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要 :将红色文化引入精神文明建设中,对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促进素质教育提升和健康三观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应用过程中哟注重红色文化核心的要素就是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创新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彰显社会主义正能量。
关键词: 红色文化 ; 精神文明建设 ;应用 ;重要性 ;路径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为红色文化的起源奠定了基础。从此,中国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曙光。 1927年 10月份,毛主席率领起义部队抵达井冈山,建立了首个红色革命根据地。在井冈山,红军与当地人民建立了血浓于水的亲情,红色文化便在此基础上孕育而生。“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更是代表了红军的良好形象。此后,红色文化的内涵不断延拓,“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北大荒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极大丰富了红色文化的内涵,红色文化的发展日趋壮大。
1 红色文化的内容研究
1.1红色文化简介
红色文化不是空洞的理论内容,它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统一。面对国名党反动派对我党的疯狂迫害以及当时残酷的斗争现状,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出政权”的重要理论。从此,中国共产党逐步拥有了自己指挥的独立武装。当时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紧密联系,苏联的革命力量称为“红军”。因此,我们的部队也称之为“红军”。文化是重要的精神载体。在红军的建设中,红色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红色文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设中,针对旧军阀中存在的种种不合理现象。毛泽东提出了新军的治军策略。首先,树立了官兵平等的概念。军官不能以权谋私,接受士兵监督。这一变化,极大得到了广大战士的拥护,使广大红军战士有了强烈归属感。“人心齐,泰山移”。其次,我党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设中,与井冈山人民群众建立了血浓于水的革命亲情,为日后的根据地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从此,红色文化的雏形悄然形成。并在日后的岁月中,逐步发展,逐步充实。
面对复杂的斗争形势,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长征。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穿过大草地。这一系列的行动极大考验了广大红军官兵的忍耐力。中央红军由长征前的六万人骤减到最后的不足一万人。但是,红军战士展现出的视死如归,坚韧不拔的大无畏精神为红色文化的铸就抒写出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日后的抗日战争中,红军虽然改编为八路军,但是依然挑起了抵抗日本侵略者的重担。中国共产党以非凡的勇气与强大实际的行动带领全国人民一道,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红军长征与抗日战争的胜利证明了红军是一支打不垮的坚强队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文化的形成是漫长艰辛的,是需要时间进行考验的。良好的文化氛围一旦形成,将反过来对现实有良好的反哺作用。面对黑龙江垦区的荒凉,部队战士在这里挥洒汗水,辛勤劳动,将有名的“北大荒”转变称为了著名的“北大仓”,为我国粮食供给提供了有力保障。继承和发扬了解放军光荣传统和“南泥湾精神”的解放军战士,用自己的汗水,实现了黑龙江垦区的大变革、大发展。文化的发展只有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势,才能获得良好的生命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文化的发展必须具有强大的包容性,才能永存生机。封闭僵化的文化必然会受到历史的唾弃。北大荒发展过程中体现出的精神文化极大的促进了红色文化的发展。和平年代没有硝烟,红色文化如何发展,“北大荒精神”做出了良好表率。“两弹一星”的发展更像是中国科技发展的两万五千里长征。面对欧美的嘲讽,中国的科学家们没有受到影响,默默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中无私奉献。当时,原子弹、氢弹、卫星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计算,在没有先进计算仪器帮助的情况下,中国的科研人员硬是走出了一条自主的“核武之路”。罗布泊的蘑菇云响彻世界,表明了中国已迈入了核大国行列。面对西方列强的技术封锁,中国科研人员没有被困难吓倒,凭借着永不服输的精神,中国成为了继美国、苏联之后,第三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两弹一星的成功,有力捍卫了国家的安全。两弹一星精神为红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补充。
1.2红色文化的潜在价值
红色文化拥有丰富的内涵,同时也具有极髙的潜在价值。红色文化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平稳定。红色文化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红色文化的传承有助于培育爱国精神,具有极大的德育价值。
( 1)红色文化有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社会风气的形成与当时的国情相适应。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人民的物质财富极大增长。财富增长的同时,社会风气由于没有良好的舆论引导,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奢靡之风渐成趋势,铺张浪费现象屡见报端,对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红色文化”所蕴含的正能量,有助于人民“忆苦思甜”,合理消费,压制不良之风的蔓延。
( 2)红色文化有助于经济水平的发展。红色文化不仅局限于文化本身。在文化发展的同时,也为革命老区的发展迎来了美好的春天。新中国成立至今,已然走过七十个春秋。随着一大批优秀抗战影视剧集的播出,广大人民群众受到了红色文化的洗礼。“红色文化旅游”称为一种时尚。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红色革命根据地,感受当年红军发展的艰苦历程。游客的到来为革命老区的人民带来了致富机遇。“农家乐” /“特色品”極大推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在宣传红色文化的基础上,实现了人民的增收。
2 精神文明建设的形势发展
精神文明的建设是针对物质文明提出的。新中国成立 70周年,中国人民的财富实现了极大增长。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很容易出现不良的金钱观。因此,针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逆境,国家于 1986年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概念。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要与当前的社会物质水平相适应。不能重物质文明,而轻精神文明。否则,长此以往,势必会摔大跟头。
精神文明的建设就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长期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参与配合。精神文明建设的益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出版日期
2020年09月12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