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声音”栏目长期关注的是当下的文学发展状况,但是当下文学的发展何曾离得开中国社会的发展呢?所以,在每一次的话题讨论的背后其实都包含着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只不过有时明显,有时隐晦罢了.最近,儿童的成长问题又被提了出来:儿童教育的公平性,儿童教育的科学性,还是,留守儿童教育的紧迫性等等.

  • 标签: 留守儿童教育 文学发展 关怀 “声音” 中国社会 社会问题
  • 简介:<正>今年是《扬州文学》20岁的生日,在此我们谨向她道一声:生日快乐!回忆这二十年,《扬州文学》走过的是一条艰辛之路,是一条可喜之路。最初的创刊就不一帆风顺。扬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从汉唐

  • 标签: 扬州文学 八十年代 道一 十年 历史文化积淀 叶文玲
  • 简介:一、大话文学的兴起与经典的消费化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文坛上出现了消费经典的浪潮: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被用作音响产品广告的开头曲;各种宗教偶像的人像被制作成商品在各个旅游经典廉价出售(甚至有印制在文化衫上),巨幅的《蒙娜丽莎》复制品被用作瓷砖与隐形眼镜广告挂在北京街头,《西游》被大话,《三国》被水煮,慈禧成了"同志"而且还有所谓"先进事迹报告会"。白毛女是一个具有洋学历的商界巾帼英雄并利用自己的商业机巧为父报仇等等。

  • 标签: 犬儒主义 意识形态 文学艺术 文学经典 实用主义 社会文化原因
  • 简介:历史学家有一把度量极严格的尺子,就是功利。功利是他审视评价一切人和事的终极准则。孰知人类社会除去经济兴衰、制度更替还有另一领域也在艰难地迈步,即人的心灵世界。历史学那双睿智而犀利的眼睛却不大关顾后者。正像今天,人们要看的是经济的潮涌携来多少财富,市场的开发开放获得多少利润,一张股票可以托起几座新兴的城市,如此等等,便足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现实世界。我这里所说的"历史学"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指代,不过我把那种唯功利的眼光,应该改称做历史主义,或许更为确切。在历史主义看来,文学不具备获取功利的手段,或根本不存在功利的目的。且常站在他的反面说三道四,碍手碍脚,文学既非哲学、经济学,又非什么经世治国之道,修齐治平,无一致用,于社会发展可有可无,唯盼它莫做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就是了。

  • 标签: 前进路 治国之道 经济兴衰 修齐治平 人类社会 经世
  • 简介:怀着欣喜的心情,本刊编辑部与"边疆文学奖励基金会"评出了第二届(1997年度)边疆文学奖。应该坦诚地告诉大家,为把这届奖尽量评得公平公正,编辑部商讨、权衡了许久,许久。由于作者和编者们的努力,1997年,我刊刊登了许多受读者欢迎的有一定思想份量和艺术质量的好作品,其中被全国性选刊选用的就有16篇;1997年,许多《边疆文学》的老作者给我们寄来了自己用心血凝出的稿件,尽管我们无法给这些作品都评奖,但他们对我们的厚爱不减;1997年,许多新作者在我刊破土而出,"小荷才露尖尖角"就崭露了自己的才气与实力……于是,尽管又增加了一

  • 标签: 边疆文学 作品 编辑部 作者 公平公正 小说
  • 简介:北朝骚体之作数量不多,但与南朝相比自有其特色。从题材上看,南朝主要描写风花雪月,表现出贵族化的情趣,北朝骚体则多为怀才不遇、悼怀古人等传统题材;从风格上看,南朝骚体刻意追求语言形式的华艳精工、音韵和谐,北朝骚体则越两晋而直承汉魏,保持着一种古拙自然、不加雕饰的文学风格。北朝骚体的主要倾向是效法汉魏旧制,只有袁翻的《思归赋》表现出一种对南朝作品,尤其是鲍照、江淹赋作的有意摹仿,并在艺术上已接近南朝骚体的风格。

  • 标签: 北朝 骚体文学 题材风格
  • 简介:虽然被冠于"迎接建党90周年特选作品"之名,但第3期《人民文学》的头条《武昌城》(方方,长篇)显然无意为如此重大的纪念活动增砖添瓦,而是着眼于勾画一段几被淹没的历史及那些普通人的命运。小说由《上·攻城篇》和《下·守城篇》构成,叙写的是1926年北伐军与北洋军在武汉激战后一场长达四十余天的"生死围城"。《攻城篇》以无可奈何才追随革命的学生罗以

  • 标签: 小说 文学 武昌城 北洋军 方方 北伐军
  • 简介:似乎,每个地方的马铃薯的味道都是不一样的。它在什么地方生长,就和那个地方的气息融到了一起,然后变异,因而马铃薯的品种之多,让植物学家们为之挠头。马铃薯的名字太丰富了,好像还没有一个农作物有如此复杂的"笔名"。山东叫地蛋,云贵称洋芋,广西叫番鬼慈薯,山西叫山药蛋,安徽又叫地瓜,东北各省多称土

  • 标签: 马铃薯 山药蛋派 农作物 西海固 赵树理 小说
  • 简介:1937年的某一天,斯大林召见时任苏联作家协会总书记的法捷耶夫(《青年近卫军》作者),进一步指出:在作家协会和法捷耶夫身边,潜伏着外国大间谍。斯大林说:"第一,你最亲密的朋友巴甫连科便是大间谍;第二,你心里清楚,爱伦堡是国际间谍;第三,难道你不知道阿·托尔斯泰是英国间谍?"法捷耶夫不知所措,表情震惊,但仍旧保持了一种可以理解的谦卑姿态。

  • 标签: 斯大林时代 作家 文学家 苏联 马雅可夫斯基 高尔基
  • 简介:故事就是文学的命题显然不能成立,而大量以复述“现实”为终极目标的作品大行其道,还被认为是文学中最动人的样式——也就是说,同一个命题反之又可以成立。我从这句话判断此人在某种意义上和我有着同样的忧虑。忧虑还好,关键在于我想表达的也是有着忧虑色彩的疑问。每个人的多样理解衍生出了一个有意思的说法——“故事可以使我们不枉此生”。的确如此,因为被记述而有了现实的痕迹,你可以肯定地说,它曾发生。

  • 标签: 文学 忧虑 命题 故事
  • 简介:金坚范任顾问、赵遐秋主编的《文学“台独”批判》一书近日由台海出版社推出。该书分上下卷,收入海峡两岸文学界和文化、教育界专家学者有关批判“文学台独”的文章90篇。

  • 标签: “台独” 文学界 出版社 批判 海峡两岸 文学台独
  • 简介:比起文学,他对音乐的感情更深。成家之前,他大概每天要听十几张专辑,黑胶收藏达到过三千余张的峰值。他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开始小说创作的——音乐作为一块背景板被他的妻子愤怒地称为污染源。除了传统的古典音乐、昆曲以及一部分港台流行,妻子对他听的唱片通常只有两个字的评价——噪音。

  • 标签: 文学主张 古典音乐 小说创作 污染源 妻子
  • 简介:知识与人格南帆在《天涯》1998年第四期上撰文指出,人格问题并非知识阶层的独有问题。他认为,人文知识分子的意义在于,通过专业学科的研究为特定的民族积累思想与理论资源。他们的学识通常仅仅为同行所知晓,他们的贡献只能显现于狭窄的学科框架之内,与种种既有的...

  • 标签: 中国文学 文学史 批评信 短篇小说 中国当代文学 文学杂志
  • 简介:9月25日,是鲁迅先生诞辰120周年,也是本刊这一期的出版日,我们特发表段登捷先生的《孔乙己》电影文学剧本,以示纪念。第一章江南水乡,夕阳西下,秋色如画,一片寂静。画外音:18世纪60年代。英帝国主义的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但鸦片战争的稍烟已散;太平天国的义军也曾在南京建立了天朝,但曾国藩的湘军,把义军消灭了。一切又恢复了平静,中国人又回到了

  • 标签: 孔乙己 鲁四老爷 咸亨酒店 电影文学剧本 陈士成 举人
  • 简介:原《宁波文艺》负责人赵林泉的不幸病逝勾起我绵绵的追思,脑海中反反复复萦回着赵老师的形象,耳畔仿佛又响起了他那不紧不慢带着浓厚山东口音的宁波话……赵老师是改变我命运的人,如果没有他,我的人生可能会是另外一个样子。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市文联和市文化馆是两块牌子一个班子,赵老师是文联唯一的专职干部,又是文化馆唯一的创作辅导老师,当初受赵老师

  • 标签: 辅导老师 五六十年代 文化馆 文学 宁波 创作
  • 简介:我1950年出生在新疆乌鲁木齐。小时候,我喜欢听故事,也特别爱看书,这主要是受家庭的影响,我母亲当时是乌鲁木齐市第二女子中学(是为少数民族女子办的学校)的老师。我父亲也是老师,他是新疆实验中学的第二任校长。当时,我家里有一些维吾尔文藏书,有维吾尔族传统的经典之作,也有苏联作家的翻译作品,家里的这些藏书基本都被我读完了。阅读使我爱上了文学

  • 标签: 文学故事 乌鲁木齐市 女子中学 1950年 少数民族 维吾尔文
  • 简介:英国作家E·M·福斯特有一次说过他曾设想在《印度之旅》这部书的中部应该有一个“洞”,诗人西穆斯·希内认为在一首诗中也恰好如此,“它将在这些诗作中的中央敞开,以引导读者深入,超越。”当然,问题还在于怎样设置或形成这个“洞”,并对它进行怎样的理解。1991年3月,在北大的“中国现代诗的命运和前景”座谈会上,当人们对诗的当下处境纷纷表示忧虑时,我说到“我现在对‘晚年’感兴趣,想对它进行一些研究。”一些人笑了起来,大概是因为我所说的和会议主题不太协调吧,或是因为那时我才三十来岁,还远远没有到了谈论这类话题的时候。但我知道,这样一个“晚年”其实也就是福斯特和希内所设想的那种

  • 标签: 晚年 福斯特 诺贝尔文学奖 作家 中国现代诗 设想
  • 简介:这是一个文学革新的时代张英:你现在越来越重视故事的完整了,在以前的《古典爱情》、《四月三日下午》、《河边的错误》等小说中,作品中的故事都不是很完整。你现在这种选择是基于哪些考虑?余华:我现在的出发点是故事可以支撑作者把一本书写得更厚一点,这是很重要的。写短篇故事可能还不重要,中篇你就得考虑一下了,长篇对故事的要求就更重要了。因为短篇不考虑故事是由于它的阅读性质:非常快就读完了,作者也能够非常快地就写完了。作为一个长篇,作者需要不断地写下去,

  • 标签: 余华 文学作品 作家 写作方式 小说 中国文学
  • 简介:我出生于一九六八年一月,一九八三年十月当的兵。老家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大石头乡,是沂蒙山区的一条山沟沟。那时少年意气,当兵的理想很单纯,就是离开老家那片山沟,就是走得越远越好,要走出山东,要到大城市去。记得是中秋刚过的一个傍晚,坐上大巴,呼噜呼噜,大概不到半夜,车一下停住了,当时就一愣,怎么现在就停住了?!

  • 标签: 文学启蒙 军营 沂蒙山区 山东省 日照市 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