功重要保证。

  • 标签: 外伤 带蒂血管皮瓣转移术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水平检测对老年高血压肾损害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收集95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晨尿、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MA)及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并测定血尿素氮(BUN)、肌酸(Cr),肾联检阳性为尿MA,血、尿β2-MG中任何一项指标高于正常值.结果:单项指标阳性率:β2-MG71.57%,尿β2-MG68.42%,尿MA53.68%,多项指标联检阳性率85.26%均高于尿常规(14.73%)和BUN、Cr阳性率(29.47%),差异非常显著(P<0.001).EH2、3级极高危患者血、尿微量蛋白肾联检总阳性率100%.结论:血、尿微量蛋白在老年性高血压病肾功能受损时较肾功能指标BUN、Cr改变出现早,是诊断肾功能早期损害敏感指标.

  • 标签: 高血压 肾损害 尿微量蛋白 老年人 早期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营养学指标对β-淀粉样蛋白(Aβ)显像阳性阿尔茨海默病(AD)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2月~2016年10月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变性病科记忆痴呆门诊就诊AD患者40例作为AD组,所有患者均进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示踪剂为18F标记脱氧葡萄糖及11C标记匹兹堡化合物B,以确定符合AD病理改变。另外选同期年龄、性别及教育程度相匹配门诊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认知正常组。收集2组临床资料,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D影响因素。结果AD组血清总蛋白[(69.23±3.28)g/Lvs(72.49±5.44)g/L]、维生素B12[(415.76±192.71)ng/Lvs(545.24±316.86)ng/L]及体质量指数[(22.77±2.70)kg/m2vs(24.67±3.59)kg/m2]均低于认知正常组(P〈0.05,P〈0.01)。在校正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及血管危险因素后,较低水平血清总蛋白(OR=0.846,P=0.004)、叶酸(OR=0.833,P=0.020)及体质量指数(OR=0.817,P=0.042)与AD独立相关。结论较低水平营养学指标可能加重AD发生与发展。对于中老年人,特别是中低收入地区中老年人应进行营养状况调查,并给予相应膳食指导,可能对预防AD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营养不良 淀粉样Β蛋白 叶酸 人体质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