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忻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传染指标检测情况,收集该地区2013-2015年无偿献血总人数及5项检测不合格人数,具体分析血液检测不合格原因,降低血液报废率。方法收集2013-2015年无偿献血标本共计49236份,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献血者血液总不合格率为3.33%。其中ALT(2.31%)不合格率最高,占总不合格率的69.4%。其次为抗-TP(0.34%)、抗-HCV(0.34%)、HBsAg(0.25%),抗-HIV(0.10%)不合格率最少。结论ALT不合格是忻州地区血液检测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做好ALT的初筛工作,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减少血液报废,对保障血液安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无偿献血者不良反应和献血量之间的关系。方法:从2022年8月-2023年8月开展研究,研究对象为200例无偿献血者,依据献血量分成200ml组与400ml组,各100例。分析两组献血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根据结果统计分析,400ml献血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200ml献血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呈更低显示,对比差异明显(P<0.05)。初次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重复献血者相比呈更高显示,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偿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献血量有一定关系,献血量400ml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更少,且重复献血者出现不良反应概率较低,可提倡将200ml献血量逐渐转化为400m以及科学重复献血。
简介: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渭南地区2016年无偿献血人群核酸检测情况,讨论核酸检测对保障血液安全的重要意义.方法采用罗氏Cobass201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对2遍ELISA检测阴性,且ALT合格的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检测34251例,其中HBVDNA有反应性33例,HBV阳性率为0.96‰,HCVRNA和HIVRNA未检出,不同月间HBVDNA阳性检出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5.57,P〉0.05);混检阳性的Ct值越低拆分阳性率越高,且不同Ct值组间拆分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0,P〈0.01);无偿献血人群各年龄段HBVDNA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86,P〈0.01),其中以41~50岁组的阳性率最高,占72.73%(24/33);首次和重复献血者H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4,P〈0.01);男性献血者HBVDNA阳性率高于女性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8,P〈0.05).结论血液核酸检测结果显示,无偿献血人群存在的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主要是输血感染HBV,将核酸检测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血液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心理护理展开研究,分析其在无偿献血工作中的应用。方法:研究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1月,研究对象为我站84例无偿献血者。使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对比组42例,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42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人员的心理状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满意度评分。结果:研究组42例无偿献血者经心理护理干预以后,SAS评分为(32.63±2.17)分、SDS评分为(30.44±2.06)分,低于对比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低于对比组;满意度评分为(91.28±3.36)分,高于对比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方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在饮食结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等方面却发生了重大改变,而在衣、食、住、行、娱等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为,以及社会、经济、精神、文化等方面不良因素而导致的心理或躯体的生活方式疾病日渐显现,它已融入了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可怕的是人们对生活方式病危害的认识程度不够,它正在以隐匿、快速蔓延的方式日渐增多,并呈年轻化趋势。在无偿献血者健康体检中经常会遇到因生活方式不良而导致的各种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高脂血症、肥胖症、血脂、血压、血糖异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