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要自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vanBeethoven,1770-1827)开浪漫主义(Romantic)之先河之后,在欧洲以及世界各地掀起了一股“民族风”的潮流,并且风靡一时,它就是我们所说的“民族乐派”。“民族乐派”这一词最先出现于19世纪中叶以后的欧洲,在音乐界相当盛行。指的是一批善于采取本国民间素材、民族民间音乐来作曲的音乐家,这些音乐家同时与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文化相联系,大多数人都具有浓烈的民族战斗意识,很多都参与了本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斗争。他们所写的音乐大多都来自于本民族的民间曲调,比如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F.Chopin,1810—1849)的波兰舞曲、玛祖卡,弗朗茨·李斯特(FranzLiszt,1811—1886)的匈牙利狂想曲等等,都是民族乐派中的代表作,而本文将从俄罗斯民族乐派之父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格林卡(MikhailGlinka1804-1857)的钢琴变奏曲《夜莺》来探讨相关写作背景以及演奏法上面的一些变化。
出版日期
2018年07月17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