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偷走”了孩子的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未填写
作者 贺燕
出处 《中国教工》 2022年4期
关键词 其实,在小学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五年级学的解方程,本该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题,却有不少老师在教孩子用加减乘除间的关系(也就是初中才学的移项)来解。其实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来引导学生来解方程,实际上是帮助孩子建议方程思想。依据四则运算关系解方程教得越多,练得越巩固,方程教学负迁移就越明显(负迁移一般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入门障碍就越大。再比如五年级的植树问题“在5米的街道上,每米种一棵树,两头都种上,一共能种多少树?”这样的问题,老师会告诉孩子,如果两头种就加一,一头种树就不加。孩子并不知道原因,只是跟着老师背口诀,遇到题目就把这些口诀用上。因为完全不理解,当然常常会背错了“加一 减一”,题目也就错了。四年级的鸡兔同笼应用题,本是一道拓展学生思维的典型题目,如今也有了公式。最典型的当属六年级的分数应用题了,如何找单位“1”,单位“1”已知用乘法,未知用除法,怎么套公式……有些孩子甚至在写这类题目时都不需要读完题目,直接一看就能机械性的套出公式,但在遇到稍复杂(对他们来说不能直接套公式)的应用题时却一筹莫展。在这样的模式下,孩子只会根据“题型”去“套公式”,丧失了数学思维能力,呈现出我们常说的“学傻了”的状态。
出版日期 2022年06月08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

来源期刊

中国教工

相关关键词

其实,在小学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五年级学的解方程,本该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题,却有不少老师在教孩子用加减乘除间的关系(也就是初中才学的移项)来解。其实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来引导学生来解方程,实际上是帮助孩子建议方程思想。依据四则运算关系解方程教得越多,练得越巩固,方程教学负迁移就越明显(负迁移一般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入门障碍就越大。再比如五年级的植树问题“在5米的街道上,每米种一棵树,两头都种上,一共能种多少树?”这样的问题,老师会告诉孩子,如果两头种就加一,一头种树就不加。孩子并不知道原因,只是跟着老师背口诀,遇到题目就把这些口诀用上。因为完全不理解,当然常常会背错了“加一 减一”,题目也就错了。四年级的鸡兔同笼应用题,本是一道拓展学生思维的典型题目,如今也有了公式。最典型的当属六年级的分数应用题了,如何找单位“1”,单位“1”已知用乘法,未知用除法,怎么套公式……有些孩子甚至在写这类题目时都不需要读完题目,直接一看就能机械性的套出公式,但在遇到稍复杂(对他们来说不能直接套公式)的应用题时却一筹莫展。在这样的模式下,孩子只会根据“题型”去“套公式”,丧失了数学思维能力,呈现出我们常说的“学傻了”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