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到我院进行再次剖宫产的患者120例进行分析,观察其术中、术后的情况,120例中行新式剖宫产的51例患者为对照组,行改良新式剖宫产的患者有69例,为治疗组。将两组患者再次行剖宫产的各项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在对患者进行再次剖宫产的时侯显示,治疗组于对照组患者在切开腹壁到暴露子宫下段部分的出血量以及盆腹腔粘连、原手术疤痕缺损发生率、切开腹壁暴露子宫下段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有操作时间短、减轻产妇的疼痛、加快术后肛门排气、恢复迅速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新式剖宫产 改良新式剖宫产 再次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200例二次剖宫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第一次剖宫产时不同腹壁切口对再次剖宫产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5-2010年二次剖宫产的的病例200例,其中第一次剖宫产为腹壁横切口的100例(A组),第一次剖宫产为腹壁纵切口的100例(B组),对两组孕妇手术开始到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总时间、腹腔粘连情况进行比较。结果A组手术开始到胎儿娩出时间(12.5±3.4)min、手术总时间(58.2±8.4)min明显多于B组患者的(6.1±2.5)min及(46.8±8.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粘连率94%,重度粘连率为39%明显高于B组的粘连率72%,重度粘连率为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及腹壁切口愈合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壁横切口术后切口瘢痕纤细美观的优点,但粘连严重,加大再次手术的困难,如有再次生育要求的妇女,选择腹壁纵切口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 标签: 腹壁横切口 腹壁纵切口 腹腔粘连 二次剖宫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指征,探讨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制定降低剖宫产率的具体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0月五年间在我院妇产科分娩的4562例剖宫产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数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五年平均剖宫产率为66.5%,且有逐年上升趋势,社会因素、难产、胎儿宫内窘迫、疤痕子宫为前4位剖宫产主要指征。结论剖宫产率上升其原因有科技进步的一面,也有社会人文因素的影响剖宫产手术指征已远远超过单纯医学指征的范围。应加强孕期宣教和高危孕产妇监护,提高医务人员对剖宫产的认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可减少剖宫产的发生。

  • 标签: 剖宫产 手术指征 影响因素 社会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择期手术的产妇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探讨术前访视对剖宫产产妇心理及术后伤口痛觉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12月入入住产前区的200例择期行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术前分别对两组产妇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焦虑测评,术后6小时进行回访,评估产妇术后疼痛情况及综合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焦虑及术后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综合满意度高,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术前访视能使产妇主动积极配合麻醉及手术,术后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综合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术前访视 剖宫产 术后回访 焦虑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术后泌乳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的影响。方法将90例剖宫产术毕运用PCEA的产妇为观察组,同期剖宫产术后未用PCEA的产妇6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术后采用自控镇痛泵镇痛,对照组术后疼痛时采用肌肉注射哌替啶镇痛。观察两组产妇镇痛效果,产后出血量,泌乳初始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作为肠蠕恢复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4h、12、24、48h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观察组产后出血229.26±41.65ml,对照组283.16±43.51ml,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初乳分泌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1。结论剖宫产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能有效解决术后疼痛,减少产后出血,促进早期泌乳,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有利于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有利于术后康复。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近年来剖宫产率升高的影响因素及其弊端。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分娩的12522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时期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手术指征的变化。结果从2002年至2005年剖宫产率由44.50%(514/1155)升至66.02%(746/1130),2008年(64.97%,1059/1630)至2010年(64.06%,1251/1953)剖宫产率仍保持较高水平,剖宫产率总体呈升高趋势。阴道分娩助产率从2002年的3.29%(38/1155)下降至2010年的0.05%(1/195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6—2010年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和胎儿窘迫位于前3位。瘢痕子宫作为剖宫产指征所占比例从2006年的3.57%(26/729)升高至2010年的6.95%(87/1251);多胎妊娠作为剖宫产指征从2006年的2.33%(17/729)升高至2010年的3.52%(44/1251)。结论剖宫产率升高原因多种,其中社会因素、妊娠期合并症并发症和胎儿窘迫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 标签: 剖宫产 指征 临床分析 社会性因素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早排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1年9月采取剖宫产的产妇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既定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观察两组病例的肛门排气时间。结果经过术后护理,研究组的正常饮食恢复时间、肠鸣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产妇的术后护理中,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不但有利于妇婴的健康,而且有效促进产妇的术后排气。

  • 标签: 剖宫产护理干预肛门排气
  • 简介:摘要本文总结了妇科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的护理经验,认为应结合老年患者的心理生理特点,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预见性强,将各种风险因素降到最低。

  • 标签: 妇科 老年患者 腹腔镜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剖宫产病例683例,其中2008年319例为对照组,2009年364例为实验组;对照组按常规产科护理要求实施护理;实验组通过社会因素剖宫产原因分析,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并对两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产妇社会因素剖宫产率比较,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

  • 标签: 护理干预 社会因素 剖宫产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产科急救流程对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影响。方法将实验组(2010年)完善产科急救流程后的剖宫产妇,与对照组(2007年)完善产科急救流程前的剖宫产妇,进行对比分析两组产妇术时出血的情况。结果实验组剖宫产产妇出血率明显降低(P<0.01),且术中平均出血量比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规范产科急救流程,可以提高产科救治能力及产科工作质量,降低剖宫产出血率及医疗风险,从而保障母婴的安全及健康。

  • 标签: 产科管理 剖宫产 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总结剖宫产对新生儿免疫力的影响。方法通过资料搜集和文献回顾的方法,并对本院妇产科剖宫产新生儿的免疫力的强弱和成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对比发现正常分娩的新生儿比剖宫产新生儿的免疫系统更稳健。结论剖宫产对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影响较大,另外,国内医院的剖宫产率远远高于国际水平,应该对其进行科学的引导,使其降到合理的水平。

  • 标签: 剖宫产 免疫力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剖宫产术式的选择对再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为妇产科对孕产妇接生及治疗产科疾病的工作提供更加科学的参考与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11月份至2010年1月份收治的386例接受妇产科手术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4例患者接受过剖宫产手术,再次接受妇产科手术,本文将这些患者选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其临床治疗资料,48例患者中,剖宫产手术方法分为传统术式,即为在子宫下段行剖宫产,新式剖宫产,以及改良式剖宫产,依据术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传统组、新式组与改良组,每组含病例18例。观察患者的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对比切口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盆腹腔粘连、平均手术时间上的不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传统组、新式组、改良组三组患者在手术切口愈合率、并发症的发作比例这两方面的比较差异P均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盆腹腔粘连病例的比例上,改良组与传统组/新式组之间的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平均手术时间上,改良组与新式组之间的比较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改良组与传统组之间的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较传统剖宫产与新式剖宫产手术,改良术对患者接受再次妇产科手术的负面作用最小,有着积极的利用价值,适于在临床产科中得到更多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妇产科手术 剖宫产术式 统计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对剖宫产率的影响,评价其可行性。方法选择要求自然分娩的初产妇1000例,随机均分为分娩镇痛组(A组)和未行分娩镇痛方法组(B组),每组各500例。A组在产妇宫口开大2-3cm时以盐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的腰硬联合阻滞行分娩镇痛,观察自然分娩数及转手术例数。B组未行任何分娩镇痛方法,观察自然分娩数和转手术例数。结果A组与B组相比较,转手术例数明显降低。结论腰硬联合分娩镇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剖宫产率。

  • 标签: 腰硬联合 分娩镇痛 剖宫产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行剖宫产术后的护理干预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07至2010年我院妇科行剖宫产患者300例,采用护理干预对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患者进行了护理。结果对术后患者采取必要的观察及护理,可以防止剖宫产给产妇带来的并发症和后遗症。结论300例患者术后康复情况良好,也进一步证明了护理干预对行剖宫产术后患者产生了积极作用,确保了母婴的安全和健康。

  • 标签: 护理干预 剖宫产 术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剖宫产手术后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与影响胃肠功能恢复的情况。资料与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2年3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剖宫产术病人120例,分为PCIA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平均年龄23.8+6.3岁、平均体重为62.2±7.5kg。采用的麻醉方式手术前患者均未长期使用镇痛药物,并术前使用苯巴比妥0.1g和阿托品0.5mg肌肉注射。采用静吸复合全麻的方式。诱导具体药物是少量吸入异氟烷麻醉,咪唑安定0.1mg/kg,舒芬太尼0.5ug/kgmg/kg,、异丙酚2mg/kg。先面罩给氧后采取气管插管,使用麻醉机控制患者呼吸,术中麻醉深度用丙泊酚,琥珀胆碱,维库溴铵,芬太尼维持。手术使用时间维持在90分钟以内。患者麻醉清醒后,拔除气管插管返回病房。采取镇痛方法PCIA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使用PCIA泵,PCIA泵镇痛液包括芬太尼0.5~1.0mg,格拉斯琼9mg,曲马多500mg,加0.9%氯化钠至100ml,维持剂量锁定在15ml/1小时,术后2-3天停止镇痛。对照组术后回病房后,根据患者疼痛情况肌肉注射曲马多75—100mg/次。评估指标及方法评估两种镇痛方式的镇痛效果及病人术后肛门排气的时间并记录患者第一次肛门排气和排便的时间。评估术后分时段患者镇痛效果的满意度。结果病人对术后镇痛的镇痛效果及满意度PCIA组为优良51例,尚可9例;无效0例。其对照组为优良42例,尚可12例,无效6例,两种镇痛方式相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肠鸣音恢复时间、恢复排气和排便的时间PCIA组比对照组早(P<O.05)。结论1、PCIA在剖宫产手术术后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肌肉注射镇痛,2、PCIA术后镇痛可以促进胃肠功能的早期恢复。

  • 标签: 剖宫产手术 经静脉自控镇痛 胃肠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协助剖宫产产妇产后顺利进行母乳喂养,提高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率。方法实行产前母乳喂养宣教,术中母婴皮肤接触,采取心理护理,乳房护理,体位护理,营养护理,“三早”护理等护理措施。结果纠正了产妇不良的心理因素影响,使母乳喂养顺利实施。结论恰当的护理方法和手段可以有效的提高剖宫产术后产妇母乳喂养率。

  • 标签: 剖宫产 母乳喂养 影响因素 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