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认为,21世纪中国人类学的复兴重振,必须吸纳五千年中国文化精髓,深刻体认当代中国各族群的生存境况与精神世界,切实地迈向人民,坚实地立足于中国社会本土,积极参与改善民生、提升民心的宏伟大业,通过推进社会进步、文化繁荣、人民幸福,建构中国人类学价值实现机制。华南紫村调查,在承续西方人类学传统理念的基础上,充分涵摄中国先哲们关于“民生”与“民心”的精辟阐述与充满睿智的见解,以此作为审视视角,描述以壮族为主体的紫村诸族群的生存环境、生活来源、生存压力、信念结构、忧喜哀乐、希望追求与心灵境界,并且借助人类学指导变迁理论,提出改善和提升紫村族群生存境况与精神世界的初步设想。
简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志》横陈百科,纵贯20多年,其整体和各部分之间有机联系如何,是衡量全书成败优劣的重要方面之一。这就要求修志者必须搞好宏观统筹,加强综合平衡,以强化全书的整体性,使志书各部分恰当合理地结合,形成一个严谨的有机整体。
简介:一现代西方生态哲学的兴起及其向古老的东方文明寻求支持精神的建构取向,引发了海内外学界重估传统的思潮,传统的"天人合一"由此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杜维明先生曾提到,新儒家学者钱穆、唐君毅、冯友兰都认为"儒家传统为全人类作出的最有意义的贡献是‘天人合一'的观念",在他看来,这标志着新儒家人文主义的"生态转向".①蒙培元先生进而指出,"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究天人之际'的问题,而中国哲学的基本理念是‘天人合一论'".②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哲学是深层生态学"③.这些思考对挖掘中国传统思想的生态哲学资源、发扬其当代价值,使之参与文明对话和生态文明建设无疑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简介:古建筑木结构的残损点指标是对古建筑木结构进行结构安全评估和加固修缮设计的重要指标,目前主要依据1992年制定的《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GB50165—92)中的规定,为了对该规范中的构架整体性残损点指标进行验证和补充,本研究通过对南方地区传统的穿斗木构体系和抬梁木构体系的典型榫卯节点和构架的试验研究,得出两种木构体系结构的整体性关键残损点指标,并与GB50165—92规范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规范规定的抬梁式木构架和穿斗式木构架的局部倾斜残损点比试验结果小,规范值偏于安全。规范中规定的抬梁式木构架梁柱榫卯连接残损点略小于试验结果,规范值偏于安全;而规范中规定的穿斗式木构架梁柱榫卯连接残损点对于燕尾榫穿斗木构而言是安全的,但对于透榫穿斗木构而言,则是不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