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精液中白细胞对精液各主要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7年6月~2020年6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200例男性不育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研究对象,遵循世卫组织人类精液实验室手册的相关要求,检测患者精液中的白细胞数量及精液各主要参数,分析白细胞含量对精液各主要参数的影响。结果:按照世卫组织人类精液实验室手册的要求规定:精液中的白细胞数量≧1×106个/ml时就可判定为白细胞精子症。参与研究的200名患者中有48人检测的结果显示白细胞数量≧1×106个/ml,将他们设定为白细胞精液组[1],其余人的检测结果显示白细胞数量≦1×106个/ml,将他们设定为非白细胞精液组。白细胞精液组患者平均精液量低于非白细胞精液组(P<0.05)。白细胞精液组患者精液粘稠度均值高于非白细胞精液组(P<0.05)。白细胞精液组患者精液液化时间均值长于非白细胞精液组(P<0.05)。白细胞精液组患者精液的活动率、密度、PR百分率以及精子正常形态率均低于非白细胞精液组(P<0.05)。结论:精液中的白细胞含量能显著影响精液的质量,男性不育与其精液中的白细胞含量密切相关。
简介:【摘要】研究目的:本次研究重点分析男性不育患者精液检验参数的变化以及临床意义。研究方法:研究主体选自于2020年1月份至2021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57例男性不育患者作为研究组,将来我院体检的57例健康成年男性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精液检验参数,对参数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并分析临床意义。研究结果:经过对比研究后发现,男性不育患者的精子液化时间、前向运动(PR)精子百分比、存活率、浓度以及异常形态精子比率都不如健康成年男性,且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即:P<0.05。讨论:男性不育患者精液检验参数变化异常,在临床检验时可以将精液检验参数的变化情况来评估男性生育能力,对男性不育患者实施针对性预防。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以2021年12月-2022年9月于本院150例接受血液检验人群为例,经血液细胞分析仪检验血液,对不同类型贫血以及非贫血人群的红细胞参数进行对比。结果:所有研究对象中,贫血者共57例,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其他类型分别有16例、14例、18例和8例。其中,非贫血者的MCH、RBC、Hb、MCV均比缺铁性贫血者高,RDW低于缺铁性贫血者(P<0.05);非贫血者Hb、RBC比溶血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两类型患者高,而MCV、RDW、MCH低于溶血性贫血者、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者(P<0.05);非贫血者Hb、RBC比其他类型贫血症高(P<0.05),但两者的MCV、MCH、RDW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的贫血之间、贫血与非贫血之间的红细胞参数存在差异,经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有助于判断贫血类型,为后续的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针对儿童患者在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时,如何调整扫描参数以优化图像质量,以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过去两年内300例儿童患者的MRI检查数据。研究团队比较了不同参数设置下的图像质量,并使用统计方法评估这些参数变化对图像清晰度和诊断价值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针对儿童体型和生理特点调整MRI扫描参数能显著提高图像的分辨率和对比度。特别是在调整扫描时间和对比剂使用方面,能有效降低模糊和伪影,从而提升图像的诊断价值。结论:儿童患者进行MRI检查时,适当调整扫描参数是必要的。通过优化扫描流程和参数设置,可以显著提高图像质量,进而提高儿童患者磁共振成像的诊断准确性和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针对儿童患者在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时,如何调整扫描参数以优化图像质量,以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过去两年内300例儿童患者的MRI检查数据。研究团队比较了不同参数设置下的图像质量,并使用统计方法评估这些参数变化对图像清晰度和诊断价值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针对儿童体型和生理特点调整MRI扫描参数能显著提高图像的分辨率和对比度。特别是在调整扫描时间和对比剂使用方面,能有效降低模糊和伪影,从而提升图像的诊断价值。结论:儿童患者进行MRI检查时,适当调整扫描参数是必要的。通过优化扫描流程和参数设置,可以显著提高图像质量,进而提高儿童患者磁共振成像的诊断准确性和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第 2 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prostate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e system , PI RADS )评分、 列腺特异性抗原及其参数 与前列腺癌患者 Gleason 评分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 2014 年 4 月至 2018 年 12 月 109 例于本院泌尿外科行 B 超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且穿刺前行前列腺多参数核磁( Multi-parametric MRI , Mp-MRI )检查的前列腺癌患者临床数据,以穿刺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为临床显著前列腺癌( Clinically significant prostate cancer , csPCa )组 74 例,非 csPCa 组 35 例,统计两组患者的 PI-RADS 评分、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tPSA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单位体积密度( PSAD )、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 f/tPSA )值; 对 csPCa 组与非 csPCa )组患者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 Pearson 相关性检验分析前列腺癌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基于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代谢参数及临床参数的列线图生存预测模型,并验证其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9年11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以及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383例未经治疗的DLBCL患者的18F-FDG PET/CT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04例、女性179例,年龄19~93(47.3±14.9)岁。按照7∶3的比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训练组(n=268例)和验证组(n=115例)。勾画并计算患者总肿瘤代谢体积(TMTV)和病灶糖酵解总量(TLG)。采用Kaplan Meier生存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患者无进展生存(PFS)期及总生存(OS)期进行预后分析并构建生存预测模型。通过训练组和验证组的校准曲线、一致性指数(C-index)以及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CA)对预测模型进行评估。结果训练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行为状态(ECOG PS)评分、Ann Abor分期、大包块、TMTV及TLG为预测PFS期的危险影响因素(HR=1.670~3.277,均P<0.05);年龄、LDH水平、B症状、ECOG PS评分、Ann Abor分期、大包块、TMTV及TLG为预测OS期的危险影响因素(HR=1.661~4.193,均P<0.05)。训练组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LDH水平、Ann Abor分期及TLG是预测DLBCL患者PFS期和OS期的独立影响因素(HR=1.589~3.367,均P<0.05)。校准曲线显示,该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一致性;C-index评估结果显示,训练组和验证组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PFS期:0.724对0.762;OS期:0.749对0.753)。临床DCA结果表明,预测模型可以给患者带来更多的临床获益。结论基于18F-FDG PET代谢参数TLG及临床参数(年龄、LDH水平、Ann Abor分期)生存预测模型能够很好地对DLBCL患者进行预后评估,为精准个性化治疗提供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