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骨折创面的院内污染和感染及护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目的观察开放性骨折创面的院内污染情况和感染常见细菌种类,探讨有效预防创口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6例病人39处开放性骨折创面在入院时、清创前后及术后6例感染创口用棉拭子取材,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找到创面新增细菌种类.并对感染菌株进行药敏试验;详细记录病人的治疗过程,分析造成污染和感染因素。结果本组病人人院时创面污染的细菌有11种,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69.62%)和革兰阳性杆菌(20.25%),革兰阴性细菌污染较少(10.13%);与入院时比较,清创前有14个创口创面有9种新增细菌出现,主要为人体体表的革兰阳性细菌如表皮葡萄球菌和医院内常见菌株如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表明病人创口在入院后至清创前这段时间内有新的污染,清创前新增污染细菌主要出现在从入院到清创开始之间时间较长(超过3h)的创面上;清创后有5处创口查出细菌,主要为革兰阴性细菌;6例术后感染创口中有4例的致病菌是革兰阴性杆菌,均为条件致病菌,并对p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并且这4例病人的创口感染菌与入院时同一创面组织内检出的细菌不一致,表明为院内感染。结论院内污染主要发生在入院至清创前,此阶段应为护理预防的重点。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中华国际护理杂志》 2004年9期
出版日期 2004年09月19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