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丝绸古今谈(二) 锦绣成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正>追溯古代蚕丝渊源,从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所见的蚕纹及殷墟所见玉蚕、甲骨卜辞中的“蚕”“桑”二字到一系列生动的民间传说,如“伏羲化蚕”“嫘祖教民养蚕取丝”“马头娘化蚕”等,可探知中国丝绸何以能作为东方古文明最早流传世界的原因.四川古称“蜀”.甲骨文中有“蜀”,乃蠋(野蚕)之象形.《说文》释“蜀,葵中蚕也”.《尔雅音义》释葵即桑.古蜀族部落首领称为蚕丛,大概是古四川蚕桑盛于世,其地遂称蜀或蚕丛国,其主“穿青衣劝农桑”遂称为蚕丛吧.《华阳国志》载夏禹王在会稽受各路诸侯朝拜时,巴和蜀的首领所带去的礼品就是玉帛.那时,丝织品非常珍贵.西周青铜器曶鼎上的铭文记载了一匹马一束丝就可换得五个奴隶.周代已设立了“典丝官”,专门对丝织品的质检、储存、发放等行使职责.战国丝绸名品是“齐纨鲁缟’,真“冠带衣履天下”.汉时,丝织品的加工已长足发展.其品类有纨、绮、缣、绨、紬、缦、綮、素、练、绫、绢、縠、缟、罗、锦、纱、绣等.尤其是蜀锦的生产已达很高水平,为当时丝织品之冠.《诗经》郑笺“贝锦”.以为“女工之集彩色以成锦文”.刘
作者 赖武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今日四川》 1996年3期
出版日期 1996年03月13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