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喜炎平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手足口病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应用干扰素5万IU/(kg.d)肌肉注射联合喜炎平5~10mg/kg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应用利巴韦林10mg/(kgd)静脉滴注,1次/d。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75%,对照组有效率77.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退热时间治疗组(3.7±2.1)d,对照组(4.4±2.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皮疹消退时间治疗组(2.3±1.2)d,对照组(4.5±1.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注射液联合喜炎平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进行观察与探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一共收集40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临床数据,将他们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人数均等各20例,保证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数据具有充分的可比性。对照组仅给予干扰素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进行临床治疗,并依照相关疗效标准,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分组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良好,对照组患者与之相比则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同时,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血清学指标也更加的正常,虽然对照组患者的血清学指标也有明显的改善,但是却不如观察组更为有效。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比上,观察组患者为25%,对照组为20%,虽然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是与观察组对比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临床治疗慢性乙肝,比单独采用干扰素进行治疗效果更为良好,且不会加重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加大推广与实践力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48周及72周疗程的重组人干扰素(IFN)α-2a治疗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并比较随访至96周的结果。方法66例CHB患者随机分为48周疗程组及72周疗程组,两组患者采用IFNα治疗,疗程结束后均随访至第96周。结果两组ALT复常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72周疗程组第72周及第96周的HBVDNA转阴率、HBsAg阴转率及HBeAg/抗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血清学转换率较48周疗程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HBeAg阳性且48周疗程后仍无效应或仅部分效应的慢性乙肝患者,延长至72周疗程有望达到完全应答。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期间收治的60例手足口病患儿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干扰素与炎琥宁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干扰素治疗。记录观察两组的手足疱疹、口腔疹的消退时间与治疗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足疱疹、口腔疹的消退时间与总病程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为29例(97.00%),明显高于对照组22例(73.00%),差异显著(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显著,明显提高了患儿治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85例慢阻肺患者随机分两组即一般治疗组(45例)、干扰素治疗对照组(40例)。一般治疗组应用抗生素,以及止咳、袪痰、平喘等对症支持治疗为基础,对照组采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给予α-干扰素10万加入生理盐水20ml雾化吸入,14d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免疫学指标的动态变化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细胞的百分率比治疗前显著升高,细胞的百分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其临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有利于感染控制,缩短病程。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α-干扰素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56例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干扰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16例,部分缓解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1.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α-干扰素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降低尿蛋白,缓解临床症状,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合理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康复新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干扰素治疗,实验组在干扰素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临床症状消退的时间。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干扰素联合康复新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的减少小儿临床症状表现的时间,促进了患儿的早日康复,在临床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a-1b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5例小儿手足口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55例;治疗组肌注重组人干扰素a-1b,对照组静滴利巴韦林注射液;观察两组患儿退热时间及手足皮疹消退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2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8.98,p<0.01)。退热时间,治疗组2.26±1.03天,对照组4.90±1.49天(t=2.365,p<0.05);手足皮疹消退时间,治疗组3.18±1.11天,对照组5.47±1.66天(t=2.615,p<0.05)。结论干扰素a-1b肌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效果明显,建议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干扰素结合炎琥宁对小儿手足口病诊疗的临床数据,作为临床医治此病的参照数据。方法将重庆市荣昌区妇幼保健院在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对150例手足口病的儿童患者进行分析,随机的分成A,B,C三组,每组50例,A组仅用干扰素治疗,B组仅用炎琥宁治疗,C组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对三组的治疗结果、口腔溃疡修复的时间、疱疹消退的时间、退烧的时间、白细胞稳定正常的时间加上住院时间。结果A、B、C三组总有效率依次是74%、76%、92%,数据结果表明C组治疗效果高于A和B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疱疹消退的时间、口腔溃疡恢复的时间、白细胞变为常规的时间和住院时间上强于A和B两组,是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结论干扰素结合炎琥宁对手足口病的儿童治疗具有最佳的功效,缩短患者治疗的时间,可将该技术使用于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