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后腹腔镜行结石所致重度积水无功能肾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32例结石所致重度积水无功能肾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行后腹腔镜患肾切除术。全部采取经腰部途径,建立后腹腔气腹,根据术中具体情况决定夹闭离断肾蒂血管及游离肾脏的先后。19例采取游离部分患肾,于患肾戳一小口吸去大部分肾内积水,再全部游离肾脏,用Hem-o-lok夹夹闭肾蒂血管后,序贯离断肾动静脉,切除患肾。13例先用Hem-o-lok夹夹闭肾蒂血管后,序贯离断肾动静脉后再游离肾脏,再考虑吸尽患肾积水。常规留置肾窝引流管。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中、术后肠功能恢复和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32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时间为55~180min,平均为(90.1±26.9)min;术中出血20~110mL,平均(29.9±4.7)mL。术中、术后均未输血。引流管一般于术后2~3d拔除,对于合并脓肾、手术创面大、肾周粘连紧密且渗液多者酌情延长引流管拔除时间。无大出血、腹膜破裂、感染、腹腔脏器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后腹腔镜肾切除治疗结石所致重度积水无功能肾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恢复快的术式,术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处理肾蒂血管的先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气丸合补肺汤加减治疗肺肾两虚型哮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医辨证为肺肾两虚型)4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沙丁胺醇片治疗,治疗组进行中医内服药物以益气固卫的肾气丸合补肺汤加减治疗,每组均以7d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对比,治疗组为85.00%(17/20),对照组为65.00%(1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治疗组为5.00%(1/20),对照组为20.00%(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气丸合补肺汤加减治疗肺肾两虚型哮病,临床疗效明显,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治疗肾盂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行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治疗的肾盂癌患者3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的手术时间为(126±10.3)min,平均出血量为(60.2±6.5)ml,输尿管末端均没有看见明显肿瘤浸润。一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了感染,经过抗感染治疗后好转。随访时间(18.5±2.9)个月,2年无疾病生存率为100%,无远处转移发生。结论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可行性高,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效果好、简单易行,符合恶性肿瘤外科治疗的原则,是治疗肾盂尿路上皮癌的有效手术法,为尿路肿瘤治疗中输尿管末端的处理提供了新的处理方法。
简介: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retroperitoneallaparoscopicnephron-sparingsurgery,RLNSS)治疗较大(肿瘤最大径〉6cm)肾错构瘤(renalangiomyolipoma,RAML)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24例RAML(最大径均〉6cm)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意愿24例中10例行RLNSS,14例实施传统开放手术(opennephron-sparingsurgery,ONSS)治疗,分析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肿瘤最大径、术中出血量以及患者术后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RLNSS、ONSS两组手术用时、肿瘤最大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热缺血时间[RLNSSvsONSS:(27.8±3.4)vs(24.5±3.7)min];术中出血量[RLNSSvsONSS:(242±49)vs(338±63)ml];术后患者平均肠道恢复时间[RLNSSvsONSS:(2.1±0.6)vs(2.9±0.8)d]和术后住院天数[RLNSSvsONSS:(9.2±1.0)vs(11.4±1.4)d]指标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术式在手术并发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较大RAML,RLNSS仍然是一种安全可行且有效的治疗方式,与ONSS相比,RLNSS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创伤小及恢复快等优势,在临床实际选择时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术者自身的操作水平而定。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肠(胃)瘘的主要MSCT表现,提高胆肠(胃)瘘的CT诊断水平,从而为临床诊治胆肠(胃)瘘提供更及时精确的影像学支持。方法回顾分析9例经外科证实的胆肠(胃)瘘病例的CT检查资料。9例均行MSCT检查。5例行腹部CT平扫+增强,4例行腹部CT平扫。结果MSCT显示胆囊壁增厚、模糊9例;胆管积气5例,胆囊积气4例,胆囊积胆管均积气2例;显示瘘口5例,胆结石5例;异位胆石4例,其中1例位于十二指肠,1例位于位于空肠,1例位于回盲部,1例胃及胆囊均见结石。1例胃出口梗阻,1例不全性小肠梗阻,1例完全性小肠梗阻。合并肝脓肿1例。结论MSCT在胆肠(胃)瘘的定性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以较好的显示胆肠(胃)瘘的瘘口,特别是胆肠(胃)瘘合并异位胆石或胆石性肠梗阻时,可以很好的显示异位胆石的位置、大小及数目,以及肠梗阻的位置及程度。当胆肠(胃)瘘合并肝脓肿时,通过CT增强亦能准确诊断。MSCT可以为临床诊治胆肠(胃)瘘提供快速准确全面的影像学信息。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在放射性肠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5年3月到2016年4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放射性肠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存在的营养不良的风险,随机分成采用肠外营养的常规营养基础的对照组(50例),与采用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的治疗方式的观察组(50例),经过21d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采用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的观察组21d后,患者体重(43.82±3.85)kg,体重指数(17.35±0.85)kg/㎡、血红蛋白(113.25±2.85)g/L,血清总蛋白(73.25±2.32)g/L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体重(39.25±2.23)kg、体重指数(16.23±0.54)kg/㎡、血红蛋白(104.36±3.45)g/L、血清总蛋白(62.58±3.21)g/L,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在放射性肠炎治疗中,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营养吸收,避免患者的出现营养不良的风险,为患者的放射性治疗提供机体保障,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