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是临床常见的过敏性疾病,贴试验是寻找并明确接触性变应原的金标准。随着接触性皮炎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认识的加深,以及贴试验规范化应用要求的提高,有关共识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本共识是在2015年版贴试验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的基础上进行更新,尤其细化了临床适应证的选择,完善了结果判断和解释,增加了延迟检测及患者教育等,以进一步规范贴试验的临床应用并提升其价值。

  • 标签: 斑片试验 皮炎,变应性接触性 变应原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黏着激酶(FAK)是一种非受体型酪氨酸激酶,广泛分布于体内多种细胞的胞质中,能够传递来自细胞膜受体、整合素以及细胞间生长因子的信号,参与调控细胞生长与分化、黏附与迁移、增殖与凋亡等重要生物学过程。FAK在许多相互独立的疾病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眼科也不例外,笔者就FAK的一般特性及其在常见眼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揭示这些疾病新的发病机制,为寻找更为有效的防治方法提供新思路。

  • 标签: 黏着斑激酶 眼胚发育 白内障 青光眼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角膜病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胰体切除术(LDP)与开腹胰体切除术(ODP)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行胰体切除术的161例胰体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LDP组(43例)和ODP组(118例)。对比LDP组和ODP组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术中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指标、术前和术后炎症指标,分析短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LDP组和ODP组患者的术前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DP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194.19±241.83)ml,明显少于ODP组[(315.17±295.94)ml,P<0.05];LDP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为(3.00±0.72)d,明显短于OPD组[(4.05±0.97)d,P<0.001];LDP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为(3.14±1.01)d,明显短于OPD组[(3.55±1.05)d,P<0.05];LDP组患者的术后进食时间为(3.88±1.61)d,明显短于OPD组[(5.11±1.56)d,P<0.001];LDP组患者的拔除引流管时间为(8.44±1.93)d,明显短于ODP组[(9.82±3.70)d,P<0.05];LDP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为(9.65±3.57)d,明显短于ODP组[(11.99±6.57)d,P<0.05];LDP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68.65±55.45)min,虽短于ODP组[(171.23±65.61)min],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P组患者非胰瘘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6.3%,与ODP组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0%, P>0.05);LDP组患者胰瘘的发生率为16.3%,与ODP组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5%,P>0.05);LDP组总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2.6%,与ODP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5%,P>0.05)。LDP组和ODP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相关炎症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ODP手术比较,LDP手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并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延长手术时间。LDP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其短期临床效果优于ODP。

  • 标签: 胰体尾肿瘤 腹腔镜 远端胰体尾切除术 短期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腹腔镜胰体切除术(laparoscopic distal pancreatectomy,LDP)的手术体会,探讨其治疗胰体肿物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沧州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诊断为胰体尾部占位性病变,行LDP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20例,年龄13~75岁,平均(41.3±3.7)岁;术中根据肿物性质、肿物与脾血管解剖关系以及术中脾脏具体的损伤程度决定是否保留脾脏。结果本研究纳入的32例胰体尾部占位性病变的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因肿瘤较晚侵犯了部分横结肠所以选择了中转开腹行胰腺尾部肿瘤+部分横结肠切除术,其余31例患者均顺利在腹腔镜下完成胰体肿瘤切除术。其中行保留脾脏的腹腔镜胰体切除术(spleen preserving laparoscopic distal pancreatectomy,SPLDP)12例[其中应用Kimura法(脾血管保留) 8例、应用Warshaw法(脾血管切除)4例],腹腔镜联合脾脏胰体切除术20例。平均手术时间(252 ±7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62±51)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11.6±3.2)d。32例胰体占位性病变患者的术后病理分别为:实性假乳头状瘤10例、浆液性囊腺瘤6例、黏液性囊腺瘤4例、神经内分泌肿瘤4例、腺癌3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3例、胰腺假性囊肿1例、胰尾部外伤性损伤1例。术后并发症:胰瘘10例,该10例患者通过保证创面通畅引流,同时给予抗感染、抑制胰液分泌等对症治疗后好转痊愈出院;乳糜漏1例,术后通畅引流,逐渐退管、闭管后好转痊愈出院;腹腔出血1例,通过给予生长抑素、止血药等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术后新发糖尿病5例,术后内分泌科随诊控制血糖。结论LDP治疗胰体肿瘤是安全有效的,但是需要具有丰富腹腔镜手术经验的术者实施,术前综合精准评估制订良好的手术策略,术中熟练的手术操作技巧是提高LDP安全性、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胰体尾切除 胰腺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切除术(LSPDP)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9年4月行腹腔镜下胰体切除术83例胰体局部病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将行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切除术的35例患者设为LSPDP组,腹腔镜胰体联合脾脏切除术(LDPS)48例患者为LDPS组。数据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分析,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术中术后各项指标用(±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LSPDP组在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优于LDPS组(P<0.05),其余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3~65个月,成功随访的80例患者均无肿瘤复发或转移或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切除术与腹腔镜胰体联合脾脏切除术同样安全可行,且其具有保全脾脏功能的优势。

  • 标签: 胰体尾局部病变 腹腔镜 胰腺切除术 安全 可行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和分析祛汤内服外敷的方法, 对于黄褐斑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某院所接收的 100 例黄褐斑疾病的患者, 采用随机的方法,把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50 例患者。 其中对照组所接受的是口服维生素 C、 维生素 E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使用的是祛汤, 内服外敷的治疗方法。结果 观察组的患者治疗有效人数高达 48 例,对照组患者有效人数为 41 例,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讨论 通对于面部出现黄褐斑的患者来说,结合使用祛汤的内服外敷这一方法, 能够有效改善其疾病的状况,并且整体的治疗效果较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祛斑汤” 内服外敷 黄褐斑
  • 简介:摘要现报道1例成年男性患者,肝状叶巨大脓肿合并HIV感染,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通过增强CT及超声介入明确诊断,经过穿刺引流、降阶梯抗感染等治疗后脓肿治愈。与一般肝脓肿相比,其并发症繁杂,病情变化快等,临床医生尽早给予干预治疗,依细菌培养和感染特点及时调整抗生素,对其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肝脓肿 肝尾状叶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简介:[摘要 ] 目的:探讨控制菌防治牙龈炎 100例疗效观察探述。方法:选择我院从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1月收治的牙龈炎患者 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 50例,对照组患者不进行菌斑控制,观察组 5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菌斑控制,对 2组患者均采用洁治手术,比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微生物组变化及临床各项指数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控制菌后,患者的微生物变化较为明显,后期的牙龈炎改善较佳,而对照组患者没有进行菌斑控制后,患者的微生物变化一般,后期的牙龈炎病情无任何改善,甚至加重。结论:对牙龈炎患者进行菌斑控制可以改善病情,是防治牙龈炎的重要措施。

  • 标签: [ ] 控制菌斑 防治牙龈炎 疗效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单独使用谷胱甘肽美白淡面膜改善黄褐斑的效果。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皮肤科入选32例黄褐斑患者,女31例,男1例,年龄28~50岁,平均37.5岁。每晚敷贴一片谷胱甘肽面膜15~20 min;4周、8周后,评估患者黄褐斑面积和严重指数(MASI指数)、医师整体评估(PGA)、患者自我评估、VISIA图像分析黑素值及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等,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使用4周及8周后,MASI指数较基线分别下降3.66±2.59、7.00±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周及8周时t值分别为7.99及8.78,均P<0.05)。平均PGA指数分别4.50分、3.33分;使用结束后,患者自我评估自觉满意者有28例,满意度87.50%;患者皮损处VISIA所测黑素值与自身对比,下降程度44.24±30.52、59.95±39.47,应用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周及8周时,t值分别8.19,8.59,均P<0.05)。应用面膜前DLQI≥16分患者21例,占65.63%,8周后DLQI≥16分减少为12例,占37.50%。使用过程中,仅1例出现一过性灼热现象,其余患者无不良反应。结论谷胱甘肽美白淡面膜可改善黄褐斑,且安全无刺激。

  • 标签: 黄褐斑 还原型谷胱甘肽 面膜 皮肤美白 效果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云南省家畜阿卡病毒(akabane virus, AKAV)的流行情况。方法2015年4月在云南省芒市设立5只山羊和10头黄牛作为哨兵动物进行家畜虫媒病毒监测,5~10月份每周采集动物血液,标本经实验室处理后接种BHK-21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对病毒分离物进行病毒基因(RT-PCR)扩增、核苷酸序测定及分析。结果1只哨兵山羊血液样品接种BHK-21细胞48 h后产生明显细胞病变,取细胞培养物上清液脑内接种1日龄乳鼠,3 d后乳鼠开始发病死亡,经RT-PCR鉴定和S片段基因序列测定分析,分离毒株为AKAV(毒株编号16415)。16415毒株S片段基因全长856nt,编码N蛋白233aa和Ns蛋白91aa,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新分离16415毒株与国内外分离的AKAV位于同一进化分支内,核苷酸同源性在83.8%~97.7%之间;进一步分析发现16415株与广西2013年从竹鼠脑内分离到的AKAV亲缘关系最近,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7%、99.6%;与日本AKAV OBE-1毒株相比,16415株、广西竹鼠分离毒株和德宏迷糊按蚊分离毒株在N蛋白上存在2个共同的差异位点,分别是N115位和N206位。结论在云南省芒市地区设置的哨兵山羊血液标本分离到AKAV,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 标签: 阿卡斑病毒 山羊 病毒分离 S基因
  • 简介:摘要局部黏着激酶(FAK)是一种细胞质内的蛋白酪氨酸激酶(PTK),在多种癌细胞中过度表达和激活,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FAK可以转移到癌细胞的细胞核,调节炎症基因表达,释放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改变肿瘤微环境(TME),促进免疫逃避和免疫治疗抵抗,可以作为肿瘤靶向治疗的潜在靶点。FAK的研究与应用为肿瘤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

  • 标签: 局部黏着斑激酶 肿瘤 局部黏着斑激酶抑制剂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硬病(Morphea)又称为局限性硬皮病,本病病因未明,是一种少见的炎症性皮肤病。儿童致残性全硬化性硬病(Disabling Pansclerotic Morphea of Childhood)是硬病中最严重的类型,可以导致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肌肉甚至骨骼的纤维化,从而致残,该疾病女性更常见。大多数患者的死亡是由于该病的并发症,如脓毒症、坏疽等。该疾病预后差,部分病例通过联合治疗及PVUA光疗等可好转,但该病的治疗方案仍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儿童致残性全硬化性硬斑病,临床表现,治疗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21例行Kimura法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诊断为胰体尾部良性及交界性肿瘤。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Kimura法腹腔镜保脾胰体切除术,手术时间120~210 min,术中出血量50~480 ml,无中转开腹。术后住院时间7~26 d,未发生腹腔内出血,术后胰瘘3例,予非手术治疗后治愈。术后病理学诊断为浆液性囊腺瘤14例,黏液性囊性瘤3例,神经内分泌肿瘤2例,实性假乳头状瘤2例。患者均恢复良好,随访6~53个月,无肿瘤复发。Kimura法腹腔镜保脾胰体切除术治疗胰体尾部良性及交界性肿瘤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胰腺切除术 腹腔镜 保留脾脏 胰腺肿瘤
  • 简介:摘要主要步骤包括:(1)腹腔探查;(2)右结肠后间隙(RRCS)拓展:进入Told筋膜与结肠系膜间的天然外科平面。至结肠肝曲水平,同时向内侧暴露十二指肠,此为进入横结肠后间隙(TRCS)的标志。(3)中间入路结扎肠系膜血管:以回结肠血管(ICV,ICA)在肠系膜表面投影为解剖标志打开结肠系膜,可轻易与其后方已打开的RRCS间隙相汇合。以肠系膜上静脉(SMV)为主线,清扫外科干,进一步解剖Henle’s干及其分支。(4)幽门下淋巴结清扫;(5)消化道重建。本文对由外周入路和中间入路发展而来的侧联合中间入路进行了简要介绍,该术式技术上可行,术者操作相对简便,手术安全性高,可供结直肠外科医生参考。

  • 标签: 结肠肿瘤 腹腔镜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 尾侧入路 中间入路
  • 简介:摘要随着腹腔镜器械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腹腔镜胰体切除术(LDP)相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因不需要复杂的消化道重建,临床中应用相对较为广泛。本文通过回顾分析近几年国内外LDP相关的文献报道,总结LDP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 标签: 腹腔镜技术 胰体尾切除术 胰体尾疾病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接珠蛋白(JUP)体外对放疗抵抗子宫颈癌细胞的影响。方法对子宫颈癌细胞株SiHa、HeLa、Me-180采用单次剂量1 Gy、每周3次的60Co放射线照射,诱导细胞耐放疗性,得到获得性放疗抵抗细胞株SiHaIR、HeLaIR、Me-180IR,以相应野生型细胞株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蛋白质印迹法检测6组细胞中JUP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SiHa组和SiHaIR组、HeLa组和HeLaIR组、Me-180组和Me-180IR组JUP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74±0.06和0.48±0.02(t=12.327,P<0.01)、1.77±0.06和0.28±0.03(t=14.698,P<0.01)、2.28±0.06和0.78±0.01(t=7.367,P<0.01),JUP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36±0.03和0.55±0.02(t=9.245,P<0.01)、2.13±0.02和0.23±0.01(t=15.643,P<0.01)、1.96±0.05和0.73±0.02(t=5.826,P<0.01)。划痕后培养12、24、48 h时,3组放疗抵抗细胞迁移率均较相应野生型细胞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JUP在放疗抵抗子宫颈癌细胞株的表达量低于野生型细胞株,且放疗抵抗细胞的迁移能力增强。

  • 标签: 宫颈肿瘤 连接斑珠蛋白 辐射耐受性
  • 简介:摘要胰瘘是胰体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随着国内外指南及共识性文献对胰瘘定义的标准化,胰瘘及其分级与患者临床转归的相关性更为密切。胰体切除术后胰瘘风险因素评估、预测模型建立、胰腺断端处理方式等为目前热点课题。随着腹腔镜及机器人手术在胰体切除术中的广泛开展,胰腺离断及残端处理方式的选择更加复杂多样,手工缝合还是器械闭合,仍无统一规范,应视胰腺离断部位的质地、厚度、是否合并炎症等个体化选择。

  • 标签: 胰腺肿瘤 胰腺切除术 胰瘘 器械闭合 手工缝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水氟含量与儿童氟牙和龋齿患病关系。方法2014-2019年,选择陕西省渭南市的大荔县和合阳县、咸阳市的礼泉县、榆林市的府谷县、宝鸡市的陈仓区、西安市的阎良区共计5个市的6个县(区)作为调查点,选择不同水氟含量的村作为调查村。每个调查村采集3份末梢水,检测水氟含量。对调查村所有在校8~12周岁儿童进行氟牙和龋齿检查,同时采集儿童即时尿样,检测尿氟含量。结果共检测水样48份,水氟含量范围为0.23~3.70 mg/L;调查8~12周岁儿童1 021名,检出氟牙患者372例,检出率为36.43%;检出龋齿患者198例,检出率为19.39%;检测儿童尿样868份,尿氟均值为1.47 mg/L。二次拟合曲线和相关关系方程显示,儿童龋齿检出率随着水氟的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F=14.470,P < 0.05),水氟在1.2~< 2.0 mg/L时龋齿检出率最低。儿童氟牙检出率随着水氟的升高而升高(F=52.215,P < 0.05),水氟为1.0~< 1.2 mg/L时,儿童氟牙检出率为31.90%(37/116),基本达到国家控制线(30%)。结论水氟在1.0~< 1.2 mg/L时,既能降低龋齿检出率,又能控制氟牙的流行。

  • 标签: 饮用水 尿 龋齿 氟斑牙
  • 简介:摘要青样血管病是一种皮肤浅层血管丛微血管血栓导致的慢性皮肤缺血坏死性疾病,该病少见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抗凝药物治疗该病的有效性得到公认,但广泛应用受到用药途径及不良反应的影响。X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可用于预防及治疗血栓及因此造成的溃疡,无需监测凝血功能,不良反应少,口服方便。我们联合或单独使用利伐沙班治疗3例青样血管病,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皮肤疾病,血管性 抗凝药 治疗结果 青斑样血管病 利伐沙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