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科创伤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间于我院治疗骨科创伤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6例。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术后接受综合预防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同时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大腿肢体前径围与溶栓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概率为6.06%,远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2.73%。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大腿肢体前径围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溶栓时间也短于对照组患者,以上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预防干预能够有效降低骨科创伤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如发生血栓则采取手术治疗。

  • 标签: 骨科创伤 下肢静脉血栓 预防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6月期间诊治行使过骨科手术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方式划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再行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大大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病人预后有积极影响。

  • 标签: 针对性护理干预 骨科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高龄下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行下肢手术的高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和对照组(腰硬联合麻醉)各40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感觉神经阻滞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和完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维持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龄下肢手术患者应用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下肢手术 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 高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运用针灸结合推拿的综合中医适宜技术治疗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脑瘫患儿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针灸结合推拿、Bobath运动训练疗法)和对照组(Bobath运动训练疗法)各50例,于治疗前和治疗30次后,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分(GMFM)评估及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的疗效比较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92%和74%,两组患者治疗后综合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且综合治疗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结合推拿治疗能改善脑瘫患儿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提高粗大运动

  • 标签: 小儿脑瘫 针灸 推拿 粗大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随着近几年针对理论所进行的研究涵盖范围越发广泛,针对心理学的研究也有了新的发展。文章以现阶段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成果为基础,对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并且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供相关人员参考。

  • 标签: 当代 积极心理学运动 问题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帕金森健康操对帕金森病(PD)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28例(Hoehn—Yahr分期1~3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14)和对照组(n=14)。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帕金森健康操锻炼。锻炼前及锻炼3个月后分别对两组患者采用改良WEBSTER症状评分表和统一帕金森评定量表中第三分量表UPDRSⅢ进行评估。结果锻炼前,两组患者改良WEBSTER症状评分和UPDRSⅢ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锻炼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改良WEBSTER症状评分和UPDRSⅢ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D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帕金森健康操锻炼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

  • 标签: 帕金森病 帕金森健康操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有效方法。方法将5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加康复训练组、康复训练组,每组25例。每组治疗前后分别采用临床疗效评价、FuglMeyer(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BI)为观察指标进行康复学评定。结果针康组有效率为92%,优于康复组的76%,各组治疗后FMA、B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均P<0.001)。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是目前治疗脑卒中的高效率治疗途径之一。

  • 标签: 针刺疗法 康复疗法 脑卒中
  • 简介:摘要“迷信”行为是竞技运动中的常见现象。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对47名运动员和教练员进行的半结构化访谈,归纳了运动员赛前“迷信”行为的具体表现,探讨了迷信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结果表明(1)被访者呈现的“迷信”行为可分为保持获胜细节、携带幸运物、避免不吉利事件的发生和避免使用谐音“输”的物品4个方面。(2)实施迷信行为产生的积极影响主要有提高自我效能感、提高比赛状态、提高比赛士气、增加心理舒适度和降低心理负担5个方面。本研究发现,运动员利用这些“迷信”行为给予自身积极暗示,有助于比赛发挥;而当不能实施“迷信”行为时则会主动调整自身状态,以便达到较好的赛前心理状态。

  • 标签: 运动&ldquo 迷信&rdquo 行为,竞技运动,自我控制,质性分析,运动员比赛心理
  • 简介:摘要目的口部运动治疗对脑瘫儿童语言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例脑瘫儿童分成两组,每组10例,对照组以传统的语言认知综合训练。观察组以口部运动治疗结合传统语言认知综合训练。两组训练的时间均为3个月,采用s-s法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后语言发育商的评估。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语言发育商均较治疗前提高。观察组语言表达发育优于对照组。两组语言的理解和操作无显著差异。结论口部运动治疗结合传统语言认知综合训练能更快的提高脑瘫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直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预防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2月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对照组有6例(10.00%)患者出现了下肢深静脉血栓,而观察组有1例(1.67%)。观察组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直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直肠癌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到2016年3月收治的36例骨科大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预防护理、心理护理与生活护理,观察记录患者是否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情况发生,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患者是否有患肢功能障碍等问题。结果对进行骨科大手术的36例患者进行预防和护理,有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经治疗护理后痊愈,有效降低了DVT并发症的发生概率。结论采用综合性护理能有效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概率,从而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水平。

  • 标签: 骨科大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和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芬太尼联合布托啡诺对下肢骨折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140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12h、1d和2d的镇静评分值,以及CPOT评分,机械通气时间,肺部感染发生率,住ICU时间,28天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手术后6h、12h、1d和2d的镇静评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CPOT评分,机械通气时间,肺部感染发生率,住ICU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芬太尼联合布托啡诺对下肢骨折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用芬太尼。

  • 标签: 芬太尼 布托啡诺 静脉镇痛 下肢骨折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2至12月100例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人性化护理观察组患者;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以及满意度的情况进行研究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均可以顺利完成;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患者的SAS以及SDS评分都显著低于术前,而且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后SAS以及SDS评分(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更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可顺利完成老年下肢骨折手术,还起到稳定患者的情绪的效果,值得临床的推广应用。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下肢骨折 老年患者 手术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整体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手术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为2.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6%,P<0.05。结论针对DVT发生危险因素,对下肢骨折患者开展整体护理,有助于降低术后DVT的发生。

  • 标签: 整体护理 下肢骨折术后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导管溶栓及滤器植入术后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观察。方法回顾2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应用导管溶栓及滤器植入术后的观察及护理。结果25例应用导管溶栓及滤器植入治疗,患者肿胀消退,术后7~10天出院,均未发生肺栓塞的严重并发症。结论溶栓导管及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能够安全并有效治疗DVT,围手术期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 标签: DVT 溶栓导管植入 下腔静脉滤器 尿激酶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措施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182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护理组各9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骨科术后常规护理,护理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9.9%,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3%,护理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组护理满意度为96.7%,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91.2%,护理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能够降低骨折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骨折 深静脉血栓形成 综合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下肢静脉泵用于开胸术后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效果,得出结论下肢静脉泵对开胸术后卧床患者DVT形成有明显的预防效果,因而其可降低开胸术后患者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同时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回归社会。

  • 标签: 开胸手术后 深静脉血栓 下肢静脉泵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以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预防效果的提升。方法择取我院在2017年4月—2018年8月收治的86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均分成护理组及常规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组则是实施护理干预,以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以及护理满意度为指标,比对常规护理以及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结果术后常规组3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其中2例诊断为轻度,1例为重度,常规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6.97%,护理满意度为90.69%;而护理组中仅出现1例轻度深静脉下肢血栓,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2.32%,护理满意度为100%,两组护理满意度以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患者下肢皮肤颜色以及温度都处于正常范围,且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较好。结论骨科患者术后实施周到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针对各种并发症及风险实时采取预防措施,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周到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在提升医院护理质量的同时,加强了临床护理的效果,最终实现了骨科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升。

  • 标签: 护理干预 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下肢骨折患者术前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750例,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于患者术前1d筛查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彩超检查出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占8.00%;40岁以上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40岁以下者,差异显著(P<0.0);股骨骨折和多发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胫腓骨及内外踝骨折,差异显著(P<0.05)。结论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高,临床应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术前深静脉血栓进行筛查,降低手术风险,避免出现致命性肺栓塞。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筛查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应用骨搬运技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患者4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22例,分别给予传统人工假体治疗、骨搬运技术治疗。对比两组关节功能评分、骨缺损长度以及软组织缺损面积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股骨骨折患者髋、膝关节功能(92.03±19.23)分、(85.44±16.00)分,胫骨骨折患者膝、踝关节功能(84.28±21.70)分、(91.02±14.00)分较对照组的股骨骨折患者髋、膝关节功能(76.00±18.13)分、(72.40±15.11)分、胫骨骨折患者膝、踝关节功能(71.77±20.40)分、(84.55±12.00)分明显升高;观察组骨缺损长度(0.38±0.13)cm、软组织缺损面积(0.68±0.19)cm2较对照组骨缺损长度(1.64±0.64)cm、软组织缺损面积(1.70±0.71)cm2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患者应用骨搬运技术治疗后,关节功能、骨缺损长度等均得到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 标签: 下肢创伤 骨搬运技术 感染性骨缺损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