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利用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定西干旱气象与生态环境试验基地的陆面过程观测资料,通过Finnigan等提出的获取湍流低频贡献的总块平均方法研究了低频部分对地表能量不平衡的影响。结果发现:(1)感热和潜热的低频部分较小,对感热的贡献在-1%~11%之间,对潜热的贡献在-7.3%~0.3%之间,对感热与潜热和的贡献在-1.4%~0.7%之间;(2)低频部分对感热和潜热的贡献随平均周期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3)不计低频部分时,地表能量的闭合度在晴天、阴天和阴晴混合天分别为0.93、0.76和0.87;(4)计入低频部分时,闭合度在晴天、阴天和混合天分别提高到0.98、0.86和0.93,提高了5%~10%;(5)阴天低频部分对闭合度的贡献随平均周期的加长而加大,晴天则增至1.5h后开始递减,混合天增至1.5h后保持定值。所以,低频贡献可以显著提高地表能量闭合度。但是考虑低频贡献后,仍存在2%~14%的欠闭合度,地表能量平衡问题还有未知的原因存在。
简介:研究城市主导功能影响下区域碳平衡时空分异,有助于理解城市功能格局与碳循环过程之间的作用机制。本研究以厦门市6个区为例,采用各区历史统计数据以及卫星影像处理的土地利用数据,通过构建简化的区域碳收支计算模型,核算各行政区不同历史时期的碳平衡,结果表明:厦门市整体上呈现碳收支失衡逐渐加剧的趋势,2003年CO_2排放量是吸收量的1.91倍,2013年增长至7.44倍;各区碳代谢以及碳平衡表现出不同的时空分异特征。结合厦门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制订的主导功能分类,阐明主导功能影响下时空分异的社会经济、自然景观等驱动因素对城市碳平衡时空变化的影响机制与过程。在此基础上针对各区不同的碳平衡状况,制订适应各自主导功能的减排以及碳补偿政策。研究有助于直接服务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实践,从城市生态服务角度指导建设规划,合理城市功能分区。
简介:赤道西太平洋暖池海表温度(SST)对西风爆发(WWB)的响应是WWB与ENSO相互作用的一个重要环节。利用TOGA-COARE期间暖池海区的8个浮标观测资料,根据Stevenson和Niiler(1983)的热量平衡诊断方法,分析了两次WWB期间赤道156°E附近上层海洋的能量平衡。两次WWB期间,SST都是在WWB之前和其后升温,而在WWB期间降温,升温和降温的幅度均在l℃左右。SST的变化主要是由海表热通量决定的,部分时段水平热平流也可成为热平衡中的最大项。研究也发现了两次WWB期间上层海洋的不同变化特征。第一次WWB期间,由于Ekman辐合作用,混合层的厚度加深了一倍(从34m到70m),而第二次WWB期间混合层的厚度仅由于夹卷效应加深了10m。两次WWB期间的流场结构也存在区别。温度场和流场的差异共同解释了两次WWB期间上层海洋热平衡的不同变化特征,尤其是平流项和残差项。另外,第一次WWB的发生正处于季节转换期,观测SST的变化中包含相当程度的季节变化。季节特征也是研究WWB与ENSO关系时需要考查的一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