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马克思的历史理论已经成为艺术史批评的一种重要理论,因而当我们反思艺术批评史时,也就不可回避地需要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它涉及意识形态的本质、国家的职能、艺术创作特征、阶级的定义和社会经济基础对社会其他领域的决定程度等一系列重要的基础性原理。这并不是对马克思的理论简单地再次评说一番,而是需要我们必须更加严谨地研究和解释。这既要识别清楚一些不属于马克思的而被错误地冠以马克思的名号的理论,又要看到在马克思理论的核心部分存在一个很有价值、很令人困惑的不确定性,它一方面把社会的结构性矛盾当作历史变革的动力,另一方面又把引发阶级斗争的人的因素作为革命性变化的决定性力量。这种悖论性的理解,在马克思的历史发展观的核心地位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结果是让马克思主义成为现代思想体系中主流传统之一,其丰富性无与伦比,其争议性独一无二。此外还应看到,马克思理论是开放性的,不断接受时代的挑战的,"马克思从未说过最后一个词,相反,他的确说了第一个词,我们完全可以继续他开启了的话题"。
简介:近年来,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被正式确立为国家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全国高等院校纷纷成立,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在表面上也呈现出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于是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问题被提了出来。然而,与这种表面上热闹的景象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真正从心灵深处认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并不很多。这种悖论式的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对于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工作者而言,必须对眼前令人眼花缭乱的马克思主义“热”进行“冷”思考,就是说,必须认真地、郑重地提出并弄清这样一个问题:马克思主义就其本义而言,是站在大众立场、为大众立言、为大众提供现世智慧并极力维护大众利益的学说,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世界中,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却与大众渐行渐远呢?原因很多,其根本原因之一在于:我们没有完整而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没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进而导致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种种误解,把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变得支离破碎。
简介:吉登斯通过对马克思、涂尔干和韦伯的资本主义理论的反思性批判,重新确定了社会理论的历史叙事,并认识到“哲学和社会科学的联盟”是马克思理论研究最具魅力和当代价值的地方。虽然吉登斯后来选择了和马克思一样的创新道路,但他的“哲学和社会科学的联盟”存在不少缺陷,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理论成果的持久影响力。吉登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批判具有相当坚实的实践基础,同时也吸收了同时代许多马克思主义者的研究成果,不过,由于受到后现代主义的影响,这种批判存在若干过犹不及、似是而非之处。
简介:卢梭是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舆论家,是18-19世纪对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思想具有一定影响的法国理论家之一。马克思恩格斯曾批判地吸收卢梭著作中有益的成分作为自己理论的资源,但始终划清同卢梭之间政治立场的界线,认为卢梭是资产阶级左翼思想家和理论家,其立场是资产阶级的,是与无产阶级的立场格格不入的。卢梭和启蒙学者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但他们的目的是要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而这正是现代社会主义所要批判和摒弃的。马克思恩格斯毕生所努力的是为无产阶级和受苦大众谋求真正的解放,使无产阶级能够建立属于自己的真正民主的共和国。因此,卢梭的理论只是法国的社会主义和政治历史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其他众多的理论一起,共同对马克思恩格斯产生了影响。
简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无法解决中国问题”,相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不会过时。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运用这些原理分析具体问题得出的具体结论区分开来,因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是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现成答案的堆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子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要把两者对立起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简介:在把握马克思经典文本的基础上深入其思想的内在逻辑,揭示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叙事结构及实现方式,是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思想路径。作为一种科学的社会历史理论,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宏大精深的叙事结构涵涉历史唯物主义、多向度的解放形式和共产主义运动三大部分,全面阐述了认识人类社会的根本方法、实现人类解放的根本路径和社会形态演变的根本目的,彰显了人类解放理论的彻底的革命性及其与社会现实生活的紧密关系。从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叙事结构的哲学高度,反思和检审西方马克思主义、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人类解放理论实现方式的学术探究与实践探索,有助于拓展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学术空间和创造性地探寻实现人类解放的具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