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2017年中国人群缺血性心脏病疾病负担及其危险因素变化趋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1990-2017年中国人群缺血性心脏病(IHD)疾病负担及其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方法基于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GBD)中国研究开放数据,利用伤残损失寿命年(YLD)、早死损失寿命年(YLL)、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等指标对1990-2017年中国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IHD疾病负担变化趋势进行描述,并结合人群归因分值(PAF)分析IHD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结果2017年,IHD的YLD率、YLL率、DALY率分别为74.2/10万、2 057.2/10万、2 131.0/10万。YLD率为女性高于男性,YLL率和DALY率则为男性高于女性。与IHD有关的24种可改变危险因素中,导致DALYs、PAF、DALY率排名前5位的危险因素均为高血压(1 642.9万人年、54.6%、1 163.1/10万)、高LDL-C(1 394.1万人年、46.3%、987.0/10万)、钠摄入过多(1 090.0万人年、36.2%、771.1/10万)、吸烟(864.7万人年、28.7%、612.2/10万)、坚果摄入不足(745.2万人年、24.8%、527.6/10万)。IHD DALY率由1990年1 116.4/10万增至2017年2 131.0/10万,增长率为90.9%。与1990年相比,2017年15~49岁和≥70岁人群IHD的YLD率增加,且≥70岁人群YLD率的2007-2017年年均增长率(0.4%)高于1990-2007年年均增长率(0.2%)。但YLL率和DALY率的2007-2017年年均增长率(0.6%、0.6%)低于1990-2007年年均增长率(1.3%、1.2%)。与1990年相比,2017年归因于加工肉摄入过多(929.7%)、高糖饮料摄入过多(822.7%)、高BMI(327.3%)的DALYs增幅较大;PAF值增幅最大的为高糖饮料摄入过多(400.0%)。2007-2017年,有8种IHD危险因素的DALY率顺位上升,7种危险因素的DALY率顺位下降。结论IHD所致伤残负担增大,尽管其所致的过早死亡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仍为疾病负担的主要来源,≥70岁人群中表现尤为明显。IHD对男性患者的影响主要为早死所致疾病负担,对女性主要为失能所致负担。加强对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减少吸烟和改善不合理膳食习惯等行为危险因素是防控IHD的优先措施。
出处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0年10期
出版日期 2020年12月13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