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间歇外斜视(intermittentexotropia,IXT,X(T))是介于隐性斜视与显性斜视之间的一种过渡型斜视。在各类共同性外斜视中占第一位。间歇外斜视发病原因主要是集合和分开功能之间平衡失调,集合功能不足以及融合功能低下引起。平均发病年龄岁,女性多发。斜视角随注视距离、注意4力强弱、视力疲劳状态在正位与外斜视间变动。

  • 标签: 间歇性外斜视 能力评估 隐性斜视 视力疲劳 显性斜视 斜视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脑梗塞患者在康复训练期间进行综合措施的护理干预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抑郁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糖尿病脑梗塞患者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实行一般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措施的护理干预,并于护理前后采用改良巴氏指数评定表(MBI)和汉密尔顿抑郁评价量表(HAMD)进行评分,观察综合措施的护理干预对生活能力及抑郁状态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MBI、HAMD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综合措施的护理干预后MBI、HAMD的得分明显改善(P<0.05);结论在糖尿病脑梗塞患者康复期间予以综合措施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缓解抑郁状态,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糖尿病 脑梗塞 康复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军事训练所致劳力热射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本院在2015年3月-2016年5月期间接受收治的20例军事训练所致劳力热射病患者,回顾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患者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措施。结果20例患者经过治疗过程后均存活,存活率为100.0%。其中有1例(5.0%)患者遗留单纯舌咽神经损伤症状,2例(10.0%)患者遗留较为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1例患者(5.0%)遗留轻度肝功能障碍。结论在临床治疗中需要发现及时并正确处理,降低劳力热射病患者体温和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病程,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军事训练 劳力性热射病 临床特点 治疗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偏瘫患者康复训练依从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7-11月住院进行治疗的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并由康复师指导功能锻炼;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及康复师指导功能锻炼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康复训练依从干预,比较两组日常生活能力(ADL)、依从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入院第1周,两组依从评分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试验组依从评分及ADL评分均高于入院第1周,且试验组依从评分及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及康复训练依从,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护理干预 偏瘫患者 依从性
  • 简介: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任务导向训练对卒中后步行能力的康复作用。方法前瞻连续收集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科住院及门诊进行康复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卒中患者74例,均为发病1~12个月的初发卒中,根据患者是否接受下肢康复机器人治疗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任务导向训练,2次/d,20min/次,5d/周,共12周。观察组另给予12周的下肢康复机器人治疗,1次/d,30min/次,5d/周。疗效评定采用Berg平衡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站起-行走计时(TUG)测试、膝关节屈曲的主动关节活动度评测(KFAROM)。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Berg量表和FMA量表评分均较治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erg量表:(28±9)分比(22±9)分,(29±9)分比(24±9)分;FMA评分:(47±8)分比(36±8)分,(40±6)分比(36±7)分;均P〈0.01],但组间Berg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FMA量表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Berg量表评分的差值分别为(10.75±0.30)、(4.71±0.14)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5,P=0.34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FMA量表评分的差值分别为(5.8±0.6)、(4.9±0.8)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6,P〈0.01)。(2)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TUG测试及KFAROM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UG测试:(35±13)s比(56±18)s,(53±17)s比(58±18)s;KFAROM:(82±24)°比(60±23)°,(63±23)°比(57±26)°;均P〈0.01],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TUG测试的差值分别为(21.5±5.0)、(4.6±0.6)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5,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KFAROM的差值分别为(5.8±0.6)、(4.9±0.8)°,组间差异有

  • 标签: 卒中 康复 康复机器人 任务导向训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一般管理模式和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产生的影响,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目标选择我院各个科室的120名护理人员,60例为对照组,60例为观察组随机分配,对照组护理人员接受一般的管理模式,观察组则接受分层级管理模式;重点考察护理人员对管理模式的满意程度和患者对于不同管理模式下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结果在护理人员对管理模式满意程度方面,观察组(86.67%)明显优于对照组(75.0%);在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程度方面,观察组满意度(81.67%)显著高于对照组(68.33%);两组数据统计学比较有意义。结论护理人员对于分层级管理模式满意程度高,患者对于在分层级管理模式下的护理质量满意程度也较高;这两点说明分层级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行。

  • 标签: 一般管理模式 分层级管理模式 护理质量 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管理中应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管理质量的提高作用。方法于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本院所有护理人员中随机选90名,均分为管理1组和管理2组,其中,管理1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管理2组应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评价两组护士的护理质量,调查两组护士对管理模式的满意度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护理管理中应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后,管理2组护士护理质量评分,护士对护理管理模式满意度,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均高于管理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管理中应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后,可提高护士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 标签: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 护理管理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自2015年6月起我院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护士管理过程中建立科室护士长(N4级)—组长(N3级)—高级责任护士(N2级)——初级责任护士(N1级及N0级)的管理层级,以此明确护士责任并针对各层级开展有针对的培训与考核。在此基础上对比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前后护理工作质量。结果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实施后护理人员整体护理、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病房管理成绩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上述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应用于护士管理工作中,有利于提升护理工作质量,为患者提供高效舒适的护理,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护士分级管理 护士管理 质量提高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组分层级管理在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09年7月至2015年9月期间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分组分层级管理的模式应用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的护理管理工作引入分组分层级管理的模式后,我科室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工作满意程度、以及SCL-90得分与管理前比较,得到了明显的提升,(p<0.05),数据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组分层级管理在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分组分层级管理 重症医学 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呼吸训练应用于慢性阻塞肺疾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3年12月-2015年8月我院接诊的慢性阻塞肺疾病患者中抽取74例,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常规干预)与观察组(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加强呼吸训练)各3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呼吸功能以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的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水平、6min步行距离以及FEV1分别为(95.37±2.18)%、(75.92土8.66)p/mmHg、(321.58±24.29)m、(45.28±2.4;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0.54,13.09,15.28,11.42;P〈0.05);且观察组的血二氧化碳分压、呼吸困难评分与对照组比较相对更低(t=12.74,10.7;5;P〈0.05)。结论:将呼吸训练应用于慢性阻塞肺疾病患者的病情康复阶段,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促进肺部功能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及应用意义。

  • 标签: 呼吸训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功能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