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国际人权法律文件以及各国宪法中,宗教信仰自由普遍被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得到了确认和保障.《欧洲人权公约》第9条也规定个人享有思想、良心和宗教信仰自由.欧洲人权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发展出了判断一项国家行为是否侵犯个人宗教信仰自由的五个审查步骤,分别是:1.审查当事人的申诉是否落入《欧洲人权公约》第9条权利的保护范围;2.国家的行为是否构成对申诉人该权利的侵害;3.国家的行为是否是符合国内法的规定;4.此行为是否追求合法正当的目的;5.此行为是否是民主社会中所必须的.本文聚焦于前两个步骤,重点讨论在欧洲人权法院的判例法系统中如何界定宗教信仰自由的保护范围,以及何者可构成对一项基本权利的干预.
简介:学术界在描述秦汉时期的"比"时,常常使用判例或者判例法等西方法学概念,有不少学者认为秦汉时期实行判例法的审判方法,史籍中所记载的比是作为判例法而存在的,但这种笼统的概括或描述并不准确。秦汉时期存在两种不同的审判体系以及各种特殊的司法制度,因而在司法实践中产生了由多种司法机构作出的不同种类的"比"——判决成案,这些判决成案的形式及性质是参差不齐的,它们在司法适用中发挥的功能也存在显著差异,它们与西方法学概念中判例法的含义相去甚远。判例或者判例法来源于西方法学知识体系,其含义具有非常浓厚的西方司法制度传统色彩,我们今天在学术研究中应当慎重使用来笼统概括或描述中国古代司法审判及法源的特征。
简介:美国是世界上首创环境公民诉讼制度的国家,其对各国环境公益诉讼的立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美国是成文法和判例法相结合的国家,判例对立法的创新和发展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研究其环境公民诉讼制度的发展不可能离开立足于实践的判例法。通过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以来的典型案例分析发现.美国环境公民诉讼判例法在诉讼目的的实现途径、原告的范围、起诉权的要件、法院的受案范围、诉讼的请求、律师参与诉讼的支持机制等技术层面具有一定的发展和变化。相比之下,中国的立法在环境损害的界定、起诉权的支持、司法审查的范围扩展等方面很不发达,对于全面保护公民的环境权益是很不利的。中国正在研究发展环境公益诉讼立法,可以借鉴和参考美国环境公民诉讼判例法的经验。发展中国的环境公益诉讼立法,应当在法律体系的完善和具体规定的设计两个方面开展工作。在法律体系方面,不仅应修订《宪法》、《环境保护法》、《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还应当修订单行环境立法。在具体规定方面,要明确规定环境公民诉讼的受案范围、主体要件、前提条件、程序规则、诉讼请求、举证方式和条件,不仅应承认公民的环境权,扩展环境损害的范围,扩大社会团体以及非直接利害关系人行使起诉权的案件范围,还要建立介入诉讼、环境公诉制度及有利于律师参与和代理诉讼的收费标准。
简介:【摘要】征地补偿是征地制度的核心内容,也是征地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本文针对我国现行的有关征地补偿的法律法规进行阐述,客观分析征地补偿制度存在的缺陷,从补偿范围、补偿标准、补偿方式和补偿费的分配四个方面提出完善征地补偿制度的建议。【关键词】征地补偿标准补偿方式补偿费的分配征地补偿是征地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该制度设置的合理性、公正性直接关系到被征地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到该制度的可执行性。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征地数量急剧增加,因征地而引起的纠纷也明显增多,综合考虑这些纠纷中民众的诉求,绝大多数反映的都是征地补偿方面的异议。本文针对我国征地补偿制度的现状,客观分析征地补偿制度的不足,并提出完善该制度的建议。……
简介:企业在制度转型期间如何成长?二十多年前笔者首次提出了这个承前启后的问题。从中国情境出发.这方面的研究在地域上已涵盖上百个新兴经济国家.在理论上已被归纳、总结,并升华为战略的制度基础观而走向全球,在教学上已进入教科书成为商学院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路从无到有的研究历程可称为学术创业。笔者为什么会被制度转型过程中企业成长这个问题吸引?如何在理论、实证、教学和实践上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拓展?如何以自己的执着和真诚来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笔者对上述三个问题进行系统的回顾,介绍在这一领域耕耘的研究心得。本文以笔者的心路历程为案例,总结出灵感、资源、差异和整合这四大要素的经验.希望对有志学术创业的管理学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简介:摘要:当政党政治成为国家政治首选,一个国家实行怎样的政党制度应该由本国历史文化与现实国情决定。内生型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这一制度成果在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中国人民进行政治实践的过程中破土而出。在其形成、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展现出的最本质的人民性、最特色的非竞争性与最天然的先进性都是这一伟大政治创造最显著的制度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