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评价心血管造影术(angiocardiography,ACG)对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rightventricularcardiomyopathy,ARVC)的诊断价值和限度.方法对11例临床确诊ARVC的患者行左心室、右心室造影,观察其形态及运动功能(特别是漏斗流出道、心尖小梁部以及下壁).结果11例均行右心室造影,形态上表现为漏斗流出道扩张,其中7例为局限性扩张,3例为局限性扩张并囊袋状突出,1例为局限性扩张并叠盘状影;心尖小梁部8例叠盘状影,2例囊袋状突出,1例叠盘状影并囊袋状突出;下壁9例囊袋状突出,1例叠盘状影,1例囊袋状突出并叠盘状影.在运动功能异常方面,运动减弱最明显,分别见于漏斗流出道8/11,心尖小梁部10/11,下壁10/11;其次为无运动,分别发生在漏斗流出道2/11,心尖小梁部1/11,下壁1/11.1例还另行左心室造影,表现为:小梁粗大,心尖囊袋状突起,切迹,室间隔光滑.结论右心室造影,征象明确,只要抓住发育不良三角形态及功能变化,就能作出正确诊断.ACG是ARVC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硝酸甘油舌下含服倾斜试验(NUTT)和异丙肾上腺素静滴倾斜试验(IUTT)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ENTRAL、EMbase、theISIWebofKnowledgedatabases、VIP、CNKI、CBM和WANFANG数据库中关于硝酸甘油舌下含服倾斜试验(NUTT)和异丙肾上腺素静滴倾斜试验(IUTT)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的随机对照实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2年10月.同时手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按纳入排除标准由两人独立进行RCT的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1及Meta-Disc1.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RCTs,晕厥患者1054例.Meta分析结果示:NUTT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真阳性(OR=1.16,95%CI:0.90~1.50,P=0.24)、真阴性(OR=1.50,95%CI:0.74~3.03,P=0.26)以及诱发晕厥所需时间(SWD=-0.30,95%CI:-0.78~0.18,P=0.22)与IUTT相似,但可明显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OR=0.31,95%CI:0.18~0.54,P<0.001);NUTT与IUTT的灵敏度分别为0.64(95%CI:0.59~0.69)和0.59(95%CI:0.54~0.64);特异度分别为0.88(95%CI:0.81~0.93)和0.83(95%CI:0.76~0.89);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和0.82;SE分别为0.05和0.05.结论NUTT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灵敏度、特异度、诱发晕厥所需时间与IUTT相当,但可明显降低试验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因本研究纳入的原始文献质量偏低,影响研究结果的论证强度,有待开展更多设计合理、执行严格、多中心大样本的高质量RCT,以求进一步验证NUTT与IUTT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优劣.
简介:目的:探讨创伤性颅内假性动脉瘤的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创伤性颅内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手术方法。4例海绵窦段动脉瘤行颈动脉血流阻断试验(Matas试验)后,施行颈内动脉孤立术,其余8例行“假性瘤颈加固夹闭术”或“破口夹闭术”。并对取下的瘤体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取下瘤体的病理学显示为大量血栓及机化物,无弹性纤维或平滑肌细胞等正常血管壁成分,符合假性动脉瘤的特点。出院时按Barthel指数(BI)评价预后,9例日常生活能力良好(BI≥75分),2例生活能力中度缺陷(BI:50~70分);1例死于术后脑梗死。9例进行了3个月至7年的门诊随访,有5例复查了DSA,2例复查CTA。动脉瘤消失,载瘤动脉通畅,所有被随访的患者均未再出血。结论:创伤性颅内假性动脉瘤手术风险高、难度大。术前需了解颅内血管的代偿充盈情况,有必要行Matas试验。必须充分认识假性动脉瘤的特点,并行个体化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简介:目的:了解在间歇出现的心律失常的诊断中电话传输心电图监测系统(TTM)和动态心电图的价值和效价。方法:100例主诉间歇性心悸、头晕、黑朦或晕厥的患者,男68例,女32例,年龄(51.38±12.64)岁。随机分为TTM检查组(TTM组)和动态心电图检查组(动态心电图组)。TTM组患者平均佩带TTM(3.85±2.94)d,每天收费30元,动态心电图组患者佩带24h动态心电图,收费170元/d·人。结果:TTM组检出心律失常30例(60%),动态心电图组检出31例(62%),P〉0.05。前者检出心室颤动等重要心律失常比后者多(P〈0.01),检出心律失常每例所需费用动态心电图组约是TTM组的1.5倍。结论:对于间歇出现的心律失常的检出,电话传输心电图监测系统价效更好。
简介:目的分析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colorcodesonography,TCCS)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doppler,TCD)对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狭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可疑基底动脉狭窄(basilararterystenosis,BAS)患者130例(130支血管),所有患者同期进行TCCS、TCD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检测,记录狭窄位置距离体表检查深度(D)、基底动脉舒张期末流速(EDVBA)、收缩期峰值流速(PSVBA)及平均流速(MFVBA),同时计算BA和两侧大脑后动脉PSV、椎动脉颅内段比值(PSVBA/PSVPCA、PSVBA/PSVVA)。结果130例患者中,23例(17.69%)正常,30例(23.08%)为轻度狭窄,36例(27.69%)为中度狭窄,41例(31.54%)为重度狭窄。MFV≥65或者PSV≥110时,对轻度狭窄诊断特异度和敏感度比较高,MFV和PSV准确度最高,为93.78%、94.29%;且PSV≥110时,其诊断准确性比MFV要高。PSVBA/PSVVA≥3.5作为最佳界点数值,假阳性率5.30%及假阴性率13.81%最低;选取MFV≥135或者PSV≥210时,诊断敏感度一致,但PSV诊断特异度比MFV高,所以选择PSV≥210或者PSVBA/PSVVA≥3.5为诊断重度患者最佳界点值。结论TCCS结合TCD对BAS进行评估时,选取PSVBA/PSVVA、MFV和PSV血流动力学参数能够对基底动脉狭窄性病变准确评估。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高频超声诊断肘管综合征并进行分度,通过分度选择治疗方法,探讨在选择最佳治疗方法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临床症状符合肘管综合征的患者167例,经过高频超声检查,计算其肿胀率,并分度分组,对不同分度组别予不同治疗方法,统计学分析相同分度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是否有差别。结果I度患者中,保守治疗具有较好疗效,II度患者手术治疗具有较好疗效。结论高频超声通过对肘管综合征患者的诊断并分度,对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简介:目的分析CTGF和NT-ProBNP联合检测在心衰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在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从收治的心衰患者中抽取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归为实验组;另外抽取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5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归为对照组,使用CTGF和NT-ProBNP联合检测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检测,对比两组检测的结果。结果实验组的患者其左室的射血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实验组的血清CTGF水平和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GF和NTProBNP联合检测在心衰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以作为新的心衰检测指标进行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诊断先天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临床价值.方法2001年10月至2002年10月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16例怀疑先天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患儿,平均年龄5.94岁(1个月至13岁),所有病例CT血管造影资料采用表面遮盖显示等技术进行三维重建.以外科手术的结果为标准,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6例病例中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5例(其中心内型3例,心上型及心下型各1例),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例.多层螺旋CT诊断符合率100%(16/16);心血管造影诊断符合率为87.5%(14/16);超声心动图的诊断符合率75%(12/16).多层螺旋CT对心内合并畸形房间隔缺损,有6例未能清楚显示,而心血管造影及超声心动图均能明确诊断.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先天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是准确及可行的,可部分替代心血管造影检查.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及MRI诊断外伤性视神经病(TON)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于2015年2月~10月收治的外伤性视神经病患者60例,采用三维重建CT技术和磁共振短时间翻转恢复序列扫描实施术前诊断,比较2种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①螺旋CT检出率为91.6%,MRI检出率为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种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结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减压术后经磁共振STIR序列扫描显示,XX%的患者视神经损伤明显改善。结论三维重建CT可清晰显示并定位视神经管骨折,STIR序列扫描可准确判断损伤情况,评价减压情况,两种技术结合应用可提供更为全面的影像学支持。
简介:我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ST-elevationmyocardialinforction,STEMI)估计年发生率25/10万,其中直接PCI患者占5%。2010年8月,我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诊断和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上发表。2015年,《指南》将重新进行修订。编辑部特邀本刊副总编、《指南》制定参与者沈卫峰教授就《指南》要点做一简介。
简介:目的探讨E-Flow血流显像技术对胎儿冠状动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在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中除使用常规彩色多普勒外加用了E—Flow血流显像技术,产前诊断冠状动脉瘘5例。使用Alokaod0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5.0MHz。对二维超声(2D)发现胎儿一侧心房、心室异常增大或冠状动脉增粗的患者,进一步探查冠状动脉。先以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获取心腔内异常血流,再以连续多普勒(CW)获取舒张期为主的高速血流频谱.初步证实该异常血流来自于冠状动脉。此时启动E-Flow显像模式追溯该异常血流。结果5例胎儿冠状动脉瘘均出生后经超声证实。其中2例为左冠状动脉右心室瘘、1例为左冠状动脉右心房瘘,1例为右冠状动脉右心房瘘,1例为右冠状动脉右心室瘘。E-Flow显像技术能够敏感地捕捉冠状动脉瘘血流,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瘘的起源、瘘管的走行以及瘘口的位置、大小,其血流显像优于传统的彩色多普勒。结论应用E-Flow显像技术可以在产前更加准确、快速地诊断胎儿冠状动脉瘘。推荐E—Flow血流显像技术成为胎儿冠状动脉瘘的诊断工具之一。
简介:目的以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为金标准评价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对于诊断2型糖尿病的可行性。方法对788名无糖尿病史的糖尿病高危患者,行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同时检测HbA1c。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HbA1c诊断糖尿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OGTT试验达到诊断糖尿病标准者423例,检出率为54%;而HbA1c≥6.5%者362例(46%)。ROC曲线最佳切点6.35%,此时灵敏度为0.80,特异度0.89。HbA1c≥6.5%时,灵敏度为0.74,特异度0.93,阳性预测值(+PV)93%、阴性预测值(-PV)77%。Kappa检验显示HbA1c≥6.5%与OGTT标准的诊断结果一致性好(Kappa系数为0.68,P〈0.01)。若增加HbA1c≥6.5%这一指标,糖尿病的检出率可增加至57%。结论HbA1c≥6.5%具有很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提高2型糖尿病的检出率。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在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合并发生病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次共选择结节性甲状腺肿100例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结节形态、钙化情况先行二维超声检查,后用彩色多普勒对结节血流等进一步观察,回顾临床资料。结果前超声诊断:良性结节75例,结节数共140个;恶性结节25例,结节数共45个。术后病理诊断:良性结节51例,结节数共97个;恶性结节49例,结节数共80个。恶性结节与二维超声检查,二维超声显示恶性结节有毛刺率明显高于良性;低回声率明显高于良性,微小钙化及粗钙化率明显高于良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结节组Ⅱ、Ⅲ级血流信号显示率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组Ⅱ、Ⅲ级血流信号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结节内血流RI、PSV平均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合并发生的病例中,应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需对结节细致扫查,综合分析血流及回声情况,并辅助行穿刺活检,以获得明确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52例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分别进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增强CT诊断,分析对比三种方法诊断结果。结果51例患者中有57个病灶,病灶最大直径小于3cm;57个病灶中48个中-低分化癌动脉期明显增强,9个病灶高分化癌动脉期明显增强,高分化癌开始消退时间与中-低分化癌动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增强CT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6.92%(40/52)、90.38%(47/52)、82.69%(43/52),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增强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进行早期诊断,诊断率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心电图联合检测肌钙蛋白Ⅰ(cTnI)诊断胸部闭合伤合并心肌钝性伤的价值.方法对行肌钙蛋白Ⅰ检测并有心电图记录的78例胸部闭合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比较≥60岁年龄组与<59岁组cTnI变化的差异.结果78例患者中,cTnI升高24例,阳性率为29%.36例心电图异常的患者中,cTnI升高16例,阳性率为44%;42例心电图正常的患者中,cTnI升高8例,阳性率为19%,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年龄组cTnI升高平均值高于<59岁年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电图联合检测肌钙蛋白Ⅰ可有效诊断胸部闭合伤伴心肌钝性损伤.根据心电图变化检测肌钙蛋白Ⅰ既可提高阳性诊断率又可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