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人类自1922年由班亭等成功从狗胰腺中提取出动物胰岛素以来,10余年来发展至用基因工程合成的与人体胰岛素结构完全相同的高纯度人胰岛素,使糖尿病治疗取得极大进步。但目前常用胰岛素制剂存在很大不足,动物胰岛素因其纯度不足,有抗原性,并为酸性,临床已较少应用。人胰岛素制剂目前有餐前应用的短效胰岛素,补充基础分泌的中效胰岛素,及将两者预混的胰岛素(30R、50R)。短效胰岛素与生理性胰岛素相比,因其吸收缓慢,须注射后15~30min进食,造成患者注射的依从性差,对餐后血糖控制不佳,且有较长的作用时间,而增加低血糖的危险。中效胰岛素为结晶体,注射前需要重悬,吸收不稳定,有峰值,易发生低血糖。预混的胰岛素因其同时提供餐时及基础胰岛素,减少每天注射次数,对有一定胰岛功能的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方便的注射途径,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但也具备两者的缺点,作用时间与进餐的配合有差距,易发生低血糖。故临床需要快速达峰,模拟餐时胰岛素分泌及长时间起效,模拟基础胰岛素分泌的胰岛素,或双相胰岛素同时模拟基础和餐时胰岛素分泌。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2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T2DM患者随机评分为两组,均于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胰岛素药物治疗,对照组于餐前行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行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于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情况。结果①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的FPG及2hPG水平均得以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经治疗后其FPG及2hPG水平下降幅度显然优于后者,两者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比较两组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比较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效果肯定,皮下注射及泵持续皮下注射两种方式均可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但是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方案则更为安全,可有效减少低血糖风险,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