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计算机三维塑形钛金属板在颅骨缺损修复治疗中的使用方法以及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到2015年7月颅骨缺损患者资料20例,20例患者全部在颅骨缺损60天到180天之内实施颅骨缺损修复手术,修补材料全部使用钛网,手术之前通过螺旋CT进行薄层扫描,使用计算机实施颅骨三维重建,获得和患者头颅逼真的三维模型,之后对患者缺损部位设计完全吻合的修复体。结果20例患者手术之后切口全部一期愈合,切口局部没有出现红肿现象,外观无畸形,患者头颅对称,治疗效果良好。结论针对颅骨缺损患者手术中采取计算机三维塑形钛金属板进行修复,吻合精度相对比较高,手术时间段,手术操作简单,手术过程中不需要塑形,手术之后固定稳固,外观形态理想,比较符合美容和生理机能要求,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侧块螺钉固定结合颈全椎板减压手术在颈脊髓损伤临床效果,分析疗效不佳原因,为改进手术方式,提高手术疗效提供更有效的措施;方法我院从2008年9月到2011年12月收治大量有明显的颈脊髓损伤患者,排除后路椎管内骨性占位、先天发育性椎管狭窄及退变性椎管狭窄患者,共收集16例患者,MRI诊断脊髓损伤2个节段3例(C6-C71例,C4-C52例),3个节段9例(C5-C75例,C2-C42例,C4-C62例),4个节段4例(C2-C52例,C3-C62例),椎间盘损伤变性12例,椎间盘轻度突出4例。X线及CT诊断合并椎体轻度压缩性骨折3例,棘突及关节突骨折8例,C5滑脱后经过颅骨牵引复位2例,无骨折脱位3例。所以病例均采用后路侧块螺钉固定结合颈全椎板减压治疗,根据临床资料及家庭回访结果,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的ASIA分级改变及JOA评定。结果16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0-48月,16例患者ASIA分级术前A级9例,B级4例,C级3例,末次家庭随访时A级恢复至B级1例,无效8例,B级恢复至C级1例,无效3例,C级恢复至D级2例,无效1例,术前JOA评分2-8分,平均4.3分,末次随访2—11分,平均5分,术前与末次相比,JOA总体平均改善率13.6%。结论侧块螺钉结合全椎板减压治疗颈脊髓损伤总结疗效不佳原因主要与后路减压范围不够、手术时机把握、术后瘢痕形成等有关,对于此类患者需要术前充分评估病情,术中需要充分减压,加强患者颈椎稳定性、防止脊髓二次损伤是提高颈脊髓损伤疗效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膝关节盘状半月板分型及损伤的MRI诊断表现分析。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60例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MRI诊断,并对其表现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对盘状半月板行分型对照处理。结果本组60例盘状半月板分型情况板型34例,楔形20例,肥角型6例。且本组60例患者中48例患者合并有半月板变性或撕裂现象,占80.0%。冠状位MRI上半月板横径最小值和胫骨平台横颈最大值的比值大于20%,矢状位连续3层或3层以上盘状半月板前后角连接可见蝴蝶结样改变。结论盘状半月板通常以外侧半月板为主,且多伴有半月板变性或撕裂现象。采用MRI冠状位、矢状位诊断可提高盘状半月板及变性、撕裂等的诊断准确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睑缘炎采用典必殊眼膏与睑板腺按摩联合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眼睑缘炎患者,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眼,对照组患者采用氧氟沙星眼膏及滴托百士眼药水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典必殊眼膏联合睑板腺按摩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78.00%)显著高于对照组(4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症状评分、复发率、不良反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睑缘炎患者采用典必殊眼膏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MIPO)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以2015年5月11日至2016年10月21日来我院接受救治的60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30例,应用MIPO治疗)、对照组(30例,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研究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疗效、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伤口愈合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79.24±14.78)min、伤口愈合时间(71.24±2.23)d相比对照组(119.65±10.61)min、(89.24±5.47)d明显更少,切口长度(4.12±0.78)cm相比对照组(12.30±3.25)cm明显更小,P<0.05;实验组患者优良率(93.33%)相比对照组(73.33%)明显更高,P<0.05。结论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效果明显,伤口愈合时间更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幼兔骺板损伤后骨桥形成过程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为治疗儿童骺板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4周龄实验用大白兔20只,用直径4.5mm的克氏针制作右侧股骨远端骺板中央型骺板损伤模型,左侧作为正常对照侧;将幼兔随机分成五组,每组4只,分别于术后第3天、1周、2周、4周、8周处死,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骺板损伤区组织和正常对照侧组织中bFGF和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FGF在实验侧骺板损伤区组织中呈阳性表达,第4周达到高峰,第8周阳性率降低,与正常对照侧比较,在术后第3天、1周、2周、4周及第8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在实验侧骺板损伤区及邻近组织均有阳性表达,第2周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与正常对照侧比较,术后第3天、1周、2周及第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幼兔骺板损伤后骨桥形成过程中bFGF和VEGF都呈较高水平的表达,提示bFGF和VEGF与骺板损伤后骨桥形成密切相关,是促进骨桥形成的重要细胞因子。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空心钉与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治疗移位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56例移位股骨颈骨折分别采用空心钉(空心钉组30例)及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钢板组26例)内固定治疗,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钢板组并发症发生率3.85%,空心钉组23.33%。结论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治疗移位股骨颈骨折较空心钉,功能恢复好,固定牢靠,并发症少。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跗骨窦切口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40例本院自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收治的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跗骨窦切口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分析治疗有效率,同时对比手术前后患者跟骨解剖学形态变化、疼痛程度。结果治疗后,优28例、良6例、可4例、差2例,治疗有效率95%(38/40);术后跟骨解剖学形态变化明显优于术前(P<0.05);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术前(P<0.05)。结论在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跗骨窦切口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治疗效果显著,既可改善患者跟骨解剖学形态变化情况,又可降低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使用切开复位跟骨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40例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非手术手法复位治疗和切开复位跟骨板内固定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使用切开复位跟骨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能够明显提升治疗效果,有着较高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皮质剥脱术联合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长骨骨不连的临床效果,为四肢长骨骨不连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四肢长骨骨不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用骨皮质剥脱术联合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治疗前的关节活动度、肌力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44.9±14.6)°,(40.5±9.9)分,(39.5±12.6)分;患者治疗后的关节活动度、肌力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150.9±19.5)°,(79.0±12.2)分,(81.1±15.5)分,治疗后患者的关节活动度较治疗前明显增大,肌力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骨皮质剥脱术联合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长骨骨不连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以60例膝关节半月板周缘性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对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采用磁共振成像的临床效果以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膝关节半月板周缘性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方案的不同将所有受试患者分为两组,首先60例受试患者仅接受磁共振成像诊断,为试验组;之后60例受试患者在接受磁共振成像诊断后均接受膝关节镜诊断,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诊断方式的诊断效果以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诊断结束后,仅接受磁共振成像诊断的试验组患者的临床诊断率为98.33%,而采用磁共振成像诊断以及膝关节镜诊断的对照组患者的诊断率为100.0%,P>0.05,两组诊断方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价值。且在诊断膝关节半月板周缘性脱位情况中,脱位指数在0.50%以上、0.25%以下以及0.25%<脱位指数≤0.50%的诊断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价值。结论对膝关节半月板周缘性脱位患者采用磁共振成像进行诊断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应用全椎板切除术治疗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对50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50例年龄均≥60岁,病程5个月~8年,全椎板切除术后均获得2~3年的随访,通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来评价疗效。结果50例中优者29例(58%),良者17例(34%),中者3例(6%),差者1例(2%),手术的优良率为92%。术后随访未见不稳、邻近椎间退变、椎间隙感染、椎间盘复发等并发症出现。结论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应用全椎板切除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减压效果,对单、双节段的病变均具有确切的疗效,且安全性也值得信赖,临床应用价值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尾翼”锁扣带袢钛板内固定治疗NeerII型锁骨肩峰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6月—2016年6月我科18例使用“双尾翼”锁扣带袢钛板治疗NeerII型锁骨肩峰端骨折的患者,术前术后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评定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时间9-1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复查X线片均未见再次骨折发生及内固定失效,终末随访时,Constant-Murley评分85~97分,平均93.2分;平均前屈上举160°,平均外旋(外展)75°。总体优良率为88.9%(16/18)。结论“双尾翼”锁扣带袢钛板内固定治疗NeerII型锁骨肩峰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满意,并发症较少,不需二次手术拔除内固定,临床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