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素质教育的宗旨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受到最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最终形成有利于学生个体潜能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同一教育措施影响下,学生在学习成绩和道德品质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异.依据学生学业成绩和品德达成的状况,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把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3种.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中等生的身上,认为中等生是学生中的大多数,一项教育指标,中等生达到了,优等生和后进生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本无可厚非,但从现代教育最优化和因材施教的角度看,这种教学方式没有充分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也没有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最优化的发展.其结果,智慧水平高、成绩好的优等生由于不能以更快的速度前进,求知欲得不到满足;智力水平低、成绩差的学生往往达不到教学要求,且屡遭失败而失去学习的信心.
出版日期
2002年09月19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