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托啡诺联合咪唑安定辅助硬膜外麻醉镇静的可行性。方法择期硬膜外麻醉行下肢或下腹部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切皮前Ⅰ组0.06mg/kg咪唑安定+芬太尼1.0ug/kg,Ⅱ组0.06mg/kg咪唑安定+布托啡诺0015mg/kg静脉注射。记录给药前、给药后5、10、30、60分钟、和手术结束时的镇静程度评分(OAA/S)、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和术中不良反应。结果给药5分钟后两组病人OAA/S均为2-3分;30分钟后Ⅰ组大于4分,Ⅱ组60分钟内OAA/S评分相对平稳地维持在2-3分,而至手术结束时OAA/S评分仍低于4分以下;Ⅱ组与Ⅰ组比较,给药后5、10分钟2时点OAA/S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以后各时点差异有显著性(P<0.05)。Ⅰ组给药后5分钟和10分钟MAP和SpO2均有降低,与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托啡诺联合咪唑安定辅助硬膜外麻醉可长时间平稳地维持理想镇静状态,呼吸抑制和循环影响轻,优于咪芬合剂。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电化学发光免疫法与放射免疫法对甲状腺激素的检测效果。方法利用两种方法分别检测血清TT3、TT4、TSH、FT3、FT4,并进行均值、相关性、精密度和准确度对比分析。结果两种方法的均值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T3和FT4检测结果的两种方法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1);ECLIA法对各指标测定的平均批内及批间变异为1.69%和3.68%,均低于RIA法的3.35%和5.04%;对两种方法的回收率作t检验,t值为7.13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CLIA法的准确度优于RIA法。讨论ECLIA法的精密度、准确度均优于RIA法,适合于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复发性早期流产的病因很多,是妇产科难治之症。我站门诊自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对复发性早期流产的32例患者,采用斯利安片,黄体酮治疗。本组年龄21~39岁,流产时间发生于妊娠6~12周左右。均经检查排除了子宫畸形,染色体异常,男性精液异常,外伤等影响生殖功能不良因素。选择了月经周期提前或推后,月经周期正常,并有2次或2次以上早期流产史者。均进行基础体温测定,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孕前3个月均给口服斯利安,每日1片,对月经不规则和内膜分泌功能欠佳者,孕前行人工周期治疗,经确认妊娠后,均增加斯利安用量,每日2片,维持3个月半。加用黄体酮,每日10mg,50天后隔日1次,70天后3日1次至100天停药。结果足月分娩28例,占87.5%;孕36~37周各早产1例,占6.25%;均为活产儿;孕50天,70天各流产1例,占6.25%。足月分娩及早产儿均无神经管及其它器管发育畸形情况,治疗效果满意,特作以报道。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3组吸入激素组给予布地奈德雾化液雾化吸入2mg/次,一天两次,共10天;全身激素组给予泼尼松龙40mg/次静脉推注,一天一次,5天后改口服泼尼松25mg/日,共5天;空白对照组不使用任何糖皮质激素。观察3组患者治疗后呼吸困难评分、动脉血气分析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48h、第5天3组呼吸困难评分均有下降,吸入激素组、全身激素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48h、第5天吸入激素组、全身激素组PaCO2的变化与空白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吸入激素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全身激素组。结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的疗效明显优于空白对照组,与全身激素的疗效相仿。但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华法林(5mg/片)抗凝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最佳初始剂量、治疗剂量调整方法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监测,进一步推广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观察132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剂量、初始及治疗期间药物剂量调整方法,INR监测,随访1年,观察出血及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华法林2mg起始剂量组INR多维持在1.5~2.5之间,3mg起始剂量组INR多维持在2.2~3.0之间,起始剂量2mg与3mg比较治疗效果相似,而INR过高发生明显减少;华法林的维持量1.25~3.25mg,平均(2.1±0.6)mg;INR达到1.5~3.0水平需7~14d,平均(11±2)d;INR稳定于1.5~2.5水平需12~30d,平均(19±4)d;随访1年,有l例小脑出血,3例齿龈出血,无缺血性脑卒中及其他部位的血栓栓塞发生。结论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在合理、有效的INR强度(1.5~2.5)监测下,华法林以2mg剂量起始的应用是安全、可靠的,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ATP生物荧光法监测和评价腔镜器械人工清洗与机械清洗质量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7、8月份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和卵巢手术所使用的腔镜器械,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签法)随机抽取30套腔镜器械,包括分离钳及管腔、5mm穿刺器各30件。按国家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要求进行人工清洗与机械清洗。在清洗前、初步冲洗后、酶液浸泡刷洗后、超声清洗后、干燥后等5个时间点,分别采用ATP生物荧光测试管中专用棉拭子沾湿无菌水进行取样,测定相对光单位值(RLU)。RLU值≤2000为清洗合格判断标准。结果清洗前不同腔镜部件的RLU值存在统计学差异(X2=11.265,P=0.000),其中操作钳齿RLU值最高。完成清洗干燥程序后与清洗前比较,3种不同腔镜部件的RLU值均减少,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机械清洗组的操作钳齿和钳柄管腔,其RLU值均低于人工清洗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而穿剌器在两组清洗方法中RLU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清洗后,90个内镜部件的清洗合格率为84.4%,不合格率为15.6%(X2=69.091,P=0.000)。三种不同部件的清洗合格率存在统计学差异,清洗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钳柄管腔(93.3%)、操作钳齿(90%)、穿剌器(70%),(X2=6.948,P=0.031)。通过清洗和干燥后,三种腔镜器械的清洗合格率均比清洗前提高,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腔镜器械采用机械清洗的清洗效果优于人工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