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8 个结果
  • 简介:从方志学理论的发展史来看,清代是我国古代方志修纂的鼎盛时期,也是方志学理论的成熟时期。顾炎武、章学诚等在方志编修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形成了方志编纂理论,对我国方志学的建设奠定了基础。章学诚后200年,方志编修的范围和领域虽不断扩展,但系统化的方志理论并未形成。迨至民国20至30年代,出于修志的需要,涌现了一批以新史学理论为指导的方志理论著作。这些方志理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比之前代更为系统化。

  • 标签: 李泰棻 方志学理论 中国 编纂方法 指导思想 体例特征
  • 简介:食货派的史学理论与方法具有自己的特色,具体表现如下:"接近唯物史观,却不是唯物史观"的社会史观;从探寻中国社会形态的演变到"新经学"的研究旨趣;重视史料但不忽视理论的治史主张;倡导分工合作的治史路径等。他们的史学思想对推动社会史论战之后学风的转变起了一定作用,在四十年代中后期也一度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抗战爆发以后,食货派未能从史学发展中去理解和把握学术研究的本质要求,没有对唯物史观认真总结,致使其史学思想黯然失色。

  • 标签: 陶希圣 食货派 史学理论 治史方法
  • 简介:徐良泉,男,1917年11月生,江苏省如皋人,系江苏省白蒲高级中学离休教师,如皋县第五届政协委员。今年正值老人百岁寿诞。他抗日战争前参加革命,投身教育事业,开展地下斗争。由于抗战有功,

  • 标签: 献身教育 办学 抗日战争前 离休教师 高级中学 政协委员
  • 简介:2010年春的一次会议上,无锡市学校管理中心书记、主任丁旭初在评价无锡高等师范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时讲到,陈之芥校长是“教育家办学的典范”。确实在他30年的教育管理生涯、特别是任校长以来的办学过程中,“教育家办学”一直是他不懈的追求,教育家型校长一直是他的职业理想。

  • 标签: 办学过程 教育家 校长 高等师范学校 领导班子成员 2010年
  • 简介:<正>一文化人类学(CulturalAnthropology)是与体质人类学(PhysicalAnrhropology)相对应的人类学两大分支之一,该学科名称于1901年由美国学者霍姆斯(1846—1933)首次创用,且在不同的地区和时期又有不同的传统称谓,如;在英国称“社会人类学”(SocialAnthropoloyy);在欧洲大陆各国称“民族学”(Ethnology)。近年来,“文化人类学”有逐渐取代“民族学”而成为通用术语的趋势。意指从历史的及进程的角度来考察文化。当强调社会制度做为文化的定型的组织或一种

  • 标签: 文化人类学研究 文化人类学理论 民族学派 马克思主义民族学 理论方法 文化涵化
  • 简介:李道溥,字华封(又作华峰),光绪二年(1876)十月初三卯时生于成都珠市巷,祖籍浙江嘉兴。他是当时成都名绅李镛与其原配夫人武进女史汤淑清的次子(李镛家族有时与其二位堂兄家族通用大排行,李道溥则行四)。

  • 标签: 小考 学理 成都 家族
  • 简介:孙中山关于地方自治的思想理念,是其民权主义政治革命纲领的基本内容.在长期的民主革命实践中,孙中山的地方自治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尤其是在中华民国建立以后,孙中山始终坚持以地方自治为政治理想,并由此形成了系统而完整的地方自治思想体系,体现了孙中山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孙中山关于地方自治的思想理念,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民族属性,它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政治文化的产物,也是近代政治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理论贡献.虽然这一地方自治思想体系带有不可避免的理论缺陷,在近代民主政治的实践过程中也遇到很多挫折和障碍,但其在学理上的意义是应当给予认真总结和充分肯定的.

  • 标签: 孙中山 地方自治 民主政治
  • 简介:唐现之是广西乡村教育、师范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在解放前的半个世纪里,他心怀教育救国思想,为广西教育献计献策,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创办了桂林师范学校,为桂林文化城的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从民本思想、爱国主义、民主办学、仁爱教育等方面对唐现之办教育的思想进行初步探析。

  • 标签: 抗战时期 唐现之 广西 办学思想
  • 简介:商品域又称行画,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艺术品复制的方法,是欧美文化消费品之一,消费比例较大,市场需求大量高级画工。为填补这项教育专业的空白,高师应及时开设商品画专业,适应现今文化、经济高速发展的要求。本文仅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对高师开设商品画专业的市场定位、办学条件及办学模式进行分析.对高师教育服务经济建设、培养专业人才进行了有益探讨。

  • 标签: 商品画 专业设置 市场定位 办学模式
  • 简介:<正>在我求学日本期间,接触到的一些日本学者对中国学界过去简单套用马列主义的理论词句,排斥其他的理论,表现出一种反感情绪.总觉得当今考古理论和方法由于多学科的交叉显得非常丰富,而历史现象又是如此地错综复杂……,所以处理资料的角度,方法和分析历史现象的理论就应该更加灵活才好.并对我们过去把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牵扯在一起的做法表示费解.1988年6月,日本大修馆发行的《中国年鉴》也批评中国的考古学界采取封闭政策(同时也说考古学界最近已有松动的势头),对中国的考古学学会仍不允许外国学者旁听表示遗憾.该书还特别批评了史学界不重视收集国外的情报,在事实上无视国外同行的研究成果,于是出现:已有的成果得不到利用,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又有人在

  • 标签: 考古学理论 山阁 资料管理 译本 学生社 日本
  • 简介:民国校勘学是现代学科意义上校勘学理论的滥觞时期,在这一理论嬗变过程中,梁启超的校勘学方法奠基了现代校勘学的理论基础。陈垣提出的“校勘四法”标志着现代校勘学的正式创立。胡适的《校勘学方法论》集理论、方法、历史于一身,对校勘学理论进行了系统总结,使它更加具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张舜徽的理论创新则使校勘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民国校勘学理论与方法的嬗变促进了这一学科的快速发展,也为校勘学屹立于现代学术之林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民国 校勘学 理论 方法 嬗变
  • 简介:六朝佛教兴盛,在义学高僧解经传经之外,还有众多士人热衷于学习和研究佛理,即所谓学理型士人,早期的译经活动、义学高僧据点讲经、士人群体性研讨佛教义理以及个体自学佛经是学理型士人形成的重要途径。他们学问渊博,与高僧交往密切,佛学只是其知识结构中一个重要组成,文人在其中占有较大比重,六朝佛教正是通过影响这一群体而影响文学创作。

  • 标签: 佛理 六朝 讲经 士人
  • 简介:民族精神研究是史学领域的重要问题。本文仅就民族精神内涵研究与民族历史特点、民族精神与历史发展大势、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史学的关系,以及弘扬民族精神的理论和方法等问题展开讨论,从而指出,站在时代的高度从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把握民族精神的历史特点,继承史学传统,在历史典籍中进一步挖掘传统民族精神的深刻底蕴,并通过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开展对史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新时期历史学家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 标签: 民族精神 历史特点 理论和方法
  • 简介:“丛刊”是苏州市志办继《再读苏州》后推出的《苏州地方历史文化读物》丛书之二。2004年11月由广凌书社出版。丛刊收录的志书篇幅都很小,《半塘小志》仅数百字,《石潮志》也仅4.5万字。这些志书的内容都有关吴中人文,很有参考价值。但由于分散收录在一些丛书中,不便查找,单独成书又不很现实,为此特将其汇集整理。本办主要做了加标点、作校注、附作者传、增主题词目录、增补相关内容,并添了一些图片资料等工作。

  • 标签: 《吴中小志丛刊》 《苏州地方历史文化读物》 苏州市 地方志 书评
  • 简介:李经方(1855--1934年),字伯行,号端甫,李鸿章六弟李昭庆之子,同治元年(1862年)过继给李鸿章为嗣。一生跟随李鸿章从事洋务、外交等活动,深得李鸿章喜爱。甲午战争后,因随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谈判,并参与签下《马关条约》,割让台湾而遭国人唾骂。他既饱读经书,又习得英文,一生出使多国,深谙当时发达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是清末被外国列强熟知的中国少数外交家之一。

  • 标签: 办学思想 新式学堂 创办人 安徽 晚清 《马关条约》
  • 简介:1807年9月,英国伦敦传道会牧师马礼逊经过了辗转奔波之后,登陆广州,开启了基督教新教在广州传教之序幕。以后各国差会不断派遣传教士来华,企图使中国国民皈依基督教。经历了不断的挫折之后,传教士们意识到要使“天朝大国”的老百姓接受基督教就必先改造其思想,于是他们选择了办学作为传教

  • 标签: 民国时期 基督教 广州市 教育事业
  • 简介:文化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探讨文化创造的可能性机制。在西方,萨义德东方学理论的提出,对于西方文化语境中东西方文化关系的反思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我们用以分析和反思以夏文化为主流的中原文化跟周边偏远地区的文化关系亦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但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东方学理论限于对抗性、批判性的局限,向中国的文化现实提出了创造性地创建新型文化关系理论的要求。本文从东方学理论入手,论证了“夷学”提出的理论必要性和现实性,并且论述了“夷学”与文化创造的思维模式与内在联系。

  • 标签: 东方学 夷学 文化关系 范型 二元对等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