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这段时间,身处重庆的我,总“有朋自远方来”。时值炎夏。所以,无一例外,来者总会戏谑“这是对重庆的真爱”。于是,火锅、小面、解放碑、朝天门、洪崖洞、轻轨、桥梁……凡此种种,成了我招待“自远方来”的朋友的绝对标配。反反复复。在重庆土著面前,我只能操一口自认够得上以假乱真的重庆话,说“我也是从外省到重庆来的”。只是,早已习惯甚至是在远居故乡的父母兄弟姐妹面前聊我当下所处的这座城市时,自然而然使用“我们重庆”这样的表达。日久生情?或许这不是完整答案。考学选择走进这座城市时,对重庆的感性认识还完全停留在从书本来的知识上,无非是红岩村、渣滓洞、白公馆、解放碑、朝天门,还有诸如“长江”“嘉陵江”“山城”这些元素。四年后择业,却依旧让最初的选择延续——那时,我对重庆这座城市已有了理性认知。
出版日期
2018年07月17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