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入路腹腔镜辅助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腹腔镜辅助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ISR)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58例,女32例;年龄为(60±9)岁。90例患者中,60例行经盆腔入路腹腔镜辅助ISR,30例行混合入路(经腹和经肛门)腹腔镜辅助ISR。观察指标:(1)经盆腔入路和混合入路患者临床病理特征。(2)经盆腔入路和混合入路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3)经盆腔入路和混合入路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4)随访情况。采用电话、门诊等方式进行随访,术后3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术后3~5年每半年随访1次,术后5年后每年随访1次,了解患者肿瘤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3月或患者死亡。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经盆腔入路和混合入路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经盆腔入路和混合入路患者性别(男、女)分别为34、26例和24、6例,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分别为(4.5±0.5)cm和(3.5±0.5)cm,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4.75,t=8.35,P<0.05)。(2)经盆腔入路和混合入路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经盆腔入路和混合入路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吻合口距肛缘距离分别为(187±9)min、50(20~200)mL、(3.4±0.7)cm和(256±12)min、100(20~200)mL、(2.6±0.7)cm;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99,Z=-2.48,t=4.67,P<0.05)。两者均无远切缘阳性患者。经盆腔入路和混合入路患者造口还纳率分别为93.3%(56/60)和90.0%(27/30)。60例经盆腔入路患者中,3例因吻合口并发症未行造口还纳,1例未到造口还纳时间;30例混合入路患者中,2例因吻合口并发症未行造口还纳,1例未到造口还纳时间。经盆腔入路和混合入路患者行造口还纳后1个月、3个月Wexner评分分别为15(12~17)分、12(10~14)分和16(14~18)分、14(12~16)分;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97,-5.49,P<0.05)。经盆腔入路和混合入路患者行造口还纳后6个月Wexner评分分别为10(9~12)分和11(8~12)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9,P>0.05)。(3)经盆腔入路和混合入路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经盆腔入路和混合入路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分别为16例和9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11,P>0.05);两种入路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肠梗阻、切口感染、尿潴留、盆腔感染、肺部感染、切口疝、乳糜瘘、腹盆腔脓肿分别为5、2、1、7、0、1、5、3、1、1、1例和6、3、2、2、2、1、2、3、1、1、1例,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例患者可合并多种术后并发症。(4)随访情况。9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7(6~62)个月。60例经盆腔入路患者随访时间为27(8~62)个月;30例经混合入路患者随访时间为28(6~53)个月。60例经盆腔入路患者中,3例局部复发、4例肝转移、3例肺转移,均带瘤生存;30例混合入路患者中,1例局部复发、2例肝转移、1例肺转移,均带瘤生存;均无死亡患者。经盆腔入路和混合入路患者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4.7%和87.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39,P>0.05)。结论经盆腔入路和混合入路行腹腔镜辅助ISR治疗低位直肠癌均安全、可行。与混合入路比较,经盆腔入路腹腔镜辅助ISR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吻合口距肛缘距离更长。
出处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22年06期
出版日期 2022年12月13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