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动脉夹层所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高分辨MRI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通过高分辨MRI(HR-MRI)探讨椎动脉夹层所致缺血卒中患者的影像学特征。方法连续收集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间在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附属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疑似椎动脉夹层的患者47例。所有患者HR-MRI之前均接受MRI常规平扫,对MR平扫阴性者进行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检查。将MRI平扫出现后循环梗死及3D-ASL出现缺血低灌注患者纳入缺血卒中组,将MRI平扫及3D-ASL无异常患者纳入正常组。采用t检验或χ²检验比较2组间的临床特征及HR-MRI影像特征;采用Pearson或Spearman分析计量资料或等级资料的相关性。结果缺血卒中组27例、正常组20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部位、高血压史、高血脂、糖尿病史等临床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和缺血卒中组间基底动脉侧方偏离分级(χ²=7.013,P=0.030)、基底动脉侧方弯曲角度(分别为140°±19°、137°±15°,t=2.231,P<0.026)、椎基底动脉最小弯曲角度(分别为131°±27°、90°±130°,t=42.630,P<0.001)、椎基底动脉最小弯曲角≤90°分布(分别为3、21例,χ²=15.240,P<0.001)、有效管腔指数(0.33±0.10、0.17±0.09,t=35.934,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椎基底动脉最小弯曲角与椎动脉夹层患者是否发生缺血卒中呈负相关(r=-0.621,P<0.001),有效管腔指数与椎动脉夹层患者是否发生缺血卒中呈负相关(r=-0.713,P<0.001)。夹层发生的部位、血肿分布、管腔的形态及强化方式在正常组和缺血卒中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MRI显示的基底动脉侧方偏离分级3级、椎基底动脉最小弯曲角度≤90°及有效管腔指数较小与椎动脉夹层所致后循环缺血卒中与有关,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合理制定。
出处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21年09期
出版日期 2021年09月21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