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将小剂量纳络酮与芬太尼并用于术后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CIA),观察其降低芬太尼副反应的效果,并探讨适宜的钠洛酮配伍剂量。方法:选择全身麻醉腹腔手术病人238例,ASAⅠ-Ⅲ级,随机分成三组施行芬太尼静脉术后镇痛。A组采用芬太尼10—20μg/kg+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至100ml;B组采用A组配方再加入纳络酮5μg/kg;C组采用A组配方再加入纳络酮10μg/kg。定时评定和记录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芬太尼用量、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结果:三组芬太尼用量无显着性差异,B、C两组纳络酮泵速分别为0.01±0.12μg/(kg·h)和0.30±0.19μg/(kg·h)(P〈0.01)。B、C两组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发生率均低于A组。三组24h内的VAS评分相似(P〈0.01)。结论:纳络酮0.10—0.30μg/(kg·h)与芬太尼配伍用于术后镇痛,镇痛质量仍可保证,阿片类副反应发生率可降低。
简介:目的:为克服剖宫产术后应用吗啡硬膜外腔镇痛的副作用,采用肌注不同剂量纳洛酮方法,凝寻找既不影响吗啡镇痛效果,又能减少吗啡副作用的最适宜纳洛酮剂量。方法:选择临产妇400例,经L2~3硬膜外腔穿刺置管麻醉施行剖宫产手术,于开腹时往硬膜外腔注入吗啡3.3mg,随后将病人随机分为A、B、C和D四组,每组100例,于硬膜外注入吗啡lh后分别肌注纳洛酮0.1mg、0.2mg、0.3mg和生理盛水。术后观察病人48h,比较其副作用与镇痛效果。结果:C组镇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其它三组(P<0.05),镇痛优良率也低于其它三组(P<0.05)。A组、B组和D组的镇痛效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B组和C组未见瘙痒、嗜睡、尿潴留及呼吸抑制副作用;A组和D组的副作用发生例数较多,以D组属最多。B组和C组恶心呕吐例数较A组和D组为少。结论:剖宫产术后应用硬膜外腔吗啡3.3mg镇痛lh后肌注纳洛酮0.2mg,可有效拮抗吗啡的副作用。而对其镇痛效应无明显影响,认为两者的配伍剂量是适宜的。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腹腔镜手术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三组。麻醉方法:A组为气管插管全麻、B组为硬膜外麻醉、C组为气管插管全麻加硬膜外麻醉,比较三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结果:240例患者中,A、B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术后不适症状明显低于其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气管插管全麻加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效果稳定,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能显著提高手术的麻醉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观察和评价不同剂量瑞芬太尼用於静吸复合全麻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75名择期脊柱手术患者,分为芬太尼组(F组,对照组)和瑞芬太尼R1组及R2组.全麻诱导采用咪达唑仑0.04mg/kg、依托咪酯0.3mg/ks、维库溴铵0.1mg/kg和芬太尼2μg/kg,气管内快速插管.麻醉维持均吸入66%N2O—33%O2及0.6%-L2%异氟烷(0.5—1.2MAC),同时在丙泊酚2mg/(kg·h)泵注中,F组加用芬太尼1μg/(kg·h),R1组加用瑞芬太尼5μg/(kg·h),R2组加用瑞芬太尼10μg/(kg·h).分别观察诱导前、切皮前、切皮后、内固定、减压、停静脉药泵注6个时点的血压、心率、MAC、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呼唤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潮气量、频率和呼气末CO2分压;拔管后即刻、15min、30min的意识状态(OAAS)和疼痛VAS评分;苏醒期间寒战、肌颤、恶心、呕吐及躁动等不良反应。结果:与芬太尼组比较,瑞芬太尼的起效、清除、呼吸和意识恢复的情况优於芬太尼组,镇痛效果不弱于芬太尼,安全性与芬太尼相似.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的作用效果也不同。结论:瑞芬太尼是一种适合用于持续输注的新型阿片类镇痛药,可用于脊柱手术的静吸复合全麻中。
简介: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人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62~78岁拟行前列腺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CEA)组和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每组20例。观察各组起效时间、阻滞平面、缜痛和肌松效果、局麻药和静脉辅助药用量及用药后1h内MAP、HR、RR、SpO2的变化。术后随访48h观察有无头痛、恶心、呕吐、腰痛等副作用。结果:CSEA组比CEA组麻醉起效快、镇痛及肌松效果好、辅助局麻药和静脉麻醉药用量少(P<0.01和P<0.05);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随访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SEA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老年人手术的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