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口腔正畸治疗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本院40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时间:2020年03月-2021年03月,分组方式:随机颜色球抽取法,分为两组,参照组(行常规牙周治疗)和研究组(行口腔正畸治疗),各20例,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牙周袋深度、牙槽骨高度、前牙覆盖长度等指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口腔正畸治疗应用效果更好,改善前牙移位患者牙周袋深度,改善咬合情况,提高治疗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口腔正畸 前牙移位 有效率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3例因牙内陷导致严重根尖周病变的上颌侧切牙,包括Oehlers Ⅲa型1例及Oehlers Ⅲb型2例。针对不同的牙内陷类型,分别采用显微根管治疗或根尖手术的方法,使用不同生物陶瓷材料与不同的充填方法进行根管充填。3例Oehlers Ⅲ型牙内陷合并根尖周病变治疗完成后的术后随访显示患牙根尖周病变愈合良好。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牙周疾病导致的前牙移位患者在接受口腔正畸治疗后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于本院随机抽取了74例2020年6月-2021年6月接诊的牙周疾病导致的前牙移位患者进行,按照电脑排序均分为2组,各37例。其中,采取常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的为参照组,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为研究组,将不同方案下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患者在接受研究组方案治疗后有效性更高,对比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研究组牙槽骨高度、前牙深覆盖及前牙深覆牙合距离指标均更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 牙周疾病导致的前牙移位患者在接受口腔正畸治疗后,其前牙距离能够得到明显的缩短,各项指标均得到纠正,牙齿功能性得到显著,生活质量更好,适合于临床中应用。

  • 标签: 口腔正畸 牙周病 前牙移位
  • 简介:摘 要:建筑物移位技术是在不妨碍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将建筑物从原址搬迁到新址,以满足城市发展等规划的要求。它具有节省造价、工期短、环保的特点,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针对建筑物移位技术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我国相关规范及实际工程总结了建筑物移位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并梳理了国内外典型的实际工程案例,介绍了新型技术在建筑物移位工程中的应用;最后,对建筑物移位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 标签: 建筑物移位技术 工程案例 新型技术
  • 简介:摘要:近年来,腿脚不便或丧失行动能力的老人日益多,他们在生活上往往需要子女或者丈夫(妻子)的照顾,如:洗漱、上厕所、出门晒太阳等等。但是,将老人从床上抬起并送到轮椅、椅子上一直是一件费事费力的事,因此我们打算制作一款可以省时省力照顾老人的简易换位装置。

  • 标签: 照顾失去行动能力的老人 机械设备 护理装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放疗(PORT)流程中含靶区纵隔移位规律和实施中期评估的价值。方法100例NSCLC术后N2期和R1-2切除并任何N期患者,以骨性解剖建立坐标轴,测量纵隔三维方向在PORT流程中的移位规律。采用WilCoxon、Kruskal-Wallis、χ2检验统计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临界值。结果纳入患者PORT流程中X(前后)、Y (左右)、Z(上下)方向纵隔移位分别为0.04~0.53、0.00~0.84、0.00~1.27 cm,纵隔移位距离的大小顺序分别为Z>Y>X;ROC曲线计算临界值分别为0.263、0.352、0.405,>临界值者分别为25(25%)、30(30%)、30例(30%),纵隔三维方向移位不同(P=0.007、<0.001、<0.001);X、Y、Z方向的纵隔移位与切除部位(P=0.355、0.239、0.256)、手术方式(P=0.241、0.110、0.064)均相近。全组纵隔移位>和≤临界值、放疗中程模拟(m-S)后修改和原计划放疗的比较分析显示PORT患者放射性食管炎(RE)、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均相近(均P>0.05);但m-S后修改计划病例≥3级RE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原计划PORT患者,分别为0、7%(P<0.001)。结论NSCLC根治术后N2期和/或R1-2切除病例的PORT流程中存在纵隔移位,20%~30%患者发生明显的移动,PORT流程中期重新定位并修改靶区和放疗计划对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有利。

  • 标签: 纵隔移动 癌,非小细胞肺/术后放疗 质量保证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对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采用口腔正畸治疗并观察该种治疗效果。方法:设置2021年1月--2021年12月为观察时间段,设置60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资料回顾分析法,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一般组和正畸组,一般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正畸组采用口腔正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指标、前牙覆k、前牙覆盖测量值等情况。结果:(1)一般组和正畸组治疗前后指标情况对照中,治疗前两组牙周袋深度、牙槽高度、出血指数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一般组牙周袋深度、牙槽高度、出血指数明显高于正畸组,(p

  • 标签: 牙周病致前牙移位 口腔正畸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牙周病致前牙移位采用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 纳入43例病患为研究对象,截取于我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基础治疗基础上接受口腔正畸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相关指标(牙周袋深度、前牙槽骨高度、前牙覆盖情况)及对牙齿美观度的满意程度。结果 43例患者治疗后牙周袋深度、前牙槽骨高度 、前牙覆盖指标方面明显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对比差异显著(P<0.05)。在牙齿美观度满意程度方面,十分满意32例(74.42%),较为满意10例(23.26%),不满意1例(2.33%),总满意度97.67%。结论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病症、牙齿咀嚼功能及美观程度;建议推广。

  • 标签: 牙周病 前牙移位 口腔正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2021年1月-2022年3月,选52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对照组(26例),修复治疗,研究组(26例),口腔正畸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临床指标。结果:比较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P<0.05),临床指标优(P<0.05)。结论: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显著,改善牙周状态,安全性高,具有临床价值。

  • 标签: 口腔正畸治疗 牙周病 治疗效果 前牙移位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牙周病致前牙移位采用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 纳入43例病患为研究对象,截取于我院2019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基础治疗基础上接受口腔正畸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相关指标(牙周袋深度、前牙槽骨高度、前牙覆盖情况)及对牙齿美观度的满意程度。结果 43例患者治疗后牙周袋深度、前牙槽骨高度 、前牙覆盖指标方面明显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对比差异显著(P<0.05)。在牙齿美观度满意程度方面,十分满意32例(74.42%),较为满意10例(23.26%),不满意1例(2.33%),总满意度97.67%。结论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病症、牙齿咀嚼功能及美观程度;建议推广。

  • 标签: 牙周病 前牙移位 口腔正畸
  • 简介:【摘要】目的:在牙周病引起的前牙移位治疗中应用口腔正畸治疗,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56例牙周病引起的前牙移位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患者应用牙周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28例患者应用正畸治疗。比较两组的牙周炎指标、牙齿移位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PD、AL、GI、PLI均低于对照组,且U1-SN、L1-MP以及前牙覆盖距离均低于对照组,均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为75.00%,差异明显(P<0.05)。结论:口腔正畸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牙周炎及牙齿移位情况,临床疗效更佳,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前牙移位 牙周病 口腔正畸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上直肌移位术(SRT)、上直肌移位术联合加强缝线术(SRTA)与垂直肌移位术(VRT)治疗完全性展神经麻痹性斜视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1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行斜视矫正手术的完全性展神经麻痹性斜视42例(42只眼)患者资料。根据术式分为:SRT组(16例),即SRT联合内直肌后徙术(MRc);SRTA组(13例),即SRT联合Buckley缝线和MRc;VRT组(13例)。分析比较3个组术前及术后1、6、12个月的斜视度数、眼球运动、双眼视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及组内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3个组间性别分布、年龄及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个组术后1、6、12个月的斜视度数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其中SRT组、SRTA组、VRT组术后12个月斜视度数分别为(+0.8±5.8)、(+0.8±4.5)、(+1.2±2.5)三棱镜度(PD),均低于术前的(+82.8±17.2)、(+77.7±26.1)、(+71.5±18.6)PD;但术后各时间点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及术后3个组之间斜视度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组术后1、6、12个月的麻痹眼外转功能分级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如SRT组、SRTA组、VRT组术前外转功能分级分别为(-4.4±0.5)、(-4.4±0.5)、(-4.5±0.5)级,术后12个月分别为(-2.3±0.7)、(-2.2±0.5)、(-2.1±0.6)级;但术后各时间点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及术后3个组之间麻痹眼外转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组术后1、6、12个月麻痹眼内转功能分级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各时间点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12个月麻痹眼内转功能分级,SRT组[(-0.9±0.6)、(-0.8±0.6)级]与SRTA组[(-1.5±0.5)、(-1.4±0.5)级](t=-2.62、-2.52)、SRTA组与VRT组[(-0.8±0.8)、(-0.6±0.7)级](t=2.62、3.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个月第一眼位获得立体视患者的比例3个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无旋转复视、眼前节缺血并发症。SRTA组中2例术后术眼下斜视4~5 PD伴上转轻度落后。结论SRT、SRTA和VRT均能有效治疗完全性展神经麻痹性斜视且疗效相当,矫正眼位并能改善患者外展功能,恢复双眼视功能,疗效稳定,术后较少出现垂直及旋转斜视。

  • 标签: 眼球运动 眼外科手术 上直肌移位术 垂直肌移位术 展神经麻痹 斜视
  • 作者: 徐珺 次仁德吉 李欣 雷建锋 周建 侯本祥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第07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急诊综合诊疗中心,北京 100050,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口腔科,拉萨 850002,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预防科,北京100050,首都医科大学中心实验室,北京 100069,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特诊特需科,北京 100050,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显微诊疗中心,北京 100162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显微CT扫描技术研究藏族人下颌切牙根管系统横截面的解剖形态。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口腔科因重度牙周炎拔除的下颌切牙136颗[牙齿来源于藏族患者,年龄(51.9±16.4)岁(25~80岁)],对离体牙样本进行显微CT扫描和三维重建,其中下颌中切牙84颗,下颌侧切牙52颗,扫描层厚23 μm。记录下颌切牙从釉质牙骨质界(cemento-enamel junction,CEJ)至根尖的牙根长度,按长度将牙根分为根上1/3、根中1/3和根尖1/3,并记录根管数量。单根管下颌切牙测量根管每毫米横截面的最大径、最小径和面积,并计算最大径与最小径的比值和圆度进行形态分析;多根管下颌切牙记录从CEJ至根尖的横截面上根管分叉及汇合位置。结果藏族人下颌中切牙单根管的横截面最大径与最小径比值在根中1/3最大[1.99(1.31,2.79)],与根上1/3及根尖1/3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P=0.003);圆度在根中1/3最小[0.47(0.31,0.66)],与根上1/3及根尖1/3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P=0.001);多根管发生率为40.5%(34/84),在根中1/3检出率为32.1%(27/84)。藏族人下颌侧切牙单根管的横截面圆度在根尖1/3最大[0.61(0.49,0.71)],与根上1/3及根中1/3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多根管发生率为34.6%(18/52),均在根尖1/3检出。结论藏族人下颌中切牙的根管横截面形态在根中1/3狭长,多根管好发;下颌侧切牙根管横截面形态在根尖1/3接近圆形,但形态仍不规则,且有根尖分叉的可能。

  • 标签: 切牙 解剖学,横断面 藏族人 下颌切牙 根管系统 显微CT
  • 作者: 兰天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2-04-11
  • 出处:《电力与能源系统学报》2021年24期
  • 机构:四川蜀能电力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51
  • 简介:摘要:与其他工程项目不同,输变电工程项目所需要考虑到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较多。在施工建设过程中,要求现场施工人员应该结合工程地质条件以及专项施工方案部署要求,对现场施工所涉及到的技术管控点以及工艺流程进行科学贯彻与落实,尤其是关键部位施工问题。为保障输变电工程安全运营与高效运行,本文主要结合相关经验对输变电工程关键部位施工中的基础移位处理施工问题进行重点研究与分析,以期可以给相关人员提供借鉴价值。

  • 标签: 输变电工程 基础移位处理 施工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在牙周病引发前牙移位疾病中探讨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将牙周病引发前牙移位疾病的口腔正畸治疗作为主要方向。选取我院中接受治疗的牙周病引发前牙移位疾病患者为样本,从中选取60例进行详细分析,将所有患者进行纳入计算机编号软件进行排列,同时利用分组软件划分小组。小组命名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中获取30名患者,分别使用别牙周病基础治疗方案、口腔正畸治疗。治疗过程中记录相关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并将其作为研究指标。结果:对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相关指标进行记录,其中前牙覆盖、探诊出血率、牙槽骨高度、牙周袋深度和牙周出血指数优势明显的是研究组,参照组相对较差,存在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比较,较低的小组为参照组,其优势不如研究组(P<0.05)。结论:在牙周病引发前牙移位疾病中使用口腔正畸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并促进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有进一步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 标签: 牙周病 前牙移位 口腔正畸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牙周炎致前牙移位患者接受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等量电脑随机法抽取我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牙周炎致前牙移位患者106例,并将其平均分为基础组与观察组,每组53例。基础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治疗后的实验结果,观察组的牙龈出血指数明显低于常规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炎致前牙移位患者接受牙周正畸联合治疗临床效果确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牙周状况,其临床推广价值良好。

  • 标签: 牙周炎致前牙移位 牙周正畸联合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用微创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参加研究的60例受试者,选取时间段为2020年8月到2021年8月,将其按照住院号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为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开放性手术方式,研究组给予微创治疗方式,比对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较,评分偏低,数据对比P<0.05。结论:微创治疗法与传统切开复位治疗法相比,优势性更明显,值得在临床骨外科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跟骨关节 移位骨折 微创手术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