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要:近年来职业教育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在此背景下职业教育的课程板块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职业教育是技能、技术、就业为导向教育模式,其要满足学生、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职业教育中,美术课是学生审美教育重要一环,虽然美术教育蕴含的人文因素较为丰富,但是职业教育中的美术不能仅仅的是人文教育,更多要结合实践,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所以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美术教师,而言就要从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入手,带领学生开展课程上的实践活动,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为其综合素养提升提供支持。关键词:职业美术;教育;实践能力;培养职业美术教育,重点是在学生发现美、认知美之基础上,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发现作品的艺术特性之同时锻炼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美术是随着人们物质生活丰富逐渐形成的,美术的内容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职业美术教育中,教师多是以美术专业的角度出发去设计实施组织教学活动,相应的对实践性的内容重视程度不高,教学的过程缺乏创新,使得美术学科自身的价值没有得到体现。而随着职业教育整体素质要求的提升,美术教育其实也要随之转变。作为职业教育的教师在新的教育环境与要求下,在紧抓美术学科的特点之同时,更要注意美术教育中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才能实现职业教育美术教学的真正价值。1、 职业美术教育学生实践能力的意义与问题分析(1) 美术教育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意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与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学生进入到职业学校,其最想和最应该学习到是未来职业发展、社会生存的技能。想要获得这些技能,就需要在教学的内容、目标上去下功夫,虽然美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艺术素养为主要宗旨的学科,但是在职业教育的背景下,也要考虑到实际的教育、学生需要及学生特点。因此在职业美术教育教育中,不能以纯粹的艺术、人文性来约束课程教学,要本真学生“学有所用”的原则,去逐步提升课程的可用性,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学生具备了实践能力,才能更好的为其日后的职业发展服务,才能为社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2) 职业美术教育教学中缺乏实践性的现实情况分析从实际的教学中不难发现,目前美术职业教育中,学生实践的能力与发展与培养方面是一个“盲区”,学生实践能力弱的问题十分之突出,在教学中教师不注意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情况也十分普遍。造成这种现实情况的主要因素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第1, 师生之间需求与要求之间的不均衡。在职业美术教育中,很多的教师是专业出身的,相比之下学生与之相比其美术、艺术素养方面自然处于较低的水平。教师往往接受过了系统培训,在美术的鉴赏、实践与创作方面都有过针对性训练的基础、经验,素养较高,其很难理解与认识到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巨大差异,这其实就是失身之间“供需”问题突出的一种表现。在教师看来,美术教育专业学生普遍素养不足,造成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耗费较多的时间、精力为学生讲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而使得实践方面没有时间与精力去做。这样的问题其实是职业美术教育中十分突出的,其需要教师在思想、方法上要不断与学前教育专业相契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适应自己的角色。第2, 学生对于实践方面的参与度、热衷度严重不足。很多的学生在美术的学习中,都会“避重就轻”不愿意将自身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实践方面。学生受此影响,就会对美术实践方面存在认识不足,导致在美术实践、学习中,学生参与的意愿不强。同时,错误的认识,使得学生将美术和生活割裂开来,无法借助美术去认识生活中的美。由于种种原因,教师不能认真思考和分析教学内容。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不能很好地分配教学内容,不能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即备课、教案、教学设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自然没有合理运用课堂教学的实效,学生自然不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2、 职业美术教育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路径分析(一)充分重视职业美术教育的实践性内容首先,从学校的角度入手,学校和教师应当提升对现有美术课实践性课程内容的重视性,加强相关的课程资源投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实践中,从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学校应该加强现有的美术队伍培养,保障师资力量,从根本上提升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学校可以定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进行考核,并且组织美术老师进行相应的专业知识学习,从而将全新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模式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积极重视美术课程实践性的发挥,从自身出发,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从而言传身教,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以核心素养培养为要求,向学生讲解美术实践环节开展的意义,提高学生对实践学习的认识,并通过展示各种美术课程实践的教学案例,提高学生参与手工制作的兴趣,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探讨来提高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可以考虑从中国优秀的传统手工制品
出版日期
2022年11月16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