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白芍行情回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1993~1995年有一些看好白芍的人开始收购囤积,有的从国库中低价买来,1995年产新时,亳州某集团公司所属新建的制药厂尚未正式开始生产,在行家提议下收购囤积了500多吨白芍,成本价8~9元(公斤价,下同),有力地推动了其价格上扬,1~3级统货升至10元左右,在主产地起到了领头羊作用。1996年上半年白芍价格节节上升,信息界无不看好白芍。浙江的药商同样认为白芍的辉煌期要来了,二季度生晒的不刮皮的小白芍(浙江代赤芍用)从3.5元升至9.6元,被亳州人拉走,售价16元,白芍形势一片大好。这一年的采挖季节提前,6月份就有很多药商跑到次产地去收鲜货,价格高促使芍农把很多在地多年不挖的药材也都挖出来了,亳州起土时间晚,产新前陈库存销售一空。而实际1996年白芍是产大于销的,待1997年4月份价格开始下滑,直至产新前的7月跃至1~3级统货9~10元,这是第一次价格涨落。不少人亏本出售了,但还有更多的囤货者没能卖出,亳州在产新前的库存量在2500吨左右,这些货成本高,在以后3~4年内亏本卖出,损失上千万。1997年,5周年的白芍已在1%以下,大多起土的是4周年的,还有一部分3周年的,当年的统货收购价在9~10元,这年的产量最少,大约可满足年销量的2/3。由于上年高价收药商大多认为白芍生产周期长,以后还是要涨价的,没有和农民争夺市场。1998年春节后,白芍价格上扬,3月份已升至13元左右,浙江和亳州的部分药商仍有收进,价升至14元左右,本来二季度价还要上升,但大户陈白芍拉到亳州抛货,价格又很快回落,至产新时跃至7~8元,这是第二次起落。1998年亳州遭受罕见的洪涝灾害,很多白芍受掩根腐烂,故一些不足年份的药材也不得不起土,这一年的产量大于1997年。此时存白芍的人在亳州炒白
作者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中医药信息月报》 2003年4期
出版日期 2003年04月14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