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围术期多途径给镇痛对上腹部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42例硬膜外腔阻滞择期胆囊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多途径镇痛组(M)、硬膜外镇痛组(E)和封照组(C)。在麻醉前、手术切皮后60min及术后第1、3、5天分别取血,检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1)、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胰岛素及血糖浓度,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结果:M组、E组和C组的ACTH和Col值均于手术60min时显著升高(P

  • 标签: 围手术期 给药途径 镇痛 上腹部手术 应激反应 硬膜外腔阻滞
  • 简介:目的:观察术前咪哒唑仑与地西泮用于硬膜外麻醉患者抑制手术应激的作用。方法:对57例在硬膜外腔麻醉下施行下腹部手术病人,根据术前的不同,随机分成两组:咪哒唑仑组(M组),术前30min肌注咪哒唑仑0.09mg/kg;地西泮组(D组),术前30min肌注地西泮0.16mg/kg。术前30min及术中第15min、30min、60min、90min、120min和150min各时点,分别记录两组的HR、MAP、BS(血糖)、SaO2(动脉血氧饱和度)和BC(血皮质醇)。结果:在手术前90min内,两组的HR、MAP、BS、BC有显著性差异(P<0.05),90min后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SaO2无论在术前或术中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与地西泮比较,咪哒唑仑对患者的应激反应抑制较强。

  • 标签: 硬膜外阻滞麻醉 术前药 咪哒唑仑 地西泮 手术应激
  • 简介:目的:模拟中国人氟化吸入麻醉诱导过程。方法:应用GasMan(R)Version2.1forWindows(TM)软件完成模拟。模拟参数设为:体重60kg;人体分为肺泡、血液、血流丰富组织(VRG)、肌肉和脂肪组织;每分肺泡通气量为4L,心输出量为5L,肺泡功能残气量为2.5L;吸入麻醉以半紧闭回路(回路容积为8L);模拟地氟烷、七氟烷、异氟烷和安氟烷在新鲜气体流量为3L/min,挥发罐输出浓度(FD)以6%地氟烷、2%七氟烷、1.15%异氟烷、1.68%安氟烷条件下麻醉吸入浓度(F1)和肺泡麻醉浓度(FA),计算FA/F1比值。模拟采用的血/气及组织/气分配系数分别取自文献报道的中国人和西方白种人的结果。数据采集时间为开启挥发罐后的1min、2min、3min、5min、10min、15min、25min、45min和75min。比较吸入麻醉的FA/F1升高速度在中国人和白种人之间的差异。结果:地氟烷FA/F1在45min之前为中国人低于白种人。对于七氟烷、异氟烷和安指烷,中国人的FA/F1在15min之后高于白种人。结论:吸入麻醉的分配系数是导致FA/F1在15min之前明显低于白种人,15min后逐渐趋于相同。而对于七氟烷、异氟烷和安氟烷来说,两个人种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中国人的肌肉/气分配系数较低。模拟结果提示在诱导开始15min之后,这三种麻醉在中国人的FA/F1明显高于白种人。

  • 标签: 吸入麻醉药 麻醉诱导 肺泡浓度升高速度 计算机模拟 地氟烷 七氟烷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给模式PCEA镇痛对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与副作用。方法:对86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纯PCEA组和含背景输注CPCEA组,于术后时分别给予0.25%布比卡因+咪唑安定(5mg/100ml)。结果:术后12h的VAS和PHS评定在PCEA组略高于CPCEA组,其余各时间点的镇痛效果、下肢肌力和循环功能无显著性差异;PCEA组的总用药量小,首次排气时间和硬膜外导管拔除时间较早,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下降,患者的满意度明显增加,但夜间睡眠质量较差,恶心呕吐发生率与CPCEA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胆囊切除术后采用PCEA或CPCEA硬膜外0.25%布比卡因镇痛,均安全有效,单纯PCEA的副作用较小。

  • 标签: 给药模式 硬膜外自控镇痛 胆囊切除术 布比卡因 咪唑安定 局麻药
  • 简介:目的:探讨温度对5种挥发性麻醉在30%脂肪乳中分配系数的影响。方法:采用注射器—锥形瓶二次顶空平衡法,利用气相色谱仪测定在17℃、21℃、25℃、29℃、33℃、37℃和41℃七个不同温度条件下,地氟醚、七氟醚、异氟醚、安氟醚和氟烷在30%脂肪乳中的分配系数。结果:5种挥发性麻醉在30%脂肪乳中的分配系数与温度之间均呈直线负相关(P<0.01);不同挥发性麻醉的温度系数与37℃条件下在30%脂肪乳中的分配系数呈直线相关(P<0.01)。结论:随着温度的升高,挥发性麻醉在30%脂肪乳中的分配系数逐渐下降;分配系数愈大的挥发性麻醉,温度对其分配系数变化的影响愈大。

  • 标签: 挥发性麻醉药 温度 脂肪乳 分配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