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运动针法与常规针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科室 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肩周炎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36例,观察组运用运动针法进行治疗,对照组运用常规针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 < 0. 05) 。结论: 运动针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较理想,针刺选穴少,患者痛苦小,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运动针法 针法治疗 肩周炎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脑血管疾病后遗症病人实施头寸针法配合体针法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20年-2021年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脑血管疾病后遗症病人,经过其同意后分组进行研究。甲组病人选择药物疗法(40例)、乙组病人行头寸针法配合体针法(40例)。对两组病人治疗后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生活能力评分进行组间对比,并利用统计学检验,同时判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乙组病人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生活能力评分均好于甲组病人,P<0.05,组间存在对比性;且乙组总有效率占比(97.5%),甲组占比(75%),此项研究比较,乙组有优势,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为脑血管疾病后遗症病人提供头寸针法配合体针法,可以明显提高病人治疗效果,缓解其症状,促使病人生活能力得以提高,此方法安全有效,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脑血管病 头寸针法 体针法 后遗症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针刺治疗抑郁障碍的特色针法主要包括单氏疏肝调神针法、李平通督调神针法、庄氏调神针法、赖新生通元针法及东氏调神解郁针法五大特色针法。各针法虽诊疗思路、取穴原则略有差异,但亦有共通之处,论治抑郁障碍均以"神"为论治核心;以"调气"为重要的治疗要点;主穴多选取督脉穴。

  • 标签: 抑郁障碍 针刺疗法 临床应用 综述
  • 简介:摘要总结分析现代临床特色针法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相关文献,为后疫情时代针灸治疗本病提供参考。目前,针灸治疗PTSD的特色针法主要包括张氏安神醒脑调肾针法、孙氏通督调神针法、严氏疏肝调神针法及郑氏温通针法。各针法在诊疗思路、选经取穴、操作方法等方面虽略有差异,但诊疗思路均以调神、疏肝为主;选经取穴规律均为重脑穴、疏肝气、调心神、健脾肾;操作方法均较多应用电针,单纯常规针刺治疗较少。

  • 标签: 应激障碍,创伤后 针灸疗法 特色针法 疫情 流派
  • 简介:【摘要】目的:就穴位埋针法治疗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BA)的疗效予以观察分析。方法:回顾本院2020年5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患者资料,纳入符合标准的77例BA患者作为研究目标,以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比组和实验组,前一组纳入38例患者并予以基础治疗,后一组纳入39例患者并予以穴位埋针法治疗,就不同治疗方案应用疗效予以对比。结果:对比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实验组指标水平更高,指标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运动针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72例急性腰扭伤患者进行远端穴位针刺,运用针刺手法使气至病所,同时结合运动针法即患者留针期间同时配合进行前屈、后伸、左右旋转等腰部活动。结果 治疗有效率为93%。结论 针刺远端穴配合运动针法对治疗急性腰扭伤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急性腰扭伤 运动针法 后溪穴
  • 简介:摘要: 子午流注针法是注重时间条件,以自然界周期现象,与人体气血周流的情况相配合并通过推算经气流注盛衰开合而按时取穴的治疗方法。本文旨在总结近年来运用子午流注针法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国内研究文献,综合性阐述子午流注针法在目前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结果发现,子午流注针法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疗效显著,但远期临床治疗效果仍存在质疑,仍需要进一步规范临床实践。

  • 标签: 子午流注针法 心血管疾病 时间医学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斡旋针法联合温针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2月至2020年4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斡旋针法组与温针灸组,每组43例。温针灸组采用温针灸,斡旋针法组采用斡旋针法联合温针灸。对比两组的疗效和治疗前后胃镜评分、胃肠道症状分级评分量表(GSR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嗳气返酸、胃脘疼痛、食少纳呆)、胃肠激素(胃泌素、胃动素)水平。结果斡旋针法组总有效率(95.35%,41/43)高于温针灸组(79.07%,34/43),P<0.05。治疗后,斡旋针法组胃镜评分及GSRS评分均低于温针灸组(P均<0.05),嗳气返酸、胃脘疼痛、食少纳呆积分低于温针灸组(P<0.05);斡旋针法组胃泌素水平低于温针灸组,胃动素水平高于温针灸组(P<0.05)。结论斡旋针法联合温针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效果显著,可调节胃肠激素,改善胃黏膜状态,减轻临床症状。

  • 标签: 慢性胃炎 脾胃虚寒型 斡旋针法 温针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吞咽治疗仪对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雄安新区安新县中医医院内1科收治的脑梗死吞咽困难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就诊顺序纳入患者,单盲法评价,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内科基础治疗和吞咽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每日1次,每周6次,以及Vocastim吞咽治疗仪治疗,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疗效评价指标为间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以及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2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2组总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总有效率:治疗2周后,对照组痊愈5例,有效2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5.0%(27/36),治疗组痊愈10例,有效22例,无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88.9%(32/36);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48,P<0.05)。(2)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评分: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该评分较各自治疗前均明显提高(t=2.02、2.42,P均<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评分较对照组增高(t=0.735,P<0.05)。(3)SSA评分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SSA评分评分较各自治疗前均明显降低(t=2.04、2.46,P均<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评分较对照组降低(t=0.732,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和吞咽治疗仪合用可明显提高脑梗死患者的吞咽能力。

  • 标签: 卒中 吞咽障碍 针刺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吞咽治疗仪对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雄安新区安新县中医医院内1科收治的脑梗死吞咽困难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就诊顺序纳入患者,单盲法评价,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内科基础治疗和吞咽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每日1次,每周6次,以及Vocastim吞咽治疗仪治疗,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疗效评价指标为间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以及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2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2组总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总有效率:治疗2周后,对照组痊愈5例,有效2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5.0%(27/36),治疗组痊愈10例,有效22例,无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88.9%(32/36);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48,P<0.05)。(2)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评分: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该评分较各自治疗前均明显提高(t=2.02、2.42,P均<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评分较对照组增高(t=0.735,P<0.05)。(3)SSA评分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SSA评分评分较各自治疗前均明显降低(t=2.04、2.46,P均<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评分较对照组降低(t=0.732,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和吞咽治疗仪合用可明显提高脑梗死患者的吞咽能力。

  • 标签: 卒中 吞咽障碍 针刺疗法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郑氏“热补针法”治疗阳虚型功能性便秘(F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阳虚型FC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方法随机分为热补针法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32例。热补针法组以双侧天枢、上巨虚施以热补针法,双侧支沟、照海、曲池、足三里施以捻转补法;常规针刺组取穴同热补针法组,针刺得气后施以捻转补法。两组治疗均为隔日1次,15次为1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治疗结束1月后随访时完全自发排便次数(CSBM)和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变化,并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热补针法组总有效率为93.5%(29/31),常规针刺组为7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郑氏“热补针法” 功能性便秘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比对常规针灸、平衡针法治疗方式应用在颈肩腰腿痛疾病中的效果。方法: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时间实行试验,在医院接收的颈肩腰腿痛患者列出66例作为主体对象,根据抽签法均分为样本量33例每组。常规针灸为参照组方法,平衡针法为研究组方法。观察疼痛状态、关节功能情况、生活质量分值以及整体疗效。结果:以各指标水平作为对比数据,研究组均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整体疗效96.97%(32例)、参照组72.73%(24例),数据间有差异(P<0.05)。结论:在颈肩腰腿痛疾病治疗中,采取平衡针法后,颈肩腰腿痛情况明显减轻,利于关节功能恢复,利于病情预后。

  • 标签: 平衡针法 颈肩腰腿痛 常规针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八针法缝合修复闭合性Ⅰ区指伸肌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0年11月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2例闭合性Ⅰ区指伸肌腱断裂(新鲜腱性锤状指)患者资料,男8例,女4例;年龄18~50岁,平均35岁;均为单指Ⅰ区指伸肌腱急性闭合性断裂,左侧5指,右侧7指;拇指1例,示指2例,中指3例,环指4例,小指2例。经皮采用3-0肌腱缝线深浅绞索八针法缝合Ⅰ区指伸肌腱,且固定于末节指骨基底部。术后6~8周拔除克氏针,使用支具固定患指于背伸位,逐步加强患指屈伸运动。术后及随访参照Crawford标准评估患指功能,测量患指及对侧健指各关节的主动屈伸活动范围,记录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on movement,TAM);参照美国手外科学会伸指肌腱修复评价系统根据TAM评价手指功能。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0.1±0.2)min(范围18~25 min);术中仅有少量出血。术后1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1.1)个月(范围6~14个月)。术后12例患者的锤状指畸形均完全矫正,无线结外露、皮肤坏死等并发症。按照Crawford法评估:优9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1.7%(11/12)。患指与健指远侧指间关节屈曲角度分别为82.11°±2.02°和84.09°±2.01°,伸直角度分别为-2.04°±3.01°和0.02°±1.02°,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47,3.246;P=0.019,0.004)。患指关节活动度:掌指关节为91.02°±4.01°,近侧指间关节94.04°±2.11°,远侧指间关节83.01°±2.02°,TAM为265.05°±13.04°;健指关节活动度:掌指关节为93.01°±3.21°,近侧指间关节94.03°±3.07°,远侧指间关节85.02°±2.01°,TAM为269.02°±12.10°;以上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2例根据TAM系统评定:优9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12/12)。结论经皮八针法缝合能有效修复闭合性Ⅰ区指伸肌腱断裂,矫正锤状指,术后早期疗效满意。

  • 标签: 创伤和损伤 伤口缝合技术
  • 简介:摘要:壮医药针灸学是以壮医药理论为指导,研究壮医药的具体穴位和针刺方法,探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具有民族特色的学科。它是壮医药外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理论体系完善、特点和优势明显的学科,研究内容包括取穴规律、治疗大法、针灸方法、临床治疗和疾病预防等。针灸治疗壮族具有适应症广、疗效显著、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几千年来一直受到壮族人民的欢迎和喜爱,为壮族的健康繁衍做出了巨大贡献。壮医药针灸最大的特点是浅刺,与中医针灸明显不同。深度浅,不需要针刺感,疼痛小,患者可以接受。简要介绍壮医药浅刺在中国医学史上的价值。

  • 标签: 壮医 浅刺针法 中国医学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与现代康复医学结合治疗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分别采用醒脑开窍主穴水沟、内关、三阴交配合舌周及舌体上穴位治疗加康复疗法和单纯药物疗法,治疗32日后评定疗效。结论康复治疗组综合疗效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中风失语症针灸疗法康复疗法
  • 简介:【摘 要】目的:阐述分析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临床治疗中,采用浅刺短留针法的应用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所收治的3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为研究对象,皆是2020年全年收治,为患者采用浅刺短留针法进行治疗,观察记录治疗效果和临床指标。结果:浅刺短留针法治疗后,23例痊愈,4例显效,1例有效,1例无效,有效率为96.67%。结论: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临床诊疗中,实行浅刺短留针法,可以及早治疗干预,缩短疗程,改善面部血液循环,加快炎症消退,在改善患者的面部神经功能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浅刺短留针法 水肿 急性期周围性面瘫 针刺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风后抑郁用加味四逆散联合通督调神针法治疗效果。方法:2018年5月-2019年11月,在本院收治的中风后抑郁患者中选择80例开展研究,将患者用计算机分组法,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增加加味四逆散联合通督调神针法治疗,对比HAMD-17评分、临床疗效、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HAMD-17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临床疗效为97.5%,高于对照组82.5%,P<0.05;实验组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P>0.05。结论:在中风后抑郁治疗中,用加味四逆散联合通督调神针法治疗,既可改善抑郁症状,又能提高临床疗效与生活质量,且不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荐。

  • 标签: 中风 抑郁 加味四逆散 通督调神针法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可靠,有见效快、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其中特色针法较普通针刺针对性更强,疗效更突出,且与康复训练结合可较大程度提高疗效。临证应根据患者病程及病情选择介入时机、介入方式,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耐受性选择合适的疗法,但目前研究尚存问题,如针刺疗法施盲较难;疗效评定中少有后期随访资料,远期疗效不确切;临床研究的样本量较少等,仍需多中心、大样本RCT研究。

  • 标签: 中风 肩手综合征 特色针法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