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虽说哈贝马斯在该书中主要是在思想层面上做意识形态批判,而社会层面上的"Oeffentlichkeit"则应当翻译为"公共领域",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公共性"规范批判为我们从事当代中国的社会批判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
简介:《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可以看做是哈贝马斯奠定自己学术地位,开启学术研究大门的处女作,也是他提出'交往行动理论'的缘起。哈贝马斯在书中综合了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建筑学与法学等多个学科知识和逻辑思维方式,深刻研究了资产阶级在公共领域如何产生、发展和衰落的原因及过程,也由此为自身进行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批判奠定了基石。本书融合了哲学抽象和历史经验,对各种繁复材料展现了超乎常人的理解和综合整理能力,使哈贝马斯力图构建的市民社会且带有'自由主义模式'的'公共领域'成为可能。在该著作中,哈贝马斯对欧洲的各类能够发表公众意见的场所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它们的形成与发展做以考察。在他看来,伴随资本主义经济的形成及其带来的个性解放,这些场所或出版物所构建的公共领域得到更大范围的拓展。对各类和社会生活及公众利益密切有关的问题做了更为深入的探讨。也就是自由抒发言论、公开的探讨,使得中世纪社会所依赖的合法性基础——因其所表达的并非是民众自由产生的意愿,而是宗教势力与传统观念强加的,在短时间内轰然倒塌。
简介:哈贝马斯早期著作《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分析了17至20世纪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产生、发展和衰落的历史,并提出理性-批判性辩论是这一公共领域的核心要素。本文首先回顾了《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特别是其前半部分的主要论点;其次,指出正是因为哈贝马斯认为在发达资本主义阶段公共领域的衰落不可避免,才导致他在其后期著作中转向交往行为理论;最后,本文提出了《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存在的一些内在问题,如缺乏对当代资本主义公共领域的深入分析,忽略了文化、身份、宗教、科学等因素对公共领域的影响,以及对多重公共领域的忽视。作者相信,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正是哈贝马斯理论继续发展的可能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