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在全麻LC术苏醒的时间,丰富临床经验。方法选择自2011年3月-2012年5月在我院行LC(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丙泊酚全麻,观察组采用丙泊酚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手术后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时间。结果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患者,分别为(7.4±5.7)min和(20.4±6.3)min,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疗效更为显著,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的苏醒时间,具有十分重要临床意义1。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R)编码区16位点遗传多态性与支气管扩张症(简称支扩)的发病及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用直接测序法测定176名受试者的基因型(正常对照组86例,支扩组90例),并测定支扩组的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观察不同基因型支扩患者的肺功能及吸入沙丁胺醇后支气管舒张反应的阳性率,分析β2-AR-16位点遗传多态性与支扩的发病及临床表的关系。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的β2-AR编码区16位点(Arg→Gly)的突变频率分别为46.5%和49.4%,差异无显著性(χ2=0.303,P>0.05);支扩组16位点基因型为Arg/Arg、Arg/Gly和Gly/Gly的患者,其FEV1%分别为(75.9±6.8)、(72.3±7.2)和(71.0±6.3),差异有显著性(F=4.048,P<0.05);吸入沙丁胺后支气管舒张反应的阳性率分别为34.5%、15.2%和7.1%,差异有显著性(χ2=7.425,P<0.05)。结论β2-AR16位点的遗传多态性可能不是支扩发病的基本原因,但可能是影响支扩者临床严重程度重要原因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LC+LCDE术后T管引流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对50例60岁以上行腹腔镜胆道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的患者进行观察与护理,针对老年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实施术前的心理护理和宣教。老年基础病及并发症的护理,针对不同阶段做出相应的护理。结果针对老年患者各方面的特点实施有计划的阶段性护理.可以提高护理效果。结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老年患者手术配合率,确保手术的成功及预后。
简介:摘要:肺癌是现今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率又最高。在我国,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在急速增长,成为国民健康水平的一大威胁因素。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影响其预后的因素也难以一一列举。其中,遗传因素是现今的研究热点。相关基因单碱基多态位点能够使携带不同基因型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同一种治疗方案的预后产生极大的差异。本文就非小细胞肺癌预后与相关基因单碱基多态位点关联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为个性化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关键字: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单碱基多态位点研究进展一、非小细胞肺癌概述肺癌中80%左右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临床上一般将鳞形细胞癌、未分化癌、腺癌划分为NSCLC。NSCLC的全球发病率逐年上升,每年新增病例达120万,已成为癌症相关性死亡首要原因,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NSCLC不治疗者生存期仅为4~5个月,1年生存率为10%[1];并且由于就诊时多数患者已失去手术机会,仅有20%可以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复发率和转移率仍高达50%以上[2]。
简介:目的:建立人血浆中氢吗啡酮的LC-MS测定法,并研究术后镇痛患者恒速静脉泵注盐酸氢吗啡酮后氢吗啡酮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血浆样品经碱化乙酸乙酯提取后,进行LC-MS分析,流动相为甲醇-5mmol·L-1醋酸铵水溶液(含1%甲酸)(12∶88,v/v)。氢吗啡酮检测离子为[M+H]+m/z286.2,内标(纳洛酮)检测离子为[M+H]+m/z328.2。测定手术后镇痛患者恒速静脉泵注盐酸氢吗啡酮注射液1.5mg后血浆中氢吗啡酮的浓度,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在0.06~60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批内批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0%;提取回收率为68.8%~75.7%。结论:本方法可用于氢吗啡酮人体药动学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外科治疗的临床选择策略。方法将胆总管结石患者50例,随机分为腹腔镜组25例,ERCP组25例。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RP、IL-6、免疫球蛋白IgG。结果手术总时间,手术住院日,住院总费用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结石残留率,胆瘘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出血、胰腺炎等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病人术后第1天均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5),到术后第5天时,,两组外周血CD3+、CD4+、CD4+/CD8+恢复至接近术前水平(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清IL-6、C反应蛋白术后第1天均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5),至术后第5天,两组患者的IL-6、C反应蛋白测定结果均接近术前水平(P>0.05)。结论LCBDE与ERCP+EST对机体全身的免疫功能影响相对较小,有不同的手术适应症,但疗效互补,可以使绝大部分胆管结石免受开腹手术之苦。
简介: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DNA切除修复基因XPD312位点多态性与食管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中1990年至2012年6月30日有关XPD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发病风险关系的文献,进行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后,采用Meta-Analyst3.1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篇病例对照研究共10个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XPD基因Asp312Asn多态性与食管癌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Asn/Asn+Asp/Asn)vs.Asp/Asp:OR=1.20,95%CI=1.05~1.36,P=0.01;Asp/Asnvs.Asp/Asp:OR=1.15,95%CI=1.01~1.31,P=0.04]。未检测出明显的发表偏倚。结论对目前相关研究结果的Meta分析显示XPD基因Asp312Asn多态性与食管癌发生风险具有微弱相关性。
简介:摘要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行LC手术的急性胆囊炎患者130例进行治疗观察。结果完成LC术128例,中转开腹2例,均无感染并发症。结论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操作认真、熟练,正确应对各种状况,必要时中转开腹,LC术可成功治疗急性胆囊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对分娩结局的影响,分娩方式及母儿结局。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358例孕妇和同期358例枕前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产程情况、分娩方式及母儿结局。结果枕位异常者,宫缩乏力明显增加导致潜伏期延长、宫口扩张延缓、胎头下降延缓或停滞、第二产程延长的发生率高于枕前位组(P均<0.01),活跃期延长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组胎吸助产、剖宫产、软产道裂伤、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率高于枕前位组(P<0.01或0.05)。随着胎儿体重增加,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剖宫产率增高(P<0.01)。结论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是导致难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易致母儿并发症增加,及时处理并选择最佳分娩方式可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管电热损伤致延迟性胆漏的特点、原因、处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至2011年间发生的4例LC胆管热损伤致延迟性胆漏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所有胆管热损伤致延迟性胆漏的病例,均予以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肝总管管壁破损3例,胆总管上段管壁破损1例。3例行胆总管管壁清创修补+T型管引流术,1例行胆肠吻合术。所以病例均留置腹腔引流管。所有病例术后恢复可,无胆漏、胆管狭窄等并发症。结论合理的术式、正确细致的操作、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预防电热损伤致延迟性胆漏胆管损伤的关键。一旦确诊应根据患者术中所见损伤的部位、程度、范围及时间来选择手术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