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莎士比亚绪论——兼及中国莎学》,王佐良著,重庆出版社,1991年4月版。1991年由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在国内出版了两本莎研专著。一本由重庆出版社学术出版基金资助,王佐良先生撰写《莎士比亚绪论——兼及中国莎学》。另一本是长白山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张泗洋等人撰写,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莎士比亚戏剧

  • 标签: 莎士比亚戏剧 学术著作出版 基金资助 王佐良 学术出版 出版社
  • 简介:严歌苓作品属于流散文学一种。作品语言、叙事策略包含着独特文化意蕴,其作品具有的独特视角构建起流变动态后现代人类文化身份。从语言而论,其作品里中英两种语言、两套话语、两种言说方式并置与转换建构起流散生存本真存在,挖掘出流散生存经验独特丰富内涵;在历史与现实、故土与异国叠印交错造成一种间离效果,使创作本身成为对主体存在不确定性和未完成性认识过程。

  • 标签: 流散文学 严歌苓 后现代文化身份
  • 简介:在文字学观照下,世界三大原始史诗呈现出各自不同成色:荷马史诗得益于其史诗生长处于两种文字之间一段历史区间中,与文字关系配合恰好,由此既获得了内容和技巧方面的经典性,又拥有体积上分量;亚述史诗与文字结合过早,使得《吉尔伽美什》在与文字遇合获得了忧思气质,却失掉了充分演绎自身可能;印度史诗与文字关系过于稀疏,使其可以在八个世纪漫游无止境地自由生长,而有其巨型历史构型,但这种生相却使其难以在时间约束中进行情节布局精细考量与合理精度提炼。

  • 标签: 史诗 荷马 亚述 印度 口头 文字
  • 简介: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在李白现存近千首作品,有许多才气淋漓、风格豪迈鸿篇巨制,李白精神个性与诗歌艺术特质也最于此等篇章见出。相形之下,《宿五松山下荀媪家》这首五言小律,虽称不上是大篇,也没有撼人心魄艺术力量,但每每读来,都以感情真挚细腻而撩动我们

  • 标签: 小律 艺术力量 一瓣 五言 艺术特质 赠新平少年
  • 简介:本文基于《杜伊诺哀歌》第八首,探讨里尔克“敞开者”概念以及与此相关但不等同“世界内在空间”。前者是除“敞开”之外再无界定可能性“纯粹空间”,它对知晓自身局限性常人是封闭。相对人类所处“被阐释世界”,“造物”存在则是无边无际,不受讲究区分、是否等意识拘束和限制,尽管无论人还是动物都有上下等差和临界状态。第八首哀歌的人兽对比,与其说是呼吁回归,毋宁说是意在批判。在里尔克看来,若想拯救《祈祷书》、《马尔特手记》等作品抨击现代世界,出路在于以诗语言营造“世界内在空间”,构建一个扬弃时间线性、消弭包括生死在内各种界限大一统空间。

  • 标签: 里尔克 《杜伊诺哀歌》“敞开者” “世界内在空间” 界限
  • 简介:刘震云《一地鸡毛》描绘是世俗生活普通小市民家庭真实生活场景,这不仅是一个家庭生活缩影,更塑造了世俗生活中小人物典型代表。本文试图探索人物形象背后内涵和体现普通小人物生活与精神困境。

  • 标签: 世俗生活 小人物 生活困境 精神困境
  • 简介:<正>一九八二年八月十五日是埃尔温·施特里马特诞辰七十周年,我写这篇文章以资纪念。在民主德国文学,施特里马特可说是仅决于安娜·西格斯重要小说家。这里,我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学爱好者介绍这位作家。我们在本文中从几个方面考察他在民主德国文学地位。一方面,这个题目要求我们集中研究作家具有本质意义成就,因为只有这种成就才能决定一个作家在民族文学地位。另一方面,对作家不能孤立考察,而要联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 标签: 创造者 本质意义 历史意义 根本问题 教条主义者 沃尔夫
  • 简介:本文讨论了美国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有关文学经典论述,认为他理论代表了文学批评对待文学经典立场,跟文化批评文学经典理论相对立。本文还进一步讨论了布鲁姆对美国经典重新划分,并根据布鲁姆经典理论,从身体书写角度解析当代美国诗人斯奈德诗歌入选美国经典原因,以进一步说明布鲁姆经典理论实用价值。

  • 标签: 文学批评 文化批评 文学经典 美国 诗歌
  • 简介:"双性同体"理论由伍尔夫于20世纪引入文学领域,是西方女性主义重要理论之一,而女性主义者追求理想人格特质"双性气质",逐渐成为男女两性人格全面自由发展理想状态。萨克雷小说《名利场》利蓓加和德莱赛小说《嘉莉妹妹》嘉莉都是具有"双性气质"性别魅力以及拥有男性戾气勇敢女性。本文试从女性主义视角探析利蓓加和嘉莉"双性气质",以此展现她们作为颠覆传统女性形象女冒险家性别魅力。

  • 标签: 双性气质 女性主义 《名利场》 《嘉莉妹妹》
  • 简介:澳大利亚女作家盖比·奈赫小说有三个平行情节结构:父权制家庭对主人公托马斯和斯凯兄妹巨大伤害及其最终崩溃,托马斯对父权反对及在父权文化重压下自我毁灭,斯凯自主意识逐步增强及对父权神话彻底摒弃.奈赫通过托马斯和斯凯迥然不同命运,不仅批判了父权制对女性摧残和给男性自身带来灾难,而且揭示了女性巨大超越男性内在力量,从而全面否定了父权文化存在合理性.

  • 标签: 父权制 澳大利亚 女作家 盖比·奈赫 小说 《沐浴在光中》
  • 简介:阿来《尘埃落定》之所以能在众多描绘西藏文化文学作品脱颖而出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是因为他精心塑造了一个在当代中国小说画廊少见“傻子”形象。本文以当代作家阿来小说《尘埃落定》中土司家二少爷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傻子”行为和傻中所隐含哲学意蕴来进行分析。

  • 标签: 《尘埃落定》 “傻子”形象 独特性 哲学意蕴
  • 简介:本文主要分析了《蛙》姑姑这一悖论式悲剧形象,研究了姑姑性格特点之间悸论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产生姑姑悖论式悲剧形象社会与人性原因;最后总结了作者莫言塑造姑姑这一悖论式悲剧形象目的在于警醒世人,在现实或者文学中所要承担责任不仅仅是谴责与诘问,更多是理解过后理性面对与宽容。

  • 标签: 姑姑 形象 悖论式悲剧 现实意义
  • 简介:杜甫流寓成都几年是他一生一个重要时期。他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岁末抵达这里,代宗永泰元年(765年)五月离去,内中除有一年多(762年7月至764年3月)流寓梓州和阆州外,实际在成都草堂住了将近四年。这是他除长安之外住得最久地方。正如诗人自己所说:“迢递来三蜀,蹉跎有六年。”(《春

  • 标签: 杜甫 “草堂诗” 唐代 诗歌创作 自然生命 文学题材
  • 简介:朝鲜诗人金昌业《老稼斋燕行日记》,以康熙五十一年(1712)作者随朝鲜使团出使中国为背景,再现了特定历史语境下中国社会风貌和宗藩外交制度下中朝两国文化认同与差异。作品以写实笔法描绘出“辽东一山海关—北京”驿路上中国北方生活图景,其中对外交仪节记录、风物民俗观照,以及文化交流叙述,均透过“他者”眼光来审视和完成,具有宝贵历史文化价值,为深入研究18世纪初期中国社会,了解中朝文化交流实况提供新视角。

  • 标签: 18世纪 中国《老稼斋燕行日记》 朝鲜诗人
  • 简介:在新作《帕涅罗帕记》,阿特伍德借用女仆合唱对古希腊作为男性公民群体代言人以及戏剧稳定叙述参照系统合唱团传统进行了颠覆性改写:撤换歌队启用男性公民为歌者传统,让女性诉说自己故事;将歌队颂咏焦点从神与英雄调整到了奴隶生活;违反了古希腊戏剧中歌队为主体叙述服务特点,用女仆合唱解构了帕涅罗帕叙述。借助这些改写,阿特伍德增加了《帕涅罗帕记》复调性,透过这部作品,我们能够看到她对父权社会女性命运、女性阶级身份、女性与女性间关系等命题多层次思考。

  • 标签: 阿特伍德 古希腊合唱团 神话 女性主义 颠覆
  • 简介:在视觉文化大行其道今天,原本作为人类认识世界重要感官途径——"听"在文学研究中越来越不受重视,而各种"声音"在诸多文学文本却又扮演着不可或缺角色。本文从读图时代局限、剖析声音意义和重构"听"在文学研究功能三个方面概括、评述国内学者在听觉领域探索,并得出以下结论:视觉过度运用严重限制了文学研究特别是外国文学研究向纵深发展,必须重拾"听觉"这一重要研究维度,而积极开展听觉研究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摆脱既有理论窠臼,则是推进乃至实现文学研究"听觉转向"关键所在。

  • 标签: 文学研究 听觉转向 声音 文化建构
  • 简介:张爱玲笔下女性形象历来被研究者所关注。张爱玲用笔表明,在女性每一个人生阶段,伴随她们是被贬抑、被边缘化直至被物化为男性附属品命运。文章从张爱玲小说中几类有代表性女性形象分析入手,运用心理分析基本原则,对女性精神焦虑和灵魂空洞进行分析,探讨她们痛苦人生。

  • 标签: 张爱玲作品 女性形象 错位 丑怪 空洞 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