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arteryembolization,UAE)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47例症状性子宫肌瘤的患者行子宫动脉造影,并以Embosphere微粒为主的栓塞材料对主要是双侧子宫动脉进行栓塞治疗的疗效。结果术后3、6、12个月复查,肌瘤体积分别较前缩小33%、51%和65%;术后腹痛及盆腔压迫症状缓解、月经增多症状明显改善;术后患者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浓度由术前的(75.1±10.3)g/L恢复至(103.7±11.5)g/L,手术前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子宫肌瘤采取经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疗效确切、创伤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的微创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痛人工流产术静脉复合麻醉临床用药的临床效果。方法:以随机采样的方式,抽取于我院行无痛人工术的患者 90例作为实验对象,时间介于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6月。对其运用盲选法进行分组——对照组( n=45,采取丙泊酚麻醉干预)和观察组( n=45,采取丙泊酚 -舒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干预)。对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术后苏醒时间、麻醉诱导时间、术后出血时间等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麻醉诱导时间、术后出血时间在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无痛人工流产术实施中,运用静脉复合麻醉干预,镇痛效果较好,且患者麻醉诱导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术后出血时间均相对较短,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病毒性脑膜炎合并症状性癫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科室收治的32例病毒性脑膜炎合并症状性癫痫患者,将其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平均分成常规护理组与综合护理组各16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常规护理组的有效率为81.3%,综合护理组为93.8%,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7.5%,综合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病毒性脑膜炎合并症状性癫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与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术后感染临床治疗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127例骨科术后感染患者,结合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病原菌类型、耐药性及抗生素骨水泥使用情况。结果127例骨科术后感染患者中术中异物植入占比71.65%;检出病原菌14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比66.90%,革兰阴性菌32.39%,真菌0.70%;药敏结果显示大多数常用药物耐药性较高;抗生素骨水泥植入治疗关节感染中万古霉素骨水泥的应用比例为45.83%。结论骨科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异物植入、吸烟饮酒、慢性疾病,抗生素骨水泥治疗关节感染应用广泛,细菌培养可作为诊断患者术后感染的参照依据,医护人员需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由体位分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1月到2018年4月于本院接受分娩的130例产妇作为调查对象,将其随机纳入实验组与常规组(n=75)。常规组传统体位分娩,实验组实施自由体位分娩,比较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及产程时间。结果实验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为86.67%,数值比较显著高于常规组产妇自然分娩率60%,组间差值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产妇相比,实验组产妇的产程时间相对较短,数值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由体位分娩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有助于提升产妇的自然分娩率,缩短产妇的产程时间,建议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甲状腺癌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2015年6月—2015年10月在我院进行甲状腺癌治疗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统计结果显示,30例患者中,男患者8名,女患者22名,男女发病比约为13,存在明显差异值,有统计学意义。平均发病年龄为46岁。肿瘤组织分类中,以分化型甲状腺癌为主,约占18例,其中,乳头状癌占15例。手术方式主要采取患侧腺叶加颊部切除术。甲状腺全切除组与甲状腺非全切除组相比,手术并发症较高,有显著差异。颈部淋巴结处理依据术前针吸穿刺活检、术中所见和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决定是否进行淋巴结清扫术,一般不做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研究表明,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甲状腺癌患者的预后,包括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病理分期等。结论该组甲状腺癌以分化性甲状癌为主,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手术方式应根据病变性质、肿瘤的分期及病人全身情况而采取个体化方案。而专业化培训、细致操作、规范化手术过程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必要时进行放射碘治疗,可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临床效果,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接受中医内科疗法,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00%(47/5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00%(40/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1/50),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5/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偏头痛患者采用中医内科治疗,能够大大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情况,并探讨具体诱发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0例感染肺炎克雷伯菌患者,收集其血液、尿液或脓性分泌物等标本,开展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对全部患者感染部位和科室分布结果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医院感染分布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其中上呼吸道47例,占比为23.50%,下呼吸道46例,占比为23.00%;医院感染分布科室主要为儿科,妇科,产科室,占比分别为31.50%、20.50%和15.50%。结论医院感染肺炎克雷伯菌与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关系密切,医护人员应充分了解感染分布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易感人群,进而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高血压患者82例临床治疗分析。方法以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82例高血压患者为对象,电脑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给予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进行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本次研究的82例患者,13例为Ⅰ级高血压,占15.85%,51例为Ⅱ级高血压,占62.20%,18例为Ⅲ级高血压,占21.95%。经1个月的治疗,对比患者血压水平,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不良反应情况,研究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次研究中,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1%,低于对照组的19.51%(P<0.05),老年高血压,在分析临床特点的基础上,给予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治疗,疗效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临床检验中对尿液潜血检查的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7月至2016年9月间本院收治的104例尿液潜血检验者进行本组研究,分别分成参考组与实验组各52例,参考组选择尿液分析仪进行检验,实验组选择显微镜进行检验,比较两组的检验结果。结果经检验后,参考组的阳性率是71.15%(37/52),阴性率是28.85%(15/52);实验组的阳性率是75.00%(39/52),阴性率是25.00%(13/52),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对于尿液潜血的临床检验,采用尿液分析仪与显微镜检验皆具有一定效果,但其有着不同的优劣势,因此可以选择将两种结合检验的方法以提高检验的准确率,减少误差。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增加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治疗效果并预防出现各种并发症,分析和研究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拉氧头孢治疗的价值。方法按随机原则将80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病例分为2组,治疗组(n=40),用拉氧头孢40-80mg/(kg/d),静脉滴注1次/12h,疗程5~14d,对照组(n=40),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包括用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及头孢他啶),50~100mg/(kg/d),静脉滴注,疗程5~14d,比较2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住院天数及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症状消退时间、住院天数2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者在综合治疗措施基础上辅以拉氧头孢治疗,能够增加治疗总有效率,短时间内控制临床症状和体征,减轻患儿痛苦,效果明显,值得推荐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疑似患有丙型肝炎的患者,通过在本院进行相关的检验技术以后,对该技术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在本院(2016.4.1-2018.4.1)期间,随机挑选200例疑似患有丙型肝炎的患者,对患者的HCV抗体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查结果,将自愿者分为HCV抗体阳性组和HCV抗体阴性组,分析其各项生化指标。结果通过对丙型肝炎患者进行临床检验以后,可以发现,检查结果为HCV抗体阳性的自愿者的各项生活指标,均要低于检查结果为HCV抗体阴性的自愿者(P<0.05)。结论针对疑似患有丙型肝炎的患者,需给予对应临床检验,以帮助该部分患者尽快得到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